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了游历欧洲的林徽因,两人一见如故,交往甚密,很快就擦出了火花。

当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然而17岁的花季少女却被才华出众23岁的徐志摩所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了很多像《月夜听琴》、《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诗歌,激发了徐志摩的新诗创作。

后来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更是和妻子张幼仪离婚,做个万人唾骂的负心汉。然而,林徽因始终还是保持着一点点理智,她选择了离开。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名望世家中,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

林徽因是家里的长女,从小聪慧过人,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5岁时就开始跟大姑母读书识字,8岁时移居上海,并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林长民要在北京发展的原因,林家在1914年举家搬迁到了北京,住在前王公厂,没多久林家又搬到御沟河边织女桥西。后来林徽因还进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春,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历,在此期间,林徽因在英国与父亲的弟子徐志摩认识,两人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当时的徐志摩正在英国留学,他是林长民的弟子,听说老师来了英国就去拜访,没想到却意外结识了年仅17岁年轻漂亮的林徽因。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硖石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是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徐志摩是徐家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渥的生活,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先后在杭州一中、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读书。

1918年8月开始赴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留学,聪明好学的他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毕业了,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并在1919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在美国待了两年的徐志摩,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放弃了继续在哥伦比亚攻读博士学位,横渡大西洋到英国伦敦的徐志摩却发现罗素的生活发生了意外的变更,他无法跟随罗素从学。

无奈下的徐志摩只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了半年,正在他郁闷之时,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来到了英国伦敦,徐志摩在林长民的介绍下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志摩在狄更生的推荐下,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

正是在剑桥大学两年时间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下,徐志摩开始了创作新诗,并为林徽因写了诸多的诗歌。

徐志摩在认识林徽因时,已经是一个有妇之夫,而且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

1915年,由当时政界的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年仅15岁的妹妹张幼仪提亲,18岁的徐志摩在父亲的包办下,把从未见过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两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婚后徐志摩就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一眼,他除了履行婚姻的义务外,对张幼仪是不理不睬,并在1918年妻子生下长子后,没多久就去了美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志摩在伦敦结识林徽因后,两人的恋情很快就传到了正在巴黎读书的张君劢耳中,写信给徐志摩要求他把张幼仪接到国外去团聚。

当时张幼仪的哥哥只不过是想让妹妹跟着徐志摩,免得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但没想到他的好心,反而把张幼仪给害惨了。

1920年冬,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当时他们住在沙士顿。当时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对张幼仪更加是不理不睬。

在张幼仪再次怀孕两个月后,徐志摩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见张幼仪没有答应,他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丢在沙士顿。由于临产期越来越近,她只好去巴黎投奔哥哥,后又到德国柏林待产。

1922年2月24日,张幼仪在柏林生下次子,她对徐志摩对自己的生死不闻不问而彻底死了心,于是答应了徐志摩离婚的请求,两人正式在柏林签字离婚。

林徽因在英国与徐志摩的那一段浪漫的“爱情”,后来她终归是恢复机智,并没有不顾一切地与一个有妇之夫一起疯,而是选择了在1921年跟随父亲一起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回国后,与梁思成相识,虽然梁思成没有徐志摩那么浪漫,但他可是多才多艺,为人又幽默风趣,两个优秀的人相互所吸引,便很快相恋了。

而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则还是对林徽因念念不忘,他对林徽因穷追不舍,为了追求林徽因他选择了回国。在1923年,梁启超特意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劝诫信,建议他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

然而已经走火入魔的徐志摩却给老师梁启超回信时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惟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当梁思成与林徽因热恋之时,徐志摩利用梁启超弟子和林长民朋友的身份来找林徽因,刚开始梁思成还热情相待,但之后他就不乐意了,还特意在门上贴了“情人不愿受干扰”的纸条,这才让徐志摩不太好意思常去。

后来,梁思成与林徽因成了亲,而徐志摩则与陆小曼结合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这段往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关于林徽因是否曾经爱过徐志摩,我们可以看看林徽因在1931年写的一首诗《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那一晚》可以说林徽因对一段隐秘情感的真实、细腻的追忆,这是她为数不多的诗作中艺术质量上乘的作品。但1932年陈梦家在主编《新月诗选》时并未收录这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一晚》中的“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绝非一般,要不然怎么可能手牵手呢?

在“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中,思想是她们的感情无以为继走到了尽头,只能各走各的路。

在《那一晚》发表后,徐志摩也创作了《你去》一诗给予回应,开篇以“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来回应,诗的结尾“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徐志摩的回应来看,徐志摩是很爱林徽因的,但因为最终得不到,只能选择离去,做一个默默守护的人,只要爱的人幸福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