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的存在让许多人意识到的一件事很扎心,那就是我们普通人真的和高智商人群有壁,这种沟壑就好比大峡谷,看得见但就是摸不着,也很难与其“并肩”。

当然,说这种话也不是一味的“造神”,而是他获得的诸多奖项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够触及到的,比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奖、达摩院青橙奖等等,但是,也有人觉得他“不过如此”。

而备受关注的韦神,是否能够一直用亲身经历证明自己的“独特”?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让韦神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一件事,也让人想起了数学界的领军人物丘成桐对他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东奕水平下降了?出道题连初二学生都能答对,看来丘成桐没说错!

旨在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作为研究数学和与人才交流的平台公布了一道数学题,引起了许多数学爱好者的关注,出题者为研究员韦东奕让很多人都非常在意。

关于北大韦神的话题再次映入人们眼帘,引起了众多人的热烈讨论,看到题目以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字挺少”,但是随后而来的就是茫然——要证明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们常人不知道的东西不代表海内外的人才们也不知道,有三份答卷让韦神感到满意,一份来自海外某大学,一份来自国内某大学,而另一份则是来自国内某中学,而中学生有此能力,着实让人惊喜。

但是看到这里,心里又不免产生怀疑,难道韦东奕水平下降了?要说高中生能答出来也就算了,出道题连初二学生都能答对,会不会是有些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点来看,想起丘成桐评价他只不过是一个“数学网红”而已,并不是数学家天才,又感觉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了,如此“接地气”,不像是“天才”的样子,看来丘成桐确实没说错。

看到他出题这样用心,而且谈及数学和常人无异,也算是非常适合当老师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难接近。

出题用心,心中有数,韦神在北大教书当之无愧,网友白担心了

有人说他不适合教书,更适合潜心研究数学,看起来不修边幅的形象,独来独往的模样,有种“生人勿近”的感觉,如果学生们想问他什么问题,会不会心生退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学的老师,学生们往往都是非常尊敬的,因为这些教授不仅社会地位高,学识还非常渊博,与他们交流总会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越是无知,越不想暴露自己的智商。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老师必须要主动,可能才会让学生回到中小学的感觉,可是让韦神主动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做生活中的爱师,有可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说,也有人担心他不会当老师,更擅长闷头苦干,不过看到韦神出题能够顾及学生的能力出合适范围的题,这一点比那些出题动辄超纲的老师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韦神不关注一些舆论,要是普通人看到网上各种各样的言论,肯定会感到迷茫了,但韦神却能够保持初心,一门心思放在数学上,真的是值得敬佩。

“爱之深责之切”,难听的声音皆来源于过高的期待

用“网红”来形容韦神显然是非常难听的,但立场不同,丘成桐站在培养数学人才的角度来看,自然不希望“造神”,让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才能够无所顾忌的学习数学,不能营造一种“天才”才能学好数学的假象。

所以说,丘成桐是有资格说韦神不是天才的人,而我们常人说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虽然他相比于我们常人是“神”,但也不该过分神化他,对他有过高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仔细想想,大多数人叫韦神更像是叫顺嘴的“外号”,而不是真的在盲目吹捧,少部分人可能当真了,不管他是人才还是天才,都不耽误他研究喜爱的数学。

笔者有话说:天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接地气”,所以针对韦神,我们也没有更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他,只能希望他在数学领域别有一番建树,能够利用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在数学领域的进步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你觉得韦神以后会不会是个好老师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