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上文提到,玛纳斯围城战,这场堪比绞肉机般残酷的战役,最后竟以这样一场惨烈的杀戮结束。1876年的11月初,北疆大雪纷飞,一片银装素裹。在阔别12年以后,清军终于成功地收复了这片沃土。

那么关于这场屠戮的起因,到底是清军损失惨重之下的报复泄愤,还是叛军生怕投降后遭至报复,不得已选择诈降突围呢?史料有不同的说法,笔者在此只能把这段残酷的史实概述一遍,还请读者方家指正。

话说当时清军围城两月有余,金顺虽然先后得到刘锦棠和荣全两拨生力军的支援,还是一筹莫展,除了伤亡数字节节攀升外,毫无所获。正当金顺沮丧至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在11月初的一次炮击中,歪打正着,玛纳斯的叛军统领韩刑脓,被一颗射偏了的炮弹意外击毙,他的死为整个战局,迎来了重大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接任的叛军首领海晏,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局势,抵抗决心动摇了!早在归附阿古柏之前,他曾在妥得璘手下和徐学功一起打过阿古柏,双方有过合作基础。于是11月3日这一天,海晏悄悄潜出城外,去找了他的老熟人,昔日战友徐学功,希望他出面帮忙,找清军统帅金顺商谈投降事宜。

不过当金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毕竟他的兵力火力占优,之前还夸下海口速战速决,如今久攻不克损兵折将,金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且朝廷里很多人都拿他和刘锦棠做对比,指责他无能,如果最后他不是靠武力攻下玛纳斯,而是靠对方主动投降才捡了便宜,别人又会怎么议论他呢?

更何况,现在倒在玛纳斯城下的清军多达数千人,阵亡的将领也超过了两位数,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满脑子都想着报仇,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把敌人放了,他又该如何向手下的士兵交待呢?

另外更棘手的是,这帮参加了十多年叛乱的极端分子,早就习惯了嗜血的生活,已经很难重新成为良民。更何况双方又打得仇深似海,金顺也不可能收编他们为己所用,那这些叛军降兵又该如何安置呢?

所以当徐学功带来敌人愿意投降的这个消息的时候,金顺反而感到不知所措。犹豫了半天以后,他给出了一个奇怪的投降条件:“呈交马械,捆献各逆首,然后造余众名册,听候点验,分别办理。”

当徐学功把金顺的话,传给叛军头目海宴的时候,对方不由得愣住了。金顺给出的这个条件,没有提出任何保障,如果就这样放下了武器,那么对方事后要杀要剐,都不算食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个消息传回城内,叛军一下就炸了锅,很多人看着城下堆满了的清军尸体,都担心清军事后会报复,不愿意投降,也有些人觉得继续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碰碰运气。于是各个头目之间,为了何去何从,吵成一团,连着两天也没有拿定主意。

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打仗这种事,最忌讳的就是泄了气,事实上这个时候,对于叛军部署的三条防线,清军一直都攻不破,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小小一个玛纳斯,真就那么难打吗?金顺是不是太无能了?

其实在晚清诸多能征惯战的宿将当中,金顺还算是能打的。虽然不是主将之才,但也绝非泛泛之辈,否则也不可能一路靠军功高升,成为西征军中仅次于刘锦棠的第二长官,共同承担前敌指挥职责。

那么玛纳斯叛军的三条防线又是如何布置的?为何能让清军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无计可施?

首先,城外的壕沟由叛军骑兵防守,配备了大量的单发和弹仓后膛步枪,可以来回快速机动。一旦哪个方向告急,他们就可以立刻骑马赶往哪个方向,然后下马作战。其次,城墙上部署着装备老式前膛枪和火绳枪的士兵,以及各种传统的擂木炮石,足以令任何攻击部队在前进道路上损失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清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城墙,等待着他们的还有城下埋伏着的小口径的火炮和加特林机枪,以及配备着冷兵器的敢死队。一旦某段城墙被轰塌,这些火炮和机枪就赶往缺口,大量杀伤清军的后续部队,令清军的进攻难以为继。而使用冷兵器的敢死队,负责和攻进城的清军进行白刃战,将对方砍杀殆尽。

既然这么难攻,那么金顺为什么不愿意给出一个好一点的投降条件呢?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据说金顺抓住了几个叛军逃兵,审问得知,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叛军支持不了多久了。所以他更不想在这个时候,做这种脱裤子放屁的蠢事。

而叛军虽然还不到绝境,但是海晏这出城一谈,军心大受影响,让叛军再也无心守下去了。于是争论了两天以后,叛军决定诈降突围。

11月5日,叛军派人通知徐学功,他们准备投降。听到了消息以后,金顺有点意外,他本来以为对方不会接受这么苛刻的条件。现在居然接受了,金顺认为其中必然有诈,于是命人在城边埋伏,以防意外发生。

11月6日凌晨,叛军突然打开了西门,说是要出城受降。不过这个举动更加引起了金顺的怀疑,因为投降应该是开东门,而向西显然是企图逃入俄国境内。于是金顺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

随后叛军以3000名精锐士兵开路,家属居中的顺序出城。看着架势,显然是不打算真的投降。不过金顺还是给了他们最后一个机会,他命令徐学功上前喊话,要对方放下武器,原地受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叛军突然推出了藏在人群中的小口径火炮和加特林机枪,猛烈向清军开火,企图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他们得手了吗?

当然没有,这个举动正中金顺下怀,他本来就不想接受叛军的投降,而周围早就因为残酷的攻城战,对穆斯林叛军恨之入骨,一心想要报复的清军更是对此求之不得,瞬间以最猛烈的炮火和枪弹回击。

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金顺为了掩盖他背信弃义、屠城杀降的举动,事后编的谎言。因为叛军出城了再来攻击清军,完全是找死,之前这么能打的叛军,怎么会变得这么愚蠢?这不符合情理。

所以他们认为真相是叛军并不是诈降,是真的出城投降,金顺为了报复之前的失败,主动开火的。但是由于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证明,因此这种说法只能是一种猜测。我们现在所能确定的最后的结局是,出城的叛军中,只有一人侥幸活了下来,其他全部被杀光。

虽说这是一场惨胜,不光损失惨重,关键是还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好歹是把玛纳斯实打实地打下了,金顺总算不至于太过颜面扫地。

这个消息让在肃州的左宗棠,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段时间《申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授意之下,不断地煽风点火,极尽造谣之能事,诬蔑清军在北疆连吃败仗,甚至被迫退回了关内,意图再次煽动清廷朝野上下,反对左宗棠的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新闻媒体还是新生事物,一般人大字不识,自然不会受影响。可是朝野上下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本来就极力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这帮人受西方外来事物影响很大,对《申报》的说法深信不疑。

于是纷纷群起而攻之,怀疑左宗棠发来的战报,是欺上瞒下,谎报军情,甚至就连一些支持他的主战派,说话也变得谨慎起来,生怕有一天下不了台。现在金顺终于攻下了玛纳斯,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支持左宗棠的声音,又高涨了起来,朝廷开始不断的催促左宗棠,尽快收复伊犁,同时向南进军。

不过左宗棠在这个时候却是非常的清醒,他知道金顺是不能再用了,前线的所有指挥权,都必须集中在刘锦棠手中,不能再有和他能相提并论的人物,出现在清军收复新疆的队列中。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金顺虽然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损失了数千人,才攻下了玛纳斯,可是这在一般人看来,表现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一座重兵把守的坚城。

但是对于左宗棠来说,这种速度和损失率,是会使他的战术设计落空的!前文提到过,左宗棠的战术设计,说白了就是以战养战,取粮于敌,决定了清军只能有几个月的进攻时间,所以必须在这几个月里,以飞一样的速度前进,绝不能有丝毫的耽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个要求,除了他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异想天开。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将领,实在是吹毛求疵,太过苛刻了。因此,如果左宗棠以这样的理由,免掉金顺的指挥权,那不但会得罪金顺,引发内斗,而且会让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无法理解。由此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只会造成他在政治上的被动。

这要是换成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只能是左右为难。但是左宗棠却不是一般人,作为军政全才,他在人事方面自然也是智慧过人,“今亮”不是白叫的,结果一下子就轻松地化解了这个难题。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上奏朝廷,请求调走原来手中缺兵少将的伊犁将军荣全,让他回北京任职,代之以“能征善战”,同为满人身份的金顺,让他接任伊犁将军,负责北疆的行政事务。这样一来,金顺手中的军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交给刘锦棠接管。

这就是左宗棠的高明之处,不仅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还不动声色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荣全早就觉得自己在新疆没多少话语权,虽然名为伊犁将军,可是到处都是左宗棠的部下,说是有职无权也不为过,早就琢磨着如何走门路让朝廷调走了。所以左宗棠此举对于他来说,自然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

至于金顺,原来只是一名武将,现在荣升成为封疆大吏,自然对左宗棠感激涕零,兴高采烈地上任去了。而左宗棠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让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刘锦棠,可以名副其实地节制全疆的军队。从此再没有任何人事上的掣肘,可以干扰他以飞一样的速度收复全疆的计划了!

不过之前金顺在玛纳斯的耽误,已是既成事实,一定程度上还是打乱了左宗棠原定的作战计划。由于新疆已经进入了冬季,所以清军只能暂时停止南下,这就让阿古柏有了充分的时间,调整战略部署,大大增加了清军来年开春进兵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首先命令他的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带领重兵前往达坂城。达坂就是蒙古语里,山顶隘口的意思,原来的达坂城就很险要,当时被称为黑虎城。本来清军要从迪化南下,达坂城就是必经之路。哈尔伊达尔胡里来了以后,觉得旧城的位置还不够好,干脆又在两山之间,重新修建了一座新城,新城城高墙厚,更是彻底扼住了从迪化南下的咽喉要道。

不仅如此,他还命人把旁边的一座小湖决口,用水把前往达坂城的道路大部分淹掉,让周围全变成了沼泽,这样来犯的敌军就会行动困难。占了地利优势不说,他还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火炮,又在城内堆积了大量的弹药。一旦敌人靠近,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网,足以把任何攻城者打得片甲不留。

而与此同时,阿古柏又命令他的次子海古拉,强化了吐鲁番地区的防御。海古拉在清军入疆之前,就动用了上万民夫,把吐鲁番的满城重新加高加厚,而且还在城内修建了王府,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清军收复迪化以后,南逃的马人得和他手下的上万人马,又被安排在了吐鲁番,协助海古拉防守,这样光是在这个方向上,阿古柏军就有了将近3万兵力。这还没有完,他又命令南逃的白彦虎,率领他的部下近万人,驻守托克逊一带,在这里新修了两座堡垒,也配备了大量的火炮。

而他自己则率领总预备队,约2万多兵力,驻扎在喀喇沙尔,随时准备策应前方的战局。他知道左宗棠的进军路线,并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一条就是从迪化南下,进攻达坂城,另外一条就是从哈密西进,进攻吐鲁番。无论是从哪一个方向来,或者是齐头并进,他都是以逸待劳,而且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打算先固守这些坚城,逐步消耗清军的兵力,等到双方打成僵局的时候,他再率领总预备队投入战场,彻底围歼清军。这个计划天衣无缝,而且无论在哪个方向上的据点,都要比玛纳斯城坚固得多,都是清军不可能轻松啃得下的硬骨头,更不要说他们背后还有2万多生力军。

客观地说,如果换成左宗棠来做决策,他大概也想不出,比阿古柏更好的军事部署,这就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战法,所以阿古柏认为,除非发生奇迹,否则没人能突破它这条铜墙铁壁。

面对敌军如此严密的防守,左宗棠决定毫无保留地信任刘锦棠,让他放手大胆地干。那么刘锦棠又将如何出奇制胜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觉得文章可读,还请关注体元的文史沙龙,相信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收获。您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畅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