如果早知道大学毕业之后还要去工厂打螺丝,那么上大学有什么用呢?

那还不如初中毕业直接去打螺丝,还能多赚七年工资呢,还能省下七年的学费生活费呢。

打螺丝,初中学历就足够了了。会四则混合运算,看得懂阿拉伯字母,看得懂英语26个字母,不缺胳膊少腿能抬能扛,不聋不瞎,足够了。

可有多少人知道,在中国100个适龄学生中能参加高考的只有49.5人,能考上本科的只有16.3人,能考上211的只有2.4人,能考上985的只有0.79人,毕业能进大厂的只会更少更少。

也就是说100个中学生里有50个上不了大学,只能去做一些低端工作(我们就拿打螺丝来代替低端工作,这里并无贬义,只是代称),以中国的人口体量,我想这些上不了大学的人都可以去打螺丝,数量足够多了。

如果十六年的寒窗苦读大学毕业之后,还是去血汗工厂打螺丝,那么读这么多年的书的意义何在呢?

为什么古代人识字率那么低?

因为古代生产率低,穷人家要培养一个读书人,就要让他脱产学习(不脱产读书竞争不过别人啊,比如让一个半工半读的高中生去参加高考,肯定考不过寄宿读书的同龄人)。而一个男丁脱产读书,对于一个穷人家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毕竟在古代男劳力是可以下地干活。

现在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也不容易,尤其是农村。

许多网友说,现在大学生一个月工资三千,要知道他们都是挣三千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工资三千,他们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干着脏活累活的工作,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结果工资还是三千。

那™上不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吗?

早知道,初中毕业去打工,还能省下七年的学费生活费呢,还能多挣七年工资呢!

如果长期以往,“读书无用论”必将再次兴起,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苦难的农村地区!

因为如果一些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工作和那些初中生一样多,那他的周围邻居的小孩看到了,还会去努力读书吗?

面对就业形势困难,大学生的大学学历成了央视网嘴里的“孔乙己的长衫”。

他们要大学生们对工作不挑不捡,先去干着初中生就能做的工作即打螺丝再说。

然而,任何工作都需要积累工作经验,打螺丝这种简单的重复性的体力活,有什么工作经验积累呢?

没有,只有出卖体力劳动,换点血汗钱罢了。

所以有人说当年大学扩招,是国家一是把教育产业化,开始搞创收,招收大量的学生收取学费等;二是缓解就业压力,让相同年龄的一部分人初中毕业去打工,让一部分人高中毕业生去打工缓解三年,然后再让大学毕业生去工作缓解四年。

其中一部分大学生还就像读研读博,更能缓解就业压力。

一个社会如果失业率高的话,社会治安就会恶化,所以缓解就业压力,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治安。

80年代初,大批上山下乡青年返城,因为没有工作,社会治安迅速恶化,严打之后才好转起来。

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

而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受教育程度股的比例接近50%。和这些国家和地区比起来,我们高等教育普及率相差的太远了。

中国也不是大学生多到用不完只能去打螺丝!

让大学生去做初中生的工作,是一种人才浪费!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家教育导向错误,上大学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许多科目严重脱离社会应用,与社会脱节,根本就是屠龙之技,这样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能找到工作算是见了鬼了。

还有就是中国现在社会发展根本不能为众多的大学生们提供相应的高收入岗位。

因为中国在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就是中低端加工制造业,而不是高级制造业和设计,金融更是不能与欧美国家比。所以能提供的高端岗位高收入岗位太少了,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是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突破科技瓶颈,占据全世界科技制高点,以此向下延伸,制造出众多高新产业,提供大量的高收入工作岗位。

为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薪岗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学历能力的机会,让他们人尽其才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让他们降低自己的期望,让他们放弃所学去做低端工作打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