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俄同时宣布正式“联手”,普京迎来最大“帮助”,中方终于出手了!

近期,中俄两国决定成立专项机构来协调两国在全球导航系统领域中的合作关系,以此来加强北斗导航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的兼容互补性。在去年中俄两国就再该领域签署了互设导航卫星地面基站,这次是在该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合作。这也意味着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又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中俄领导人的会晤,两国也趁此机会签署了许多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中俄两国决定成立分委会发展北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合作”的决定书,这标志着两国又一次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展开了更加深层次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导航卫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地面接收多颗卫星的轨道数据,然后通过一系列演算得出接收端相对于导航卫星的相对距离和方位,以此来达到导航定位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接收端能接收到的数据越多,那么导航的数据就能越准确,此前日本在2005、07两年发射的2颗多功能卫星星基增强系统(MSAS),以及中国在去年发射的2颗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试验卫星,都是为了此目的而发射的。

然而这样的工作原理也是需要在一些条件下才能实现的,那就是一定要确保卫星本身的轨道数据没有出现偏差,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地面检测站,用来实时监测卫星轨道数据,确保卫星能够提供准确的轨道数据用于导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由于卫星飞行轨迹的特点,地面检测站监测的范围有所限制,为了提高精准度,中俄两国选择了互相设立地面检测站,以此来提高两国卫星在其境内工作时导航的精准度,可以说这是双赢的。但是由于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存在兼容问题,北斗和格洛纳斯仍然处于独立的状态,难以形成互补,此次中俄会签订“发展北斗和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合作”的议定书,目的就是为了打消这一隔阂,让北斗与格洛纳斯可以互相兼容、互相互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相对于北斗导航系统虽然性能不强,但是因为它使用了“码分多址”技术,导致它的导航数据发射频率相对固定,能使得导航所需带宽很低,接收器可以很小,从而降低成本,当然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受到干扰。当然,让两个技术路线不同的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在一起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短期内最多也只能看见阶段性成果,但是如果两国都致力于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的话,也终究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