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一听就是刻意修饰、用力过猛。

没办法,现在不少人就喜欢这一套。

很多时候,评价标准说白了就是“成王败寇”,赢了就好,挣钱了就好,出名了、成功了就好。

比如说对成年人,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等评判标准是重要的。只要你符合标准,还能给人以利益,自有人替你粉饰一番、吹吹捧捧。

比如前几天的新闻:中国矿大起诉“杰出校友”吴幽,90后小伙已成失信执行人。

至于事件本身,笔者在几天前已写过一篇文章。现在看来,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吴幽当时回去忽悠时,中国矿大给他写的三篇新闻通稿,那一套笔法真是把人看得都尬尴。

一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缘由,这里再简单介绍下。2019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90后校友吴幽宣布捐赠1100万元。这是中国矿业大学截至当时收到的最多的一笔捐赠。

当然,前提是要能兑现。

结果快4年过去了,这笔钱始终杳无音信,由于这笔捐赠迟迟没有到位(一分都没掏),吴幽被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告上法庭。2022年7月,双方赠与合同纠纷在徐州首次开庭,当时法院判决吴幽于2022年10月20日前付给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0万元,余款900万元于2022年12月31日前付清。

结果呢?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显示他的履行情况:全部未履行。2023年1月,吴幽被列为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名单,收到限制消费令,成为了老赖。

当年他大二就退学,估计当时在矿大,学校、老师、同学心中早就把他视为loser,哪曾想一朝衣锦还乡,回来豪捐1100W。学校一看这牛啊。

矿大一把手亲自接牌,还给了一系列的荣誉头衔,校长亲自发聘书,架势是给足了,谁曾想出了一个老赖。

当时该校还有领导在朋友圈里将其拔高,说什么是“天使投资人,和马云雷军一个朋友圈”...

其实这个吴幽当年高中就比较吊儿郎当,靠着相声特长(对,你没听错,就是相声)于2008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读了矿物加工专业,结果在2010年辍学了。

据说是去做淘宝了,在2014年拜薛蛮子为师。薛蛮子为人我就不多介绍了吧,大家都清楚,不清楚的在网上一搜就明白了。这些新闻其实都很多了,无需赘述。

薛蛮子、吴幽此类人,说好听点叫“冒险家”,其实就是骗子。薛蛮子之前在柬埔寨搞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吹得神乎其神,把国内一众投资者坑得不浅,只不过吴幽比之其更加没底线,连母校都要骗。

然后这个吴幽对外号称是镜湖资本的合伙人,手握46亿资金,投资了包括区块链、精神病院在内等一系列项目,但是名下连登记备案的基金从业证书都拿不出来。在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校庆时,大摇大摆地回来说要捐款1100万元,得到学校一系列荣誉头衔。

当然,还获得了骗子忽悠家等梦寐以求的效果,那就是曝光度和宣传:2019年1月15日,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捐赠百杰榜(2019)》,当时吴幽作为最小捐赠者(90后)上榜。

这些我们先不讲,回头看看当时矿大对他的宣传通稿,里面的一些文字真的让人不忍直视,特别是在矿大起诉他之后。

一些文字明显就是带有一脉相承的宣传套路。

“回想当初,还是2008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吴幽决定退学继续创业。当他拎着简单的行李走出杏苑宿舍楼,夕阳西下,吴幽的心中却没有忧伤,因为老师告诉他,向前走,不要回头。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大二辍学时,就有老师告诉他向前走别回头?上过大学的都知道,那种情况下老师多半是连劝带吓唬的说别辍学吧?多半会说“你要不信,以后肯定吃亏”吧?再说你怎么知道他“心中却没有忧伤”,你怎么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当然,确实是也回来了,无非是把你们忽悠在一起,给你们再表演个相声嘛。

还有这句:“就像是到老师办公室的学生一样,吴幽一举一动中,难掩一丝略带手足无措的乖巧。”

这句话简直无力吐槽。人家这些年混迹忽悠圈里,什么嘴脸没见过?几年过去了,回头看看乖巧的是你们这帮穿西装的吧。

“在为资本团队起名时,大家认为,取名要么走大俗路线,要么走大雅格调。在PASS掉许多方案后,吴幽说,上学时他最爱去的两个地方都有镜湖二字。于是,镜湖资本这一名称就诞生了。”

说得好像是他给起的名一样。看看人家正牌镜湖资本的严正声明:“公司无吴姓合伙人及高管、股东”、“该吴姓人士与我司无任何关联”,打脸不?

“回到最初的起点,全球最好的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听了《中国矿大我的家》二百多遍,还是那么好听。”

看了这些话,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和吴幽有过深度交流的人都觉得他是“嬉笑中自有丘壑”,做起事来不像看上去那么随意。反哺与感恩是吴幽身上一直闪耀的善良之光” 。

有钱就有光?有钱就有善良?还一直闪耀?

“主导并成功运作多起基于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孵化、兼并购项目;对创新型经济体,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在新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深度资源及拓展整合能力。”

“大学里他每年都看200多本书,还买来很多书报杂志阅读”

“年轻的吴幽像打了鸡血一般,到处汲取青春的能量”

哎,一声叹息。

没办法,人家带着钱来(至少当时是以为他带着钱的),必须得给人家吹捧起来,粉饰一番。

有利可图,则殷勤备至,文过饰非。

只能说这种功利性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不这么写,学校负责撰稿的人交上去也过不了关,还不是得打回来重写。

只是这种刻意的修饰、过猛的用力以及吹吹捧捧,最后只是得到了一个尬尴的结果。

回头看看,类似这样的宣传还真不少,什么护士结婚当天不请假坚持值班,什么亲人离世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每次这种宣传新闻发出去,底下的评论不大多都是质疑和批评吗?

其实,实在是工作需要走不开或者是有困难,不妨直说,我们的老百姓大多真的都是善解人意的,不会不理解。老百姓需要的是接地气的话,而不是一些刻意的拔高和粉饰。

如果当年矿大能大大方方地说:学校当年就是把你看扁了,你在学校成绩也不好(他当年高等数学只考了4分),没想到你还真行!

岂不比在看到人家“成功”后再文过饰非强一百倍?

“作为优秀校友,当他接过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的水晶杯后,他看了又看,说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确实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毕竟人家导演了一出好戏。

有意思的是,在起诉他之后,矿大给他写的三篇新闻通稿,直到现在还能在其学校官网上搜到,也许还盼着哪一天“杰出校友”能成功支付呢,或者是忙于别的宣传,没时间删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