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侵略者对南京的洗劫骇人听闻,无数的中国百姓遭到迫害,战俘被残忍地处决,就连普通民众也难逃魔爪。

日本军官似乎觉得单方面的屠杀甚是无趣,纷纷发起“杀人竞赛”。日媒报道称之为 “百人斩竞赛”,残忍杀害106名无辜百姓的向井敏明和屠杀了105人的野田毅,作为屠戮中国平民的代表登上了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1月,向井敏明、野田毅和杀害300余名无辜百姓的田中军吉在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它们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经过审判,对三人执行了枪决。

本以为参与百人斩的刽子手均已伏法,没想到在1995年的一次拍摄中,记者却意外发现了百人斩竞赛居然还有第四个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四人到底是谁?

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一把军刀,一段历史

1937年12月13日,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民国首都彻底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而南京的陷落,则是一种痛苦甚至挫败的命运。

曾经有一位历史学家估算过,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排成一排,这支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至杭州,距离长达200英里。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罹难者不仅人数众多,他们遇害的方式也残忍得令人发指。

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这年,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纪录片正式开拍。作为负责记者的吴建宁正在为赴台湾采访做准备时,倪科长突然给他来电,告知他一个意外消息:

在一则报道中,台中县军史馆竟展出了一把日本军刀,很像是当年 “百人斩”的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倪科长正是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倪永杰。在得知要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后,倪永杰一直对此事非常关注,为了得到更详实的史实资料,一直都在积极地同多方联系,从多个渠道获取消息。

正是在他的资料搜集过程中,才意外发现这样一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军刀居然被收藏在一个小小的文物馆中。

到达台湾后的吴建宁,直奔台中县,到地方后,才发现得到的消息有误,经过多方询问,才得知那把刀根本不在此处,而是收藏于台北的“国军历史文物馆”中。

为拍到这把历史背景丰富的军刀,吴建宁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台北的文物馆。

台北文物馆此时恰好组织了“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特别展览”。专门设置了一组“南京大屠杀”展柜,这把军刀正静静地陈列于展区中,周围还放着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肆意虐杀百姓的照片和仿真蜡像。

在对军刀进行拍摄时,吴建宁很快就发现了异常。

这是一把标准的94式军官佩刀。和其他军刀一样的,这把军刀也有着明显的战斗痕迹,甚至有多处无法清洗掉的血迹。由此可见这把佩刀的主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在这把刀的刀柄处,刻着醒目的字样—“南京の役殺107人”。这就证明,这把刀的确参加过那场“百人杀人竞赛”,杀害的人足足有10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据吴建宁所知,当初犯下南京“百人斩”恶行的战犯均已被处决,他们杀害的百姓分别是105人、106人和三百余人。这把刀上却清楚地刻着杀害107人,也就是说这把刀不属于三个战犯中的任何一人。

文物馆中的藏品都是有来源有根据的,文物馆不会随意收藏一柄来历不明的刀,因此这把刀的来源一定是真的。这也就揭露了一个事实:当年参与“百人斩竞赛”的日本军官还有第四个人!

那这第四个人究竟是谁呢?

翻开历史,还原真相

吴建宁早已知道,南京大屠杀只是在漫长的9年战争中日军无数野蛮暴行中的一个事件。他更清楚,即便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之后,正义依然并未得到充分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他看到这把血迹斑驳的军刀,心内依旧五味杂陈,不仅有身为中国人对日军残暴行为的愤懑之情,更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对南京大屠杀中惨遭迫害同胞的悲痛之情。

他本以为那群犯下滔天罪行的暴徒都已被制裁。却没想到,在众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凶手仍然逍遥法外。

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找到这第四个人!

拍摄任务结束后,吴建宁一行来到文物馆的档案处查阅资料,经过多方调查才发现这件藏品的捐赠者是一个叫魏炳文的人,捐赠时间是10年前。除此外一无所获,他们决定循着这条线索调查下去。

魏炳文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当年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后,便扎根于此。

吴建宁等人原本打算通过魏炳文从而追查到这把军刀的来历,没想到魏炳文在1971年就已去世,这把刀是由他的后人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没有联网也没有实名认证的年代,仅仅凭借名字想要找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这条线索,从这也彻底断了。

然而回到南京的吴建宁却没打算放弃,他将自己手中掌握到的线索和照片整理好,立刻联系了南大教授高兴祖。高教授是南京大屠杀研究会的会长,对南京大屠杀的细节了如指掌。

看过吴建宁提供的资料后,高教授表示他也曾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他接着说道:

“那是一篇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文章,名字是《难忘的血债》,里面也提到过一把屠杀了107人的军刀,没准跟这把军刀有些渊源”。

循着这个线索,吴建宁找到了文章的作者余鸿成余鸿成是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他正是这把军刀的发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写给吴建宁的信中说到:

“1946年的时候,我所在的部队来到河北,负责接收日本的一支投降部队。在查看收缴的武器时,我发现这柄军刀刀柄上刻的文字并不寻常,第一时间便将它上交给上级。”没想到这把刀最终到了魏炳文手里,魏炳文正是这把军刀的捐赠者。

吴建宁原以为通过这条线索可以追查到军刀的主人,没想到绕了一圈,线索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捐赠者魏炳文。

他只好顺着魏炳文后人的这条线索继续查找。

由于当年通讯方式和媒体都十分落后,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吴建宁在1997年11月,才第一次见到了魏炳文的儿子魏炳超。

吴建宁设想,魏炳文作为高级军官,想必他的后人应当生活的十分富裕。然而,跟吴建宁的预想完全不同的是,魏炳超过得不仅不富裕,甚至一度生活得十分拮据,无比窘迫。

对此,魏炳超说道:

“自己的父亲由于性格原因,一直不受蒋介石的待见,后来更是被剥夺了所有权力。作为他的儿子,自己没少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到排挤,只能靠着打打零工勉强度日。”。

他表示自己对那把军刀的来历并不了解,当时父亲是将军刀交给了他们最小的兄弟魏亮保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见到魏亮就可以得知真相了,没想到魏亮戒备心很强,一直都不愿对吴建宁透露关于这把刀的任何消息。无奈,吴建宁只好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拿出了诸葛亮三顾茅庐的诚意。

魏亮终于被吴建宁的诚心打动,愿意告诉他军刀的来历。

他说到:

“这把刀的来历我也只是了解皮毛,但我从不敢对外说,因为我怕这会给我的家庭带来祸患。”

原来,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导演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魏家有一把珍藏的军刀,他希望借过去拍电影用。导演觉得这把刀十分符合他的审美,于是他在电影中给到了很多刀的特写。

不曾想,正是这部电影的曝光,令这把刀被一个日本人盯上了。他联系上魏炳文表示自己愿意高价收购这把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炳文当然知道这把刀的来历,他坚决不愿出售这柄刀。在弥留之际,他将军刀交于了小儿子保管,并叮嘱他无论如何都要保管好这把刀。

在魏炳文去世后,魏家的生活每况愈下。魏亮打听过,现在这柄刀居然可以拍出100万美元的价格,他不止一次地萌生过要将这把刀拍卖的念头。但魏母始终不同意,她觉得靠拍卖凶器得来的钱不吉利。

1985年,魏母去世。临终前她交代道:

“一定要将这把刀捐赠出去,这把意义非凡的刀,不属于我们家,它承载了国家的血和泪,它是属于国家的。”

在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魏亮谨遵母亲遗愿,将它捐了出去。

了解到这把刀出现在文物馆的来龙去脉后,吴建宁一时感慨万千,但他始终无法得知这把刀的主人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知道真相的只有魏炳文一人,而他却早已过世。

吴建宁十分不甘,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来追查这把刀的来路,他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他只是为了找到这名刽子手,还罹难者一个公道。

他不愿这个犯下滔天罪行的人逍遥法外,甚至还能安享晚年。

借助他的记者身份,他将此事作为素材提供给了电视台。在纪录片播出后,寻找“百人斩竞赛”的第四人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万没想到,这一找,就是二十年。

2017年8月,跟往常一样,吴建宁正在做着日常工作。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专注。拿起电话就听到那头传来了倪志亮兴奋的声音:

“建宁啊,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那把军刀,它的主人终于找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吴建宁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还没说出来,喜悦的泪水便从他的下巴滴落到了地面。

原来,不久前一位学者正在重新整理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本军官名单,正巧他也一直很关注那把军刀的来历。正是这是名单的整理,让这个刽子手的信息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正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担任队长的马见塚八藏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马见塚八藏不仅是个残忍的刽子手,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拥趸。然而因为政治立场的关系,他在军队中却并不受待见。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怨恨,在南京大屠杀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拿起自己的军刀,毫不犹豫地砍向普通百姓,随着一个又一个百姓的倒下,他的内心得到了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107个。”他甚至将这个数字刻在了自己的刀柄上,他没想到这将成为指认他的恶行的最有力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整二十年,所有人苦苦等待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

鉴往知来,勿忘历史

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时至今日,依然有部分日本人在矢口否认。

他们甚至妄图篡改历史,试图粉饰那段惨痛的过往。最无耻的案例当属1938年1月刊登在上海《新生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的《新生报》早已是日本人的傀儡。

当时发表的这篇文章,标题被命名为“南京气氛和谐,形势进展喜人”,声称“皇军进城后,将刀剑入鞘,伸出仁爱之手检查和治愈病人,为饥饿者送上食物,为生病者提供医疗服务。”

然而,随着《拉贝日记》的公布,日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成了笑料。在拉贝留下的资料中,不仅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献材料,甚至配有多幅插图和说明,共计2000多页。至此,日军在华犯下的弥天大罪,终于公布在了全世界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料中可以看到无数的中国百姓遭到迫害:他们被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妇女被当作泄欲工作,被强暴后便被残忍杀害连个全尸都留不住;被强迫和家庭成员发生关系;被活埋、阉割、器官切除更是随处可见……

直到今天,每一代的中国人都牢记日本的侵略罪行。我们不仅要记住南京大屠杀的被迫害的百姓不计其数,更要记住无数的罹难者被杀害的残忍手段。

在 “百人斩竞赛”中的第四人,因为年代久远,许多罪证都无从考证,他也因此逃脱了审判。但不管是南京“百人斩竞赛”的刽子手,亦或是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军,都没有资格继续自欺欺人,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之罪,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就被淡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一定要铭记苦难,以史为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