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磁州窑口。

闷热难耐的炉火前,挤满的人群却是冰一般的寂静,他们热切地望着眼前这口窑,期待心目中的神迹——窑变。

冥冥中,神奇的窑变之手的确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温度退下后,一盏盏窑变器终于问世。

光幻陆离的磁州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幻陆离的磁州窑

在烛火光影下,随着观赏角度的不同,结晶釉光幻陆离,展现出夜空般的绚烂迷蒙。

受原料、胎质和造型、釉料的化学组成及加工、施釉工艺、烧成工艺等等的影响,入窑一色,出窑不定。这是一门窑与火的相传,一场色彩与随机性的交锋,在铄石流金的温度中,每件窑变器都是绝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制过程中的不可控性,正是窑变令人着迷的地方。每一件窑变器,都是古今寰宇独一份的存在,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鹧鸪斑束口盏

鹧鸪斑束口盏

鹧鸪斑体现在釉表上,常见的有黄鹧鸪与蓝鹧鸪两种。是在偶然中,形成与鹧鸪鸟羽毛类似的斑点而得名。

鹧鸪斑的斑点变化不一、大小不同,烧成全看天意,非人力可左右。

鹧鸪斑束口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鹧鸪斑束口盏

鹧鸪斑束口盏口沿曲折,腹部斜弧,形态奇骏秀丽,外缘向内凹,内壁形成一周凸圈,是宋代斗茶的常用器。

历史上的油滴窑变器一件可抵千金。

十六世纪前期,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君台观左右帐记》有记载“油滴是第二重宝,五千匹绢。”
油滴直斗笠盏

油滴直斗笠盏

斗笠盏创始于宋朝,素雅优美,简约优雅一眼可知。

油滴直斗笠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滴直斗笠盏

点点油滴仿佛以盏底为点,渐次升腾漫布,汇聚而连绵,光线下,光影在盏内流转,一片灿烂辉煌之色。

绵延传承至今,仍是茶友们经常使用的一款碗。

油滴撇口斗笠盏

油滴撇口斗笠盏

油滴撇口盏仿斗笠之形,口沿明显外撇,斜直壁,盏腹有明显弧度,下承小圈足。

油滴撇口斗笠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滴撇口斗笠盏

釉水光润,油滴斑呈朱色卵状,镜面感强,散射分布,耐看耐赏玩。

天外飞仙大号斗笠盏

天外飞仙大号斗笠盏

斗笠盏取形于渔翁斗笠,线条简练优美。

天外飞仙大号斗笠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外飞仙大号斗笠盏

盏中的铁锈花斑点纹饰似飞仙花羽般,向外放射状散开,给人十分剧烈的视觉冲击感,静态物体却表达出了动态美感,无疑是具有很高审美水平的。

宋代斗茶成风,而敞口斜直壁的斗笠碗有利于留下退去以后的水痕,也能更清楚地观察茶汤颜色,从诞生至今都被茶友所喜爱。

鹧鸪斑出戟尊

鹧鸪斑出戟尊

出戟尊是尊的一种式样,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故称“出戟”。

鹧鸪斑出戟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鹧鸪斑出戟尊

鹧鸪斑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圈足外撇。

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俗称流釉。

鹧鸪斑出戟尊,在流釉之上,窑变出鹧鸪斑,形成了双层窑变釉,如云与龙,意象千变。

蟹眼天目吐噜瓶

蟹眼天目吐噜瓶

吐噜瓶瓶身饱满、膨大、圆润,口大腹小而圆,是瓷瓶中的“萌瓶”,与束起的瓶口构成一种诙谐的对比美感。

蟹眼天目吐噜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蟹眼天目吐噜瓶

蟹眼天目吐噜瓶施釉细腻,瓶瓷光亮。

窑变出的蟹眼天目奇幻曼妙,一日三赏,均有新遐思。

“北有彭城,南有景德”
窑变是泥与火交锋的艺术
一只窑变度正好的盏器
为生活增添一份舒适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