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一直是我国养猪业未能解决的难题。3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3中国猪业健康管理大会暨猪病净化高峰论坛上,勃林格殷格翰专业兽医服务和诊断负责人黄律分享了PRRS综合防控,详细介绍了BI百场行动调查结果,以及控制PRRS的三大支柱。

勃林格殷格翰专业兽医服务和诊断负责人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勃林格殷格翰专业兽医服务和诊断负责人黄律

百场行动调查,蓝耳病的根源在产房

蓝耳病对生产成绩带来非常大影响,勃林格殷格翰在2021-2022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开展百场行动,对猪场蓝耳病流行和控制情况进行调查。截止2022年12月31日,项目覆盖23个省、市及自治区437个场次,覆盖母猪数量约50万头。

黄律介绍了百场行动的调查结果。普查期间野毒样本检出率从2022一季度升至最高点33%后开始逐步走低,2022四季度检出率最低至17%。

随仔猪日龄增长,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从睾丸处理液的17%到保育后期升至33%。黄律认为保育期野毒样本检出率明显上升(8%)除难以避免的窝内水平传播,或还存在一定的窝间传播。睾丸处理液阳性样本中89%为野毒阳性,证明大多数早期感染为场内野毒株所引起。黄律指出,蓝耳病的根源在产房。

毒株流行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和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欧洲株和美洲株共存,欧洲株流行呈上升趋势。美洲株Lineage1场检出率为24%,其余毒株均不到5%。美洲株Lineage 1仍为国内的主要流行毒株,欧洲株呈散发流行。

在263个场次中,断奶前野毒转阳占比74%,仅有17%在保育末期仍未发生野毒转阳。在符合要求的263个场次当中,128个存在早期感染(3-5日龄仔猪),占比49%,74%场次在断奶前野毒转阳,仅有17%场次在保育末期仍保持野毒抗原阴性。

大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现场

黄律分享了蓝耳的管理策略,提出关键在于应尽快使猪群从易感阶段转变到耐受阶段。多毒株的存在将延长猪群不稳定的时间,多毒株流行也会对猪群造成更大损失,控制PRRS应让猪群中不形成毒株亚群。

进行PRRS控制与野毒净化可引入足够量后备,采用闭群或均一化感染的方式。闭群期间不再引入新的后备母猪,通过大规模接种PRRS MLV疫苗使群内感染均一化。

黄律指出,蓝耳净化需要经历三个重要阶段:

首先在前10周,蓝耳病病毒数量巨大,猪群表现出临床症状。

然后是11-20周,蓝耳病病毒数量减少,耐过猪只正在清除病毒。

最后是21周之后,这一阶段是内部生物安全管理实践的关键时刻。

PRRS控制有三大支柱

PRRS控制有三大支柱:一是防止/减少新毒株的引入;二是切断/限制场内病毒传播;三是降低猪群易感度。

防止/减少新毒株的引入应注意以下风险因素:

同样还应注意毒株引入与猪群密度以及外源引种的关系。根据猪场所处地理环境、猪只密度及气候条件合理设定PRRS等级目标。外部生物安全应更加关注对外转猪次数,引种方式及车辆管理,建议有条件可以安装空气过滤装置。

通过EWMA方法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可发现猪群异常波动。黄律介绍了使用流产数做为基线标准预警体系的建立,可提前1-4周发现蓝耳病,早期发现率达90%。

切断/限制场内病毒传播则首先要了解场内传播链条,并定期的持续监测。针对阳性猪场,黄律详细分享了追溯传播链条所需的样本类型建议:

舌尖渗出液

垂直传播:死胎和木乃伊胎

仔猪处理液

仔猪早期感染&垂直传播

家族口腔液/断奶阶段仔猪血

产房水平传播

口腔液

8-10周龄仔猪入群前后备

原精

公猪监测

口腔液

后备猪群入群前检测

异常猪只组织

他还介绍了勃林格殷格翰所做的进行空气采样的测试,结果显示空气样本中圆环和细菌性疾病病原检出和口腔液样本检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定期具有针对性的群体采样监测,确定群体内PRRSV传播链条及感染现状。从传播链条起始段,逐一稳定猪群。通过生物安全/生产管理减少/限制PRRSV场内的传播,延长窗口期,为早期干预提供更多空间。

最后是降低猪群易感度。黄律指出,对PRRS不稳定猪场,免疫MLV可以减少4-5%保育期死淘率,降低传染源感染能力。猪群免疫猪蓝耳病减毒活疫苗,可降低野毒排毒量16-128倍。且猪只感染后康复速度快,损伤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