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3月26日

是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

清晨,天刚蒙蒙亮,

65岁的犹洪群便满怀期待地从黄石的家中出发,

包车赶往近百公里外的武汉市石门峰纪念公园。

由于患类风湿,

犹洪群只能坐在轮椅上,

由保姆推着来到

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

一到碑前,

她一眼就看到了儿子李熠的名字。

“儿子,妈妈又来看你了!”

说罢,她将头贴在

刻有儿子名字的铭牌上,

久久不肯抬起,

对儿子的思念化成滚滚泪水,

湿透了眼眶。

 5年了!一位母亲每年这一天,都会包车坐轮椅来这里,只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5年了!一位母亲每年这一天,都会包车坐轮椅来这里,只为......
视频剪辑 马鑫

2001年,犹洪群加入了遗体器官捐献者行列,当时,她的决定得到了儿子的大力支持。2019年,儿子李熠去世后,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犹洪群帮他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心愿。

自2019年以来,每个3月26日便成了犹洪群最大的期待,跨越近百公里后触摸到纪念碑上儿子名字那一刻,犹洪群总能感觉到其实儿子并未走远。

现场

母亲抚摸着纪念碑上

儿子的名字倾诉思念

2000年,武汉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正式起步。2001年,犹洪群从姐夫那里听说了遗体器官捐献,便动了登记捐献的念头。当时,遗体器官捐献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还不高,对于家庭成员这样的决定,很多人会持反对意见。但令犹洪群感动的是,征求家人意见时,当时18岁的儿子成了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妈妈,您的这条路选得很好,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的器官可以帮助他人延续生命,那特别有意义。”虽然儿子并未与犹洪群一起完成登记,却表达了未来要追随母亲脚步的想法。

2019年,36岁的李熠因突发疾病去世,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犹洪群感觉精神支柱一瞬间坍塌了。巨大的悲痛中,她想起了18年前儿子说的那番话,“虽然儿子走得太急没告诉我,但我知道这件事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有片刻犹豫,犹洪群拨打了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热线,帮儿子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之后,她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儿子李熠的名字被刻在了位于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想儿子的时候,您可以去那里看看他。”工作人员说。

自2019年以来,每年3月26日,从黄石赶到近百公里外的武汉为儿子扫墓,成了犹洪群最大的念想。每年3月26日,黄石当地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会统一乘坐中巴车来汉,但由于患类风湿腿脚不便上不了中巴车,犹洪群只能自己包车,并坐在轮椅上由人帮忙推着来到纪念碑前。尽管比其他人艰辛一些,但5年来,犹洪群的纪念之路风雨无阻。

3月26日一大早,集体纪念活动还未开始,犹洪群就在保姆的帮助下,早早来到了刻有儿子铭牌的墓碑前。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在看到儿子名字的那一刻化成滚滚热泪汹涌而出,这位坚强的母亲将头久久地贴在铭牌上不愿抬起,嘴里呢喃着攒了一年想和儿子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洪群在儿子的铭牌前泪流满面

只是,每次“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临别之时,犹洪群一边摸着儿子的铭牌一边叮嘱,“妈妈会照顾好自己,希望能多活几年,多来武汉看看你。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名字也会被刻在这纪念碑上,到时候你就不孤单了。”

观察

受亲朋影响越来越多人组团登记捐献

犹洪群和儿子在遗体器官捐献之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并不是个例。昨日纪念日活动现场,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新近加入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都是在家人影响下完成的遗体捐献登记。

一年前,武钢退休职工王荣耀在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活动现场完成了登记,让王荣耀坚定这一选择的,是2018年实现遗体组织捐献的妻子张新几。一次偶然,王荣耀和妻子在网上了解到遗体器官捐献后,萌生了捐献的想法。2016年,妻子张新几查出患有肺癌,治疗期间,她嘱托王荣耀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帮她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荣耀指着纪念碑上妻子的名字

2018年,妻子张新几因病去世后,她捐献的眼角膜帮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这一消息让王荣耀在欣慰之余备受鼓舞。“一想到妻子捐献的眼角膜能帮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让他们能继续看日出日落,就感觉这件事意义非凡。”去年纪念日来为妻子扫墓的王荣耀,在活动现场看到了捐献登记点,毫不犹豫地完成了登记。

一位来现场为母亲扫墓的女士告诉记者,母亲尹女士在60岁时便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虽然他们一开始不是很理解,但母亲却十分坚持,“我自己也是学医的,深知遗体器官捐献对于临床研究的意义,如果去世以后还能帮助他人,为国家做贡献,这个小铭牌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荣耀。”2021年,母亲去世后,他们遵照母亲的遗愿帮她完成了捐献。母亲的捐献经历也让儿女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今天活动现场看到有捐献咨询点,我们也去领了张卡片,回去后我们会再考虑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捐献者家属在擦拭铭牌

汉阳区老年大学“留爱小组”的成员在组长吴敏的带领下来到纪念碑前,为小组去世的遗体捐献志愿者扫墓。今年“留爱小组”已经有7位成员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成为光荣的志愿者。67岁的李增顺是今年加入“留爱小组”的,他拿着遗体捐献卡,看着上面盖上的红章说:“我和我妻子都填了,家里人都很支持。我觉得人一辈子很短,在生命熄灭的时候,还能为他人点亮一盏灯,我心满意足,没有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阳区老年大学“留爱小组”

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负责人黄凌宇表示,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参与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多为中老年群体,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中,90后和00后的年轻群体逐渐增多,这和家人朋友等的影响也息息相关,“一些人之前对遗体器官捐献并不了解,身边人的经历会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决定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现在,很多来登记的志愿者都是组团一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献者家属在纪念碑上寻找亲人的名字

数据

累计有近4000人实现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

“为了每一个明天,使我们比今天走得更远更长……”3月26日,纪念碑前,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医学院师生、武汉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捐献志愿者代表们一起齐声朗诵诗歌《生命的礼赞》,向遗体器官捐献者表达怀念与哀思。

音乐低回,鲜花做伴。武汉大学医学院、江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学生们将右手放在胸前,肃立在刻有遗体捐献志愿者姓名的纪念碑前集体宣誓,庄严表达了医疗工作者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敬意,以及志愿献身医学的决心。活动最后,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整齐列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将花束敬献在纪念碑前,鞠躬表达对捐献者们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活动人员为捐献者献花

活动现场,不少扫墓的市民受到感召也参与到遗体捐献登记中来。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明维介绍,15年前该眼库刚成立时,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基本上需要等待半年甚至更久,而如今等待时间已大为缩短,基本上有需要的失明患者在1个月内都能得到角膜移植。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正是有了遗体器官捐献者们的无私奉献,众多生命得以延续,医学事业得以向前发展。”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主任骆钢强表示,截至2023年3月,武汉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20000多人,累计有近4000人实现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2022年,武汉实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553例,“遗体器官捐献者们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崇敬和缅怀。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项传递生命和大爱的事业中来,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带去光明和新生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活动人员为捐献者献花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肖颢)

编辑:黄琳

审核:张欣

通讯员:唐佳玉 吴旭晴 敖盼盼

实习生:李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