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历史上,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重臣外,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石达开能文能武,他写的诗,连当时的大文人曾国藩也十分欣赏。对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曾国藩尤为钦佩,认识此人未能为大清效力,是朝廷的一大损失。

石达开少年得志,他16岁时,就因为喜欢结交江湖好汉而名声大噪,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闻其大名后,亲自登门邀请他出山参加太平军,并委以重任,让他操练军队和管理钱粮。

石达开不负众望,在他的带领下,太平军的战斗力提升迅速,19岁时就成为三军统帅,20岁时就被封为翼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4年秋天,24岁的石达开和44岁的曾国藩在九江、湖口展开大战,双方参战人数都达到了顶峰,有数百万之众,其结果是把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打的一败涂地,曾国藩也差点投河自尽。

这一仗,让石达开成为清兵闻风丧胆的头号悍匪外,也成了太平军中的英雄人物,威望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之下。

太平军在南京站稳脚跟后,内部矛盾十分突出,石达开为了避开内部矛盾,带着20万手下兵马开始了他的漫漫远征,短短7年时间内,石达开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16个省,所向披靡,最终于1863年5月来到了四川石棉县大渡河边的紫大地,也就是现在的安顺场。

按照石达开的军事部署,只要到了四川后,就能像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不仅能牵制从正面和太平军交战的清兵,也能利用蜀地的天险巩固太平军的实力。

但历史是不容改变的,石达开不仅未能完成自己的夙愿,其数万大军也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全军覆没。

当时,年仅32岁的石达开久经沙场,为何能命丧大渡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有很多推断:

一是认为石达开已经厌倦战争,在毫无斗志的情绪影响下,导致手下将领灰心丧气,失去军心。

二是认为石达开到达安顺场时,他的一个妃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命令三军庆祝3天,从而导致围追堵截他的清兵加强了布防,让他插翅难逃。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原因有三点:

第一、石达开善于用兵,他深知安顺场作为一个洼地,前面是滔滔的大渡河,背后是险要的大山。此地形作为军事上的死地,他难道看不出来吗?只有尽快渡河,到底四川,才能有栖身之地。石达开不会犯在大渡河边等死的这种低级错误。

第二、当时的太平军有3万左右,而随军家属就达2.5万左右,如此庞大的队伍,小小的安顺场自然安置不下。石达开作为统帅,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不可能让如此多的人冒险。

第三、石达开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不仅让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们投河自尽,自己还带着一个儿子捆绑后投降清兵,期望能换取手下将领们的性命。能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换取手下将士们的性命,石达开不可能颓废到这种无情无义的地步。毕竟,颓废和他一家老少几十口人的性命相比,性命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实,石达开遇到的最大原因就是选择渡河的时机不对,当时是5月,正是春夏交替,河水暴涨的季节。加上一连几天暴雨,导致大渡河巨浪滔天,石达开虽然命令太平军强行渡河,但都被河水卷走。

一连3天时间,在暴雨的浇灌下,大渡河都是波涛滚滚,而此时的清兵已经将他围成铁桶,进退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弹尽粮绝的时刻,清兵又打出大幅宣传标语:投降免死。很多太平军为了活命,不得不选择投降(投降过去的太平军也是被屠杀)。

石达开见大势已去,只好无奈投降,并和清兵签订盟约,他可以死,但要清兵们放了他手下的士兵。

可惜的是,清兵出尔反尔,将其诓骗到四川成都后,不仅将他凌迟处死,还将他的手下将领和士兵全部屠杀。石达开在成都遭受千刀万剐的酷刑时,自始至终未吭一声,如此英雄,后无来者。

石达开短短一生,征战无数,32岁时,最终命丧大渡河,其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导致,而不是他心生颓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