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全球智能手机厂商而言,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哥”苹果Q4出货量首次出现两位数下跌,三星Q4营业利润暴跌超六成,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不足12亿,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14%至3亿台以下……

受地缘冲突、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疲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1年的6.2%放缓至2022年的3.4%,而通胀率却达到9%,创数十年以来的新高。阴云之下,消费电子的行业需求量也随之下挫,给相关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压力。

3月24日,小米发布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经调整净利润85亿元,同比减少61.4%。

虽然营收和利润有所下降,但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新业务也稳步推进。可以说,在2022年极为不利的大环境下,小米取得了计划内的进展,而业绩指标的下滑,也是外部因素影响和布局未来投入的综合因素所致。随着利空因素散去,小米将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逆风中保持坚韧,高端化布局成效显著

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地缘冲突的影响,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疲软。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7%,为近九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可以说是韧性十足。一方面,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仍然排名第三,份额也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价格、销量和品牌力,都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并且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

2022全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亿台,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占率达到12.8%。在中国市场,尽管市占率排名下降,但作为高端化战略的“基地”,小米高端化战略的一系列指标显著提升。

价格方面,小米手机的ASP从2021年度的1097.5元增加1.3%至去年的1111.3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第四季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ASP同比增幅更是超过14%,充分体现出高端化战略的成果。同时,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的高端机型小米12S Ultra和小米MIX Fold 2,在双11等大促节点仍保持稳定的价格,表现出不俗的竞争力。

销量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端智能手机(人民币3000元以上)出货量所占比例同比提升6.8%。根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大陆地区3000-4000元价位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一,4000-5000元价位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二。

品牌方面,截至2022年,小米已经连续两年在市场安卓智能手机厂商中品牌忠诚度排名第一。根据第三方数据,50.1%的用户在更换智能手机时,会继续选择小米品牌,超出其他安卓手机品牌的比例。

在中国大陆市场取得突破后,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2023年2月,小米13和小米13Pro在海外发布,推荐零售价分别为999欧元起(约合人民币7330元)和1299欧元起(约合人民币9531元),均比国内售价高出3000元以上。

对此,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就表示,经过过去几年的猛攻,小米手机在欧洲中低端市场已经有一定成绩,中高端市场对于小米来说相对空白,小米希望通过小米13+徕卡组合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快速打开欧洲中高端手机市场。

在欧洲市场,2022年小米以21%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其中在西班牙排名第一,在意大利排名第二,在德国和法国排名第三。在中国高端市场的突破,无疑坚定了小米冲击海外高端市场的信心。

不吝研发投入,硕果显著赋能发展

高端化取得突破,与小米在研发领域的巨大投入密不可分。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的研发支出达160亿元,同比提升21.7%,研发人员占比更是进一步增至近50%。2017至2022年,小米研发支出的复合增长率达38.4%。

在业绩增长遇阻的环境下,继续保持研发的高投入,对企业意味着更大的考验。而小米在研发投入上,则表现出“长期主义”的勇气。截至2023年,小米已经连续四年颁发“百万美金技术大奖”,用于奖励优秀的技术创新。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曾表示,五年内(2022-2026),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

小米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经开始赋能业务。2022年推出的小米12S Ultra、小米13、小米13Pro等高端机型,都已经搭载了小米自研的澎湃P1、澎湃G1自研芯片。小米12S Ultra上还搭载了小米与索尼联合研发的1英寸COMS,在硬件方面极大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升级。

在前沿技术的探索方面,小米的研发能力也开始落地。2022年8月小米发布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不同于波士顿动力的“超越人”和特斯拉的“替代人”为目的,小米依托人形更好的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特点,致力于为人提供服务,这一点从机器人的五官细节、运动能力和传感器的设计上都有所体现。

2023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小米发布300W神仙秒充、无线AR眼镜探索版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宣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其中,首次亮相的AR眼镜,是行业内首个无线分布式计算产品,不仅拥有视网膜级光环境适应显示体验,而且支持创新微手势交互、完整大屏应用生态以及丰富互联互通场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固态电池则具备高能量、抗低温、超安全等特性,成功研发后,也将显著改善手机续航。

在AI领域,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也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介绍,小米很早就在AI大模型等方面有所尝试,采用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小爱同学的落地应用就是一个例子,未来会“继续做大模型的研究,引入更先进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态能力、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提升等”。

利空出尽,未来蓄势可待

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整体来看,2022年应该是小米利空出尽的一年。展望2023年,诸多阻碍因素已经在逐渐减弱。

就宏观环境的变化而言,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回归常态,消费电子行业也获得了活力。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此前同比下跌1.8%反弹至同比增长3.5%,2月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出口额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从小米来看,在组织架构和经营策略上,小米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2023年初,小米举行晋升任命仪式,晋升卢伟冰为集团总裁,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雷军在内部邮件中表示,这是“集团发展、治理史上的重要时刻”,并将2023年称为小米“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随后,小米又设立了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委员会。雷军表示,这项决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兼顾未来业务的反应速度和体系建设。

在财报发布当晚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也表示,2022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也是小米能力脱胎换骨的一年。面向未来,小米提出了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思路,并且要注意提高我们内部的效率。在执行层面,将利润目标要做到精细化的管理。

对于这一变化,中泰国际证券认为,在高端化取得进展后增强对利润的关注是合理的,可以减少由宏观环境及新业务发展带来的压力,有望确保公司稳健经营及抓住新业务发展机遇。

随着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实和消费能力的加速修复,笼罩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头顶的阴云逐渐散去。在新一波市场竞争即将开始之际,小米不仅交出了一份涵盖研发成果、全球化布局和管理改革在内的答卷,体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优势,而且有望通过提质增效和创新业务的落地,步入新一轮向上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