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张。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役发生后,苏联百万大军陈列在我国北部边境线上,毛主席号令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粟裕将军被周总理安排到中苏边境进行考察,粟裕在五十天内跨越了5个省的边疆地区,事无巨细地对我国边防情况进行巡视,作出与此前大不相同的决策,成为破解苏联高度机械化作战的御敌良策。

粟裕在中苏边境的考察过程中有何重大发现,能够抵御苏军入侵、破解敌人占据绝对优势的良策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的粟裕

粟裕将军逝世后,中央在悼词中称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对粟裕指挥战争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

在淮海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五个兵团主力的粟裕不仅擅长大规模战役,对于现代化战争的思考也不落窠臼。

粟裕曾经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到1958年被调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职位上,始终和军事、武器打交道,对国家防御和部队建设的问题看得尤为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发表讲话

他曾经多次强调现代化战争中以我国的劣势条件战胜优势敌人、发展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

虽然朝鲜战争爆发时,粟裕因为严重的高血压和美尼尔氏综合征错过了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机会。但粟裕养病期间时刻关注战场局势的变化,更深切地意识到现代化武器和作战方式在未来战争的主导地位。

1965年1月,粟裕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到上海休养。期间叶剑英到疗养院看望粟裕,粟裕将自己病中仍然坚持进行的工作汇报给叶剑英,也提出要继续返回军事科学院上班。叶剑英没有答应,只说让粟裕把身体养好,准备打大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和粟裕

当时苏联已经大规模地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原本用作与美国对抗的装甲部队被运输到中苏边境,毛主席提出“进山、钻洞、靠边”的六字原则,国内迅速展开挖掘防空洞、转移重工业的行动。

东北地区的工业工业都被转移到西南地区,华北广袤平坦的地面上则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准备将来能够阻碍苏联装甲部队的行动。

1969年3月,中苏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解放军9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让恼羞成怒的敌人放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北京西山的军事会议马不停蹄地商量作战部署、群众疏散等事项时,毛主席也对全国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空洞

这一年冬天,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和粟裕谈话,希望他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粟裕认为自己只会打仗,无法胜任地方工作。周总理劝说他,在国务院担任军事管理小组的组长,主要工作内容仍然面向军事方面,粟裕才答应了。

不过粟裕同时也向周总理请求,将来发生战争的时候,自己仍然想到前线打仗。周总理笑着答应了,粟裕上任不久,便接受了北京军区政委纪登奎的邀请,准备到中苏边境进行考察。

1970年4月5日,粟裕从北京出发前往河西走廊。在为期五十天的考察行程中,粟裕的脚步从玉门关、酒泉转到了中国和蒙古的边境居延海,考察几天后又从青海的西宁抵达兰州、宁夏等地,最终沿着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回到张家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考察路线

粟裕一生淡漠名利,前往危机四伏的边境考察时只带了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和几个参谋,乘坐普通的吉普车,一路上不讲究任何吃住方面的条件,深入部队的每一处查看驻防和训练情况。

当时的边防部队主要着重于三打三防训练,针对敌人的坦克、飞机和伞兵进行打击的同时也要防备现代化战争中的核武器和生物、化学武器。这些训练都是为了应对大军压境的苏联进行的专门培训,粟裕参观了战士们的训练过程,也关注到了他们的生活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视察

粟裕极度重视边防备战的重要性,除了查看战士们的训练备战情况,他到飞机场、坦克隐蔽所和坑道、掩体都进行了实地勘察。为了让参谋绘制出详备的军事地图,粟裕好几次深入到敌人远程炮火的攻击范围内考察,让皮定均等人紧张不已。

而粟裕不许边境军区的领导大张旗鼓地欢迎和护送,带着几个参谋到一线进行查看的行为让基层的战士们感动不已,纷纷说在自己所处的偏僻点,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首长

粟裕坚持亲临一线地区查看地形和战备状态,避免了对我军的基本备战了解不够的情况,也看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在视察途中

抵达内蒙古的边境时,粟裕看到了每隔四五十公里就存在的一座座“人造山”。这些人造山四周都被围起来,中间堆高而内部挖空,让粟裕看到的第一眼就皱起了眉头。

随行的指导员向粟裕介绍了这些人造山的基本情况,除了能够容纳300-500人的兵力,内部也存放了大量的反坦克和反装甲武器,是专门用来应对苏联钢铁洪流的堡垒。而这样的一座山需要耗费五千万人民币,在边境修建连绵不绝的堡垒群所需要的费用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粟裕问了身边人是谁主张这么修建的之后,便向军委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请求停止修建这种没用的人造堡垒。苏联军队已经做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他们的坦克、导弹和核武器等方面的实力全部是对照美军而发展的,有些方面已经超过美军,我国的人造山根本无法抵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造山

而且二战时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便是采用这种方式,面对进攻的德军时却根本没能派上用场。修建再好的防御工事,却被敌人绕开,相当于白费功夫

而苏联已经具备各式飞机3000多架,未来作战也不会如同二战时期一样派坦克和装甲部队横冲直撞,而是采取空中大面积轰炸的方式,率先摧毁对手的地面防御,因此人造山的存在属于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思想。

周总理对粟裕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很重视,经过粟裕在提案里多次反映这个问题,人造山工程终于被取消。此外,粟裕也根据中苏边境的备战情况向军事科学院提交了一份防御敌人装甲部队的作战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粟裕认为,从二战结束至今,世界各国的军事武器水平已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提高,解放军曾经在战场上抵抗敌人的作战方式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曾经的枪战已经过时,坦克战和炮战乃至未来的电子、激光等手段层出不穷,中国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粟裕在长时间对西北边境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毛主席曾经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诱敌深入”战术不适合将来有可能的对苏防御战斗。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力量已经随着工业的发展进步,即使对于美苏来说仍然处于弱势,也初步显现现代化军队的规模。

国内的城市建设稳步前进,如果在进行反侵略战争时采用诱敌深入的指导方针,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很久之前粟裕曾经对自己的家人说过:“把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指挥者的英明规划,未来打起仗,官兵们是要吃大亏的”,而对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生搬硬套或者断章取义也是不可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周总理和粟裕

1978年和1979年的1月,粟裕分别提交了两份应对反侵略战争作战方法的新思路报告,对传统的作战方式提出了很多创新。

粟裕建议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总方针缩减为“积极防御”一项,而战役初期的我军的主要目标是应对敌人的突袭,需要在避免大规模战斗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战场控制在某一范围内,然后灵活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等方式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与建国之前的运动战不同的是,我军需要做好城市防御战的准备,广泛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配合军事武器的使用,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粟裕

而苏联往远东军区运输后勤物资的路线只有一条铁路,只需要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切断敌人的补给,尤其是油料和武器的运输,便能在以弱胜强的基础上实现摧毁敌人装甲部队的目标。

粟裕的这两份报告为全军打开了新思路,邓小平和军委在1980年召开的对苏防卫作战研究班中高度肯定了粟裕的想法,决定不再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使用“诱敌深入”的指导方针,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通过持久战消耗敌人的方针保持不变。

后来的苏军入侵阿富汗和俄国进攻车臣也验证了粟裕的想法,机械化部队在游击战和持久战中仍然不占据任何优势,而诱敌深入的策略并不适用于敌人的机械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在会议上

早在淮海战役中,粟裕便根据战场的实际形势,提出与中央指示不同的见解,利用华野和中野的几十万大军对战国民党军队,取得关键一战的胜利。毛主席评价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是“一锅夹生饭硬生生吃下去了”,粟裕当居淮海战役首功。

直到如今,粟裕的军事报告仍然对现代化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具有很多启迪意义。淮海等战役的胜利也源于他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思想,我国有粟裕这样的将军也是国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