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真的想和中国展开一场新的冷战,美国还要妄图以冷战的方式让苏联的身影在中国身上重演。美媒24日就发表了一篇以《与中国的冷战将颠覆一切》的文章,文章内容充满了渲染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冷战态势。文章更是渲染美国利用现有的科技优势和手段,针对中国进行半导体领域的打压,就会让中国无法赢得这次冷战,最终中国将会惨败。不过这好像是美国媒体单方面的想法,美国不要太盲目自信,虽然美国赢得了针对苏联的冷战,却未必会赢得与中国之间的科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作者介绍:我想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冷战之中。两党领导人都成了对华鹰派。风传台湾将会发生战争。关于这场冷战,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军备竞赛和经济竞赛融合在了一起。到目前为止,冲突的一个主要焦点是微芯片。作者认为,“谁主导了芯片制造,谁就主导了市场和战场。”按照作者的观点,芯片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军事,经济,以及社会当中,掌控芯片制造就意味着掌控整个当下社会的核心命脉。言外之意就是美国必须掌握芯片制造能力,绝不能让中国拥有这样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极具优势。美国荷兰和台湾分别掌控着芯片制造的顶端技术,美国两家公司垄断了图形处理单元的设计,荷兰阿斯麦公司生产制造尖端芯片所需的所有光刻机,台积电主导着世界上90%最先进芯片的制造和生产,而这些顶尖技术是保证芯片产业的核心所在。对此文章作者认为,“这些瓶颈对中国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如果西方能阻止中国获得尖端技术,那么它就能阴止中国。因此,中国的意图是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美国的意图是在芯片方面比现在更加自给自足,并建立一个排除中国的全球芯片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作者很直白地声称,拜登政府切断的不只是中国军工企业,而是所有中国企业。去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芯片法案》,为鼓励美国芯片生产提供了520亿美元的拨款、税收抵免和其他补贴。显然在作者看来,美国通过大量的补贴可以复制出一大批尖端科技企业,并且将这些科技企业掌握在美国手中。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星台积电等,非美国的重要半导体企业都已经在美国建厂,这也意味着美国将会逐步控制高端芯片产业制造环节。而实际上美国却是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强制性的手法来获得这些技术,这也让美国的强硬派为之欢欣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者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坐以待毙,不可能任由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肆意宰割。作者称,在接下来的几年和几十年里,中国将在一系列尖端技术领域,向自己的产业政策项目投入大量资金。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位分析师估计,中国在工业项目上支出的GDP已经是美国的12倍以上。对此作者提醒美国政府,应该格外关注中国在技术领域上所获得的具体成果,尤其是要关注中国是否会在这些尖端领域真正取得突破。显然从美国作者的角度来看,一旦中国取得科技突破,那么美国针对中国所发动的科技冷战,将会彻底完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作者声称,“在未来几年里,美国领导人必须弄清楚这些支出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应对。这场冷战的主力军将是技术精英,甚至比上一场冷战更甚。”对于作者提出的所谓新的冷战,显然美国是上一场冷战的胜利者,似乎对于他们所发动的这一场新的科技冷战胜券在握。对此作者认为,在这个时代,治理国家需要非凡的、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才能--运行工业项目,但不令其变得臃肿:在不引发贸易战的情况下部分地去全球化经济;在不羞辱中国的情况下稳步超越中国。如果中国意识到自己每年都在进一步落后,那么对台湾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更加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作者的这种观点,分明就是在说中国在科技领域无法追赶美国,那么中国就会抢夺台湾的芯片制造产业。对此作者认为五年内有20%的几率中美之间可能发生军事冲突,当然核心问题自然是因为台湾。不过作者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为了芯片制造产业而去统一台湾,这分明就是把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置若罔闻。而且更可笑的问题在于中国并不是没有掌握芯片产业的核心技术,中国在芯片设计和芯片封装两大领域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唯一缺少的就是高端制造环节,而在14纳米以上的制程工艺中国是全面掌握,而这一领域也基本上能够满足世界上90%以上的芯片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就科技战而言,芯片领域中国已经掌控了绝大多数的产业制造能力,中国缺少的只不过是高端领域的制造能力。而最近华为已经宣布突破了EDA软件设计能力的限制,中芯国际已经宣布正在试制7纳米制程的工艺,同时中国央视也已经曝光量子芯片的生产线,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的赛道已经开启了新的超车。中国的科技突破在未来两三年将会出现大爆发,美国所宣扬的科技冷战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其实从历史和现实上看,现在的美国才更像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就像苏联解体一样,强权溃败不过朝夕之间,哪怕在崩溃前夜,它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