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多举措 落实双减见成效

课后服务多举措 落实双减见成效

近日,借着国际数学日的春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迎来了以“享数学之趣·启数学之智”为主题的第二届数学文化节。作为“双减”政策在校落地的切入点,学校“数学文化节”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领略数学的缤纷色彩,丰富了课后服务活动的内涵。

设立学校数学文化节,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正式挂牌成立,恰逢“双减”政策出台。为了更好地在“双减”背景下做好加法,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校将每年的国际数学节3月14日确定为数学文化节的开幕日,现已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今年数学文化节开幕式的重头戏当属学校首部自主原创的大型数学话剧《圆周率的故事》。创作剧本、雕琢剧情、反复研讨……师生们将数学文化融入话剧表演中,在传播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数学之美在舞台上演绎。数学文化节通过有趣的数学话剧,拉近同学们与数学的距离,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不再“高冷”。
据学校校长赵玉梅介绍,本次数学文化节开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进而领略数学魅力,探究数学奥秘,享受数学乐趣,启迪数学智慧。并且希望能以此次数学文化节为契机,聚力健全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课程服务平台,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校伊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就深入贯彻“双减”精神,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持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动课后服务全面升级。对此,学校确立了“1+2+N”课后服务模式,“1”是指文化类的作业服务,“2”是指学校两大特色课程“港辉讲坛”和“中华武术”,“N”是指包括科技信息、思维训练、文学素养、体育竞技、艺术熏陶、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六大社团拓展课程。“港辉讲坛”和“中华武术”两大课程,尤其受同学们的欢迎。“港辉讲坛”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涵盖科技发展、人文历史、健康知识、时事新闻等诸多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探索实践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有更多的联通互动,引入高校专业且优质的资源。如以上师大武术课程资源为依托,开设了“中华武术”拓展课,实现了课后服务体教融合一体化。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让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在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义务教育学校优秀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征集活动中,学校的工作方案被评为“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优秀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多彩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学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在学生和家长间,学校的课后服务也是有口皆碑,大家纷纷点赞 “作业少了,活动多了,快乐有了,能力也提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将继续聚焦课后服务内涵质量提升,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升级版”课后服务,推动课后服务从“有”转“优”,持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全体师生定将在这美好的育人环境中潜心求学、积极向上、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绽放青春光彩,谱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