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留言说如何收到我们每日更新的文章,大家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并且备注星标就可,每篇文章底部的星星和点赞可以点一下,福气更好喔!

近期网络上的博主开始热衷于给蘑菇测甲醛含量,一位视频博主将买来的蘑菇和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放在一起,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密封静置后,把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取出,然后倒入药水检测,最终根据试剂盒中试剂颜色给出了“中重度污染”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一番操作,很多网友直呼“不敢再吃蘑菇了”,毕竟甲醛这玩意有毒还致癌,搁谁也不会想沾边,可是蘑菇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一、蘑菇含有甲醛,有毒还致癌

不少人在看了网上流传的实验后深信不疑,实际上,蘑菇还真的含有甲醛,但是结论可信度基本为0。

1、蘑菇本身自带微量甲醛

蘑菇的确带有微量甲醛,这是生命活动代谢的中间产物,属于正常现象。

很多蔬菜其实本身就含有甲醛,广州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贸市场内蔬菜含有甲醛的平均量为0.272mg/kg。

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议每日甲醛允许摄入量为0.2mg/kg,以50kg体重的人来计算,每日允许摄入甲醛的总量为10mg。如果光靠吃蔬菜,那得一次性吃45kg左右,对比下蔬菜内的甲醛含量,显然不足以威胁健康。

2、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测试蔬菜的甲醛,并不靠谱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表示,甲醛检测试剂主要是用来检测室内、家具等特定空间内的半定量检测产品,使用的前提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因其结果很容易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农产品检测甲醛的主要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以及液相色谱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与试剂盒的结果完全不同,由此可以得知使用试剂盒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不可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蘑菇外,坊间传言还有不少蔬菜内也含有大量甲醛,弄得人心惶惶,然而这些说法真的可信吗?

二、这些甲醛蔬菜,其实都是谣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包含甲醛,人为往蔬菜内添加甲醛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有商家主动往蔬菜里添加甲醛,那么他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接下来,一起来具体了解流传甚广的传言是否可信。

1、不容易腐烂的白菜就是喷了甲醛?

事实上,白菜本身就是个比较耐放的蔬菜,黄叶大白菜内里含有的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可在室温下储存10天左右。

而绿叶白菜内的水分含量会少一些,且纤维含量比较多,很适合长期存放,冬季可以放置1个月左右的时间。

2、有味道的金针菇就是喷了甲醛?

相信很多人在打开金针菇袋子的时候会被一股难闻的味道呛到,这并非添加了甲醛所致。

而是金针菇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由有氧呼吸转换成无氧呼吸,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的醛类气体,异味的来源正是这些醛类气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无根豆芽是用甲醛、除草剂泡发的?

传言称,无根的豆芽是使用甲醛、除草剂泡发的,人在摄入这种豆芽后会给健康带来毒性,甚至还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无根豆芽其实是在培育中添加了“无根水”(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后产生的豆芽,6-苄基腺嘌呤按急性毒性等级划分属于无毒等级,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靠证据。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市面上的确存在一些不法商家违法添加甲醛,该如何去避免购买到甲醛蔬菜呢?

三、如何避免买到甲醛菜?

1、首选正规菜市场,产品可溯源

购买蔬菜要去正规资质的菜市场或是大型超市,这些地方所售的食品都可以溯源,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2、闻一闻

甲醛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异味,在购买蔬菜的时候可以闻一闻,如若发现异味强烈则不建议购买。

3、买回家后用水泡一泡

甲醛具有易溶于水的特点,建议买菜回家后可以先用水泡一泡之后再多次冲洗,这样做可以有效去除蔬菜内的甲醛。

关于甲醛蔬菜的传言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不可信的,对此我们要学会甄别,避免因为不实传言而影响自己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食物越来越富足。人们在吃的方面讲究越来越多,不仅仅要吃好,满足日常的能量需求同时,还要吃得更健康,才是饮食的最终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如何选择食材,也是一门学问,我们且来看看营养师对此如何说。

如何选择健康食物?营养师给出7条建议,或让你吃得更更健康

1、少些食品添加剂

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中,为了适应生存,人们在食物的存储、加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沿袭自今天。很多食品为了改善口感或便于保存,会加入食品添加剂,如蛋糕、饼干等。还有腌菜、泡菜、罐头类食物等。

不加入添加也是难以保持长期,有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味、便利,同时也带有浓郁的地域风味,让很多人回味,少量进食倒也无妨。

但从食物的营养、健康、安全等方面来说,新鲜的、未经深加工的食物更有利于健康。过度使用添加剂,不仅让营养大打折扣,还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2、完整食物更营养

保留食物中所有可吃部分,比如全谷杂粮保留了种子外层和谷胚部分,可提供相当于精米3倍以上的维生素B1、B2,以及钾、镁等矿物质;未经过精磨的红小豆、绿豆、芸豆、干豌豆、干蚕豆等杂粮,富含更多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此外,许多被舍弃的果蔬皮也是营养物质的“聚集地”,比如苹果皮、茄子皮、番茄皮等。

3、多吃应季食物

传统养生观念认为“不时不食”,就是所要多吃应季食物,少吃大棚反季节蔬菜。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应季食物的品质优于反季。以番茄为例,冬天大棚里的番茄,维生素C含量只有夏天露地种植的一半。

但是要注意的是,大多少地方冬天应季蔬果少,就算反季果蔬营养不如应季的好,吃总比不吃好。

4、近的要比远得好

在同样的情况下,要优先选择本地的农产品比外地的农产品要好,当然不仅仅是价格方面的优势。

因为外地果蔬菜要运到本地,需要长时间的存储,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食物中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而本地果蔬,从田野到餐桌的时间比较短,避免了长途运输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而且还不需要用保鲜剂处理,品质更好。

5、多借鉴传统饮食

随着经济法不断发展与交流,很多异国他乡的风味也开始传入我国。

然而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通常是经过千年的千锤百炼而形成,前人大多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条件,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而逐渐演变出来的饮食习惯,就是在我国很多不同地方,饮食饮食习惯也有巨大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湖南四川一带的人喜欢吃麻辣,而两广地区这吃辣就容易上火,而需要多吃些汤水,或者凉茶。

烹饪多以清蒸、水煮、白灼等方式比较多见,而这在湖南、四川等地方就很不受欢迎。这也是符合养生观念的。

所谓入乡随俗便是这个道理。偶尔吃下换换口味是无所谓的,而长期的饮食要多借鉴传统,而不是说一定要推陈出新。

6、让餐桌多些花样

营养均衡非常重要,没有那种食物各种营养都是充分的。每餐都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每天应吃3种以上谷薯类,4种以上蔬果,3种以上肉类食物,2种豆类和坚果类,以及适当烹调油和调味品。如此营养均衡,可以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

7、听从身体的“声音”

身体知道你究竟缺什么,我们应多去感受它的需求。通常我们在一种食物连续多吃进食,便会感觉到反感。即使营养价值再高,也会排斥。

多年一来给人们一个不好的认知,“高蛋白=营养”,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很多人营养不良就是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各种肉类。因此,要体会自己的味觉感受,不要让某种食物吃到逆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