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信和广场,这是一家位于是香港岛铜锣湾告士打道的一座写字楼及商场。由于邻近海底隧道,又有地铁站口,所以,甚至连游客都知道。
他们去那里干嘛呢?
答案是:寻宝。
信和广场有什么宝呢?原来,信和广场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就已经是市民买“潮流”廉价货的地方。
什么明星卡、黑胶碟、唱片、日本录像带……这就有点类似我们的义乌小商品城。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这里的漫画书。这些漫画书店的兴起,伴随着是香港漫画的崛起。
时至今日,这里依然保留了漫画书店,只不过,满店的日本漫画,已经难寻香港漫画了。
香港漫画有别于风行亚洲的日本漫画,同时接受了日本漫画和美国漫画的双重影响,在制作过程上则吸取美国漫画工业化制作的流程,以装配线的制作方式创作,编剧、人物、效果线、头发、衣服皱折、上色、彩稿……等每一环节,都由专人各自独力负责,分工细密,基本上由主编统筹剧情,主笔统筹美术,以大约10人左右团队共同协力制作。画风则接近美式超级英雄漫画,笔触细腻而精致,以全彩页创作,有时也兼融水墨风格,最大特色为旁白式解说。在内容与人物设定上则深受中国武侠作品传统的影响。
可以说,武侠、武打漫画,占据了香港漫画主流的大部分时间。
香港漫画起源时代
香港漫画在清末期间已有记载,广东南海人何剑士是香港漫画的先驱,因不满朝廷腐败,在上海、广州及香港各大报章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讽刺时局的漫画。后来,广州画家郑磊泉(“赣公”)应香港梁国英药局之邀,来港编绘《人鉴》画册。但郑氏在画册出版前一年(1919年)去世,未能目睹这本被誉为香港第一本漫画集面世。这两位漫画家逝世后,香港漫画界沉寂一时,各报刊的漫画仅靠报社内的电版美术人员支撑大局。直到1934年“工商日报”的《漫画周刊》出现,香港漫画才再次蓬勃起来。
1940年代初期,不少内地漫画家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局势吃紧,避难而移居香港,如广州的李凡夫、林檎、潘醉生,上海的叶浅予、张正宇、丁聪等,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漫画大师。他们合租了坚道13A号一层旧式楼宇,成立了著名的“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该分会于1939年主办了“现代中国漫画展”,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漫画展。画展以抗战为主题,参展的画家三十多位,全是中国一流漫画家,展期不到四天,观众高达三万多人次。
香港漫画草创时代
战后到1950年代中期,部分漫画家先后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又再次沉寂了一段时间。
当时香港经济尚未起飞,一般民生普遍偏低,那时的公仔书尺寸只是现时漫画书的1/4左右,除封面以彩色印刷外,内文全是黑白简单线条, 只售港币两角,给人有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而当时的儿童文学正值繁盛之时,所以相形之下,漫画书与漫画家均受知识分子歧视。
在那个年代,画漫画还被称作为“画公仔书”,不是什么体面的工作,充其量也仅仅是混口饭吃的卑贱职业,由于社会人士的有色眼光,导致漫画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普遍困难。但也涌现了如黄小莺、画松楼、许冠文、潘飞鹰、东方庸等大批著名漫画家。
港漫呈现方式以连环图为主,一页一图,主题多为民间传说、演义等,主要外销南洋。
1958年开始一部叫《财叔》的漫画开始连载,横度32开本,每本一角。
这部漫画主要讲述是在抗战时期,一位叫做财叔对抗日本军的故事。
“财叔系列”由许冠文所创作,他在出版二毫装书“笑话笑画”的同时,也出版了“财叔”,非常畅销。这位漫画家许冠文可不是影视那个许冠文,这位漫画家许冠文曾在内地美术学校学习,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财叔》漫画出现,开启了本地市场销路。
“财叔系列”也因深刻的揭露日军侵华历史,鲜活的塑造地道香港市民形象而成为中国抗日漫画中的精品。
首十期的“财叔”以傻兵从军的搞笑形式亮相,其后逐渐演变为一位游击老英雄的抗战事迹。
许冠文主要作品,除了《财叔》,他还先后创作了《笑话笑画》《一千零一个笑话》《大乡里》
因为创作年达较早,作品深入民心,又非常受欢迎,也为他赢得了“香港漫画之父”的称号。
直到1959年,由一群漫画家李凡夫、李凌翰、陈子多、区晴、黄蒙田、郑家镇等人合资,出版了《漫画世界》半月刊,才再度掀起香港漫画界的热潮。
然而,好景不长, “财叔”出版至一百四十二期时,由于受到007电影及日本特务漫画的冲击,于是将风格蜕变为现代特务,使用的武器也由机关枪改为先进的死光表。但这改变,让《财叔》的风格变得不伦不类,读者并不买账。《财叔》也因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为了另寻出路,1990年,许冠文与家人从中国香港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2008年12月28日凌晨3时45分,许冠文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医院里病逝,享年77岁。
香港漫画沉寂时期
1960年代,许冠文的《财叔》《神笔》《神犬》依然占据主导,而王泽(王家禧)所创作的《老夫子》也开始展露头角,另外成名作品还有宋三郎的《傻侦探》和司徒庸的《傻大姐》等,占据著大部分的市场。
王家禧1962年开始用长子王泽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发表《老夫子》,塑造了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老赵、陈小姐等角色鲜明的经典角色。
年轻时王家禧,是运动好手,游泳、跳水、溜冰、打猎样样精通,所以漫画有许多运动、玩乐器和钓鱼、陶塑等传神画面;而在乐团担任鼓手的他,因为打鼓,练就成左、右手脚,可以同时做不同动作,日后成就了他双手同时能作画、写字的绝活。又因为生活环境的历练,造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一一呈现在漫画中。
随后在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至2004年出版精选、哈烧系列,每月出版两集,仍在持续出版中)。尔后,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其后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3部作品。
1969年,老夫子漫画首次在台湾发行,从1998至2003年止台湾上砚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老夫子》漫画达100集之多,销售量多达150万册。
老夫子漫画内的角色时常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包括乞丐、政客、演员和古代侠客,人物个性显明、幽默有趣、文字简洁。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还有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
在罕见的情况下,老夫子漫画会严肃地表达对1960-80年代间香港生活,批评中西文化交流的种种弊端。
但《老夫子》也在新千年后,备受质疑。
2001年,文化名人冯骥才(1942年- )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指证王泽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年-1983年)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警惕漫坛扒手》,指出王泽“老夫子”系列漫画抄袭自朋弟作品。此前,姜德明、冯骥才等亦已经在媒体上公开此事,并且为朋弟抱打不平。
尽管如此,王家禧所创作的《老夫子》系列,还是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老夫子》伴随无数人成长,是不少人的精神食粮,王家禧透过简洁而诙谐的漫画故事与独特的幽默感,反映时代历练与人生百态。
香港漫画黄金二十年
1970年代,港漫在单行本的基础上发展出“漫画报”及“漫画杂志”等连载形式,如报刊般定期出版,吸纳了不少有志投身的青年加入。
一个少年足以改变香港漫画格局的人,他出现了。
他,就是黄玉郎。
黄玉郎1950年生于广东省江门市,6岁到香港定居。从10岁起已于《中国学生週报》、《青年乐园》、《快报》等投稿漫画而获得刊登。
13岁那年,他应征进入《时代漫画日报》出版社当小工并兼当画工学徒,月薪仅有140至200港元。但好景不长,不久便因漫画业萧条 出版社倒闭而失业。1964年,失业后的黄玉郎向父亲借了1000元作资本,开办了一家漫画出版社,出版《笑画世界》漫画。这是黄玉郎人生首次创业,自编、自绘、编辑及印刷。因本身知名度不足,没有发行商愿意发行,黄玉郎于是和哥哥踩著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将《笑画世界》送到售报点。
但即使这样,对销量也毫无帮助,5期后弹尽粮绝,宣佈停刊。这次的失败却让黄玉郎累积了出版漫画的宝贵经验。那一年,他才14岁。
一年后,“不安分”的黄玉郎又跃跃欲试,再跟父亲借了4千元和别人合资出版《娱乐漫画日报》,然而销路依旧不行,入不敷出,3个月后就再次宣佈停刊。积蓄用尽,黄玉郎唯有再去打工挣生活费。“安分”了一年多,黄玉郎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创办《新奇漫画日报》,销量一如既往,并无佳绩。
1965年,热爱漫画的黄玉郎开始渔翁撒网般的尝试创作多本不同主题风格的漫画,以便试探市场口味。这时期的
黄玉郎曾多次尝试自资出版漫画,但每次皆换来惨痛的教训,但一股对漫画的坚强信念不停的在推动屡败屡战的黄玉郎,使他对漫画行业有无比的自信,败中求胜,洞悉未来大势所驱,甚至创造大势。
处于摸索期的黄玉郎,其作品多如繁星,较著名的有:《超人之子》,《小蛇王》,《飞斧仙童》,《魔鬼小兵团》,《小傻仙》,《小魔神》,《柔道魔童》等。 当时黄玉郎笔名为 [黄玄生],后期由当时出版公司老板丁小香 建议改为 [黄玉郎]。 第一本挂上新笔名[黄玉郎]的漫画作品是以日本咸蛋超人为蓝本的《超人之子》。
1969年,黄玉郎成立“钻石出版社”。60年代末,他开始构思《小流氓》,希望为当时充斥着神怪漫画的漫画市场带来一个崭新漫画题材--现代搏击漫画。虽然大部份人都认为《小流氓》乃黄玉郎1970年平地一声雷的惊世之作,其实经黄玉郎本人证实,《小流氓》实际创刊与1969年12月。
1960年代,正是黄玉郎的创作摸索期。
《小流氓》是以专门锄强扶弱,打倒黑社会势力作主题的“龙虎门”,是港式技击漫画的元祖。黄玉郎懂得以少年为主角,辅以易于上口的武功绝技、黑帮组织、暴力、血腥等商业元素,令《小流氓》开启了前无古人的港式功夫技击漫画新路线。
黄玉郎的作品脑洞很大,角色、演绎、招式、兵器都相当精彩,而且人物性格各异,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小流氓》的成功,导致这种类型漫画如雨后春笋充斥市场,更引起儿童青少年模仿漫画内容,尝试以暴力解决不满。政府在社会压力下,于1975年正式通过“不良刊物条例。
因此过度暴力、血肉横飞、色情变态的《小流氓》被逼改名《龙虎门》。内容亦由本地黑社会厮杀为主,改为天马行空的外国帮派,色情暴力全部收敛,才得以继续生存。
1970年代初期,黄玉郎把漫画制作推向整体化,更奉行师徒制度;黄玉郎先收“三剑侠”,再有“四大家将”,并结合后期的一群助理,统称“御林军”(黄玉郎则自号“玉郎大帝”)。但所谓的师徒制度,其实不过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黄玉郎更首创如同工厂生产线的“流水作业”式制作漫画方法。
1977年9月创办漫画报纸《金报》及其后的姊妹报《生报》,提供平台予新秀漫画家刊登作品。
当中的黄玉郎、上官小宝及马荣成更带起港漫的“功夫热”,成为此后港漫题材的主流,创造港漫20多年的黄金期。
上官小宝(1945年出生)香港著名漫画家,是70年代香港漫画界唯一可以与黄玉郎抗衡的漫画家。笔下巨著《李小龙》为香港目前第二长寿漫画。
汉民(1949年出生)香港著名漫画家15岁(1964年)加入漫画行业,1983年出版《怪异集》,成为1980年代香港漫画鬼书书种中最受欢迎和最畅销的漫画。
香港漫画市场主要由黑社会武打漫画占据,其中以黄玉郎的《小流氓》及上官小宝的《李小龙》占领导地位。
两人的徒弟分别被称为“御林军”(祁文杰、张万有、毛名威等)及“上官家族”(上官小龙、上官小威、上官小强等)。王司马的《牛仔》漫画是当时少数的清新小品。
玉郎集团时期
1980年代是港产漫画的黄金年代,1980年代中期,黄玉郎将唯一的对手上官小宝、上官小威一系的漫画公司全面收购,连同公司员工全部兼并吸收,纳入玉郎公司麾下,冠盖全港连环画界。
他培育出一批新一代的漫画接班人,当今漫坛的天之骄子马荣成,冯志明,狄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徒和晚辈。
从此,开启了香港漫画史上的垄断时代。
垄断期间,漫画制作依旧是百花争艳;《中华英雄》、《少林奇兵》、《玉郎漫画》、《寿星仔》和《怪异集》,都是这段时期制作的漫画。
当时销量最高的《中华英雄》每期可达20万册的惊人纪录,而紧随其后的《龙虎门》、《醉拳》及《如来神掌》等每期亦有7-8万册的销量。
黄玉郎基业坚固,在杂志、报纸、印刷、分色和发行的业务上均有投资。在1986年,玉郎集团(文化传信前身)正式上市,股价由上市时的港币$1.18急升至八七股灾前的港币$4顶点价位。黄玉郎的身家,在最高峰时曾达港币20亿元;相对于未上市前未及一亿的身家相比,暴增了20倍。
然而,八七股灾的洗礼和漫画垄断的崩溃,令黄玉郎失去了玉郎集团,还要面对因过份投资股市而欠下的巨债;他在发生股灾后不甘认赔损失,更涉嫌串同胞妹与秘书于1988年至1990年期间讹骗公司港币3,000多万元公款而被廉政公署拘控,1991年1月17日被判入狱4年,1993年刑满出狱。
1988年冯志明与刘定坚一同创立自由人出版。1989年马荣成脱离玉郎机构,创立天下出版。其他竞争对手涌现,行业十分蓬勃,港漫的发展到达巅峰。
玉皇朝时期
1985年,港漫读者群达50万人,是香港年轻人的主要娱乐之一。香港漫画平地一声雷,与知名的美国及日本漫画齐名,是世界其中一个最大漫画出口地,与电视剧、流行曲同样是大众主要娱乐。
1993年,黄玉郎出狱后,得大弟子祁文杰全力协助下创立“玉皇朝”,力邀邱福龙、许景琛等旧主笔加盟。首作品《天子传奇》甚具声势。
加上上官小宝的「邝氏」和牛佬的「浩一」,这些刊物都各具特色,五彩缤纷。
香港漫画衰落时期
香港漫坛新一代后起之秀的成长,是从日本漫画中吸取了不少精髓的。尽管香港有了自己的漫画,但盗版的日本漫画仍然充斥市场。直到1993年,日本正式授权给香港和台湾出版中文版漫画,盗版的现象始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日本出版商同意授权,香港漫画公司又打起购买日本漫画著作权的争夺战,而且台湾的漫画出版商也踏足香港,力图分一杯羹。香港的漫画市场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
但香港漫画业由1990年代中由盛转衰。
但时间一久,水准就把持不来;而后来玉皇朝《天子传奇 贰》、《义勇门》、《001》、《大剑师》和《流氓天子》的销量也都不复当年。
1998年,黄玉郎解雇祁文杰,并辞退徐大宝和严志超;公司上下经过多个月来的内部改革和准备后,《神兵玄奇》正式推出。
由于《神兵玄奇》非常成功,在不景气的漫画市场中带来新希望;甚至后来的《天子传奇 肆》也得到甚佳的口碑。
在1992年牛佬与好友成立“浩一有限公司”,开始了其代表作《古惑仔》。
而牛佬做创作的《古惑仔》系列,更是在中港台三地掀起一股旋风。
1999年7月,正式成立“香港漫画家协会”,黄玉郎被选为会长,马荣成当选副会长,同年,香港漫画节开办。
2000年,黄玉郎获文化传信同意下重新出版《龙虎门》,并易名作《新著龙虎门》,为这本老牌漫画注入新元素。
现时玉皇朝所出版的漫画黄玉郎为出品人,绘画工作都已交给邝彬强、胡绍权、林业庆等主笔,以及旗下助理团。
2007年,黄玉郎获美国纽卡索大学颁授荣誉博士,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颁发的《世界杰出华人奖》,肯定其对推动动漫文化方面的贡献。
衰落原因
香港漫画市场是残酷的,很多看起来不错的作品,只出了一期就在市场中消失。使大家错失了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作品。
当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互联网兴起、题材狭隘、法律限制、日本漫画冲击、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盗版等等,都是导致香港漫画一蹶不振的原因。
另外,漫画最初是只租不卖的,漫画家与出版商起初并没有想过漫画能够以租借形式活跃于市场。但自从有了版权法,一本正版漫画经历了版权费、广告费和包装后的售价并非一个未有经济能力又热爱漫画的小孩所能承担,加上出版商希望进一步打击盗版漫画,便决定与漫画店联手,于待定契约下允许漫画店租借漫画。
随着马荣成进入房地产并大获成功宣布金盆洗手,黄玉郎以流水线操作模式,制作出的“工厂漫画”。主要精力则转投到了玉皇朝的整体运作上。
伴随港漫两位标杆人物相继退隐幕后,至少时下尚未有人能真正扛起港漫大旗,主流如邱福龙、邝彬强、郑健和、司徒剑桥、刘云杰、何志文等漫画家的作品销量也就一万上下徘徊。
除几个别如《麦兜》作者谢立文、麦佳碧夫妇、《百分百感觉》作者刘云杰外,其馀想要非主流一把的漫画家基本上都遭遇滑铁卢,销量惨不忍睹。
至于新人,能卖上千本就足以开狂欢派对。
“港漫已死,有事烧香”这句话更成为不少网友调侃港漫的口头禅。
香港部分漫画家年龄榜:
上官小宝(1945年)75岁
汉民(1949年)71岁
白金龙(1949年)71岁
黄玉郎(1950年)70岁
上官小威(1950年)70岁
冯志明(1957年)63岁
张万有(1957年)63岁
牛佬(1961年)59岁
何志文(1961年)59岁
马荣成(1961年)59岁
甘小文(1962年)58岁
李志清(1963年)57岁
邱福龙(1964年)56岁
戆男(1965年)55岁
邱瑞新(1966年)54岁
刘云杰(1966年)54岁
许景琛(1966年)54岁
温日良(1967年)53岁
司徒剑侨(1969年)51岁
陈某(1970年)50岁
郑健和(1974年)46岁
林业庆(1975年)45岁
时至今日,漫画店商场集中地除了信和中心,还有天后苹果商场、尖沙嘴富多来商场、青山道联邦广场、元朗合益商场、置乐花园利宝商场等,漫画店成巷成市。直到今天,接近九成的漫画店都已经被淹没,所有商场亦已转型。
尽管世间万物都逃脱不了盛极而衰的宿命,但港漫的衰落却适合来得太快、太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