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勃朗的艺术创作走向成熟。妻子去世给了他致命的打击,此后其创作风格也不再被大众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兰德斯美术

历史上的尼德兰曾诞生过凡·戴克、鲁本斯和勃鲁盖尔等著名的绘画大师。16世纪下半期,尼德兰爆发革命,佛兰德斯最终妥协,荷兰获得独立。尼德兰的分裂导致出现了南北两个各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派别:以伦勃朗为首的荷兰美术和以鲁本斯为首的佛兰德斯美术。

17世纪时,佛兰德斯仍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其绘画也仍处在教会的控制之下,所以佛兰德斯的绘画多是为了装饰豪华的宫殿、大厅,以及教会的教堂、祭坛,这就使佛兰德斯的绘画形成了装饰风格。以鲁本斯和凡·戴克为代表的佛兰德斯画派,在画作中以为教会和贵族歌功颂德为主,同时佛兰德斯素有的优秀民族艺术的传统,在17世纪仍然有所保留。

佛兰德斯一直都没有放弃独立、自由的信念,他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佛兰德斯的艺术体现了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民族意识有一定的反映,这种意识往往用含蓄的形式表现出来。

与同时期的荷兰美术相比,17世纪的佛兰德斯美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也有一定的民族性,这一特色在当时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尤其是在那些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

在佛兰德斯画派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既保留着尼德兰民族艺术的本色,又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威尼斯画派的风格。到了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学院主义和卡拉瓦乔主义,又为佛兰德斯的绘画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巴洛克艺术在鲁本斯等人的影响下,已成为佛兰德斯画派的主流风格。在这些作品中,充满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情;画面的色彩鲜丽、明快温和、热情饱满。这种富有巴洛克风格的艺术,不仅受到教会和贵族的欢迎,也对新兴资产阶级及普通民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之园》(鲁本斯作品):1630~1632年,安特卫普,布面油画,198cm×283cm,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荷兰画派

伦勃朗出生的时候,荷兰仍然由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统治着。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1609年,北方7省宣布独立。

伦勃朗生活时期的荷兰,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日益兴起,人们对宗教的感情变得相对淡薄。艺术家对宗教题材绘画不再抱有激情,作品中的宗教内容只是作为事件的铺叙,不再是伟大的奇迹。画家们开始为市民阶级服务,绘画的内容也变得宽泛,生动写实的现实人物代替了寓言和启示录中的神圣形象。这种倾向,在当时荷兰画家们的宗教题材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鲜明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牛奶的人》(约翰内斯·维米尔作品):1658年,鹿特丹城,布面油画,45.5cm×41cm,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爱犬的妇人》:1663年,阿姆斯特丹,布面油画,81.3cm×64.8cm,多伦多安大略州立美术馆藏。

此时的荷兰经济迅速获得发展,并日趋繁荣,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在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自由的传播中,新兴的民族美术趣味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出现的画作,把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小市民作为绘画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市民阶级享乐的观念。

17世纪被认为是荷兰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对欧洲艺术史占有特殊地位的“荷兰画派”。荷兰画派以伦勃朗为代表,此外还出现了像弗兰斯·哈尔斯(约1582~1666)、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和凡·奥斯塔德(1610~1685)这样卓越的画家。

荷兰小画派

荷兰画派包括很多支派别,与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同时代的画家们,被习惯地称为“荷兰小画派”,他们创作出大量满足广大市民装饰家庭需要的小幅画面。“荷兰小画派”的画家们以题材的多样性来打动观者,以创作风俗画为主。他们主要表现富裕市民的安逸生活,在形象上片面追求华丽,偏重表面趣味和肤浅的描绘。在这些画家的笔下,描绘的对象多为谨小慎微的小市民,或是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少女、不羁的青年,也有勤劳的仆人等。这些作品很受市民阶层的欢迎。在伦勃朗早期的作品中,也有类似题材的作品。

17世纪的意大利可以说不存在风俗画,但这种描绘人们日常生活画面的风俗画在荷兰却大受欢迎,在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风俗画家,其中以代尔夫特城画家的成就最为突出。荷兰的风俗画家除了伦勃朗、维米尔等大师之外,以下几位最为著名:

霍赫,出生于鹿特丹,他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代尔夫特创作的,代表作品是《庭院》(1658)。画面是一个整洁的庭院一角,母亲正拉着孩子下台阶,在过道中站着另外一个背对观众的女子,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传达出荷兰人对舒适生活的迷恋。这幅画以精确细腻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荷兰妇女的家庭生活。

特尔鲍赫也十分喜爱创作表现室内安逸生活场景的作品。他定居于代芬特尔时期的绘画,是他最主要的作品。他擅长描绘丝绸等织物的特殊光泽和质感,笔法细腻,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描绘着室内衣着华美的男人和女人们。他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荷兰人的富裕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研究荷兰历史的资料。

另一些风俗画家,如在佛兰德斯安特卫普的布鲁威尔、哈勒姆的奥斯塔德,他们把社会底层的人作为模特,在画中展现这些人在生活中豪放而又粗俗的情景。这两人的创作,继承了勃鲁盖尔在16世纪确立的传统。

伦勃朗的同乡、奥斯塔德的弟子扬·斯丁,也是一位风俗画家,他有着极为旺盛的创造力。为了维持生计,他经营了一个小酒店,经常进出酒馆的人们,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扬·斯丁大量表现欢快的民俗画作中,不难发现他精于叙事的特点。

尽管这些荷兰小画派画家们的作品,会让人钦佩他们生动再现生活场景、如实描绘物质世界的才能和功力,但总不免给人一种浅薄和平庸的感觉。

宗教画

宗教画在西方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宗教绘画中所蕴含的现实因素,往往能摆脱宗教的羁绊,从而使这些杰出的作品拥有不朽的价值,让人们认识历史,并达到美的享受。伦勃朗生活在宗教改革之后的时代,信奉宗教的荷兰人不再把宗教画作为寄托信仰的图像,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世俗因素,因此宗教绘画的内容和题材也倾向于故事叙述而不是神圣精神的昭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家族》:1640年,阿姆斯特丹,木板油画,41cm×34cm,巴黎卢浮宫藏。

伦勃朗早期的宗教画作品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除了迎合世俗口味,他还在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使长久以来具有古典精神内涵和特质的传统题材有了新的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这使他大大区别于那些泥古不化的同时代画家。

在妻子莎士基亚去世后,伦勃朗的生活每况愈下,这种状况也影响了其画风的发展。失去亲人的打击,让伦勃朗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也不再关注神话题材,反而在画作中越来越多地关注刻化深刻人性的题材。在他的宗教题材中,注入了更多关于父爱、怜悯与饶恕的因素,贫困的生活让伦勃朗开始反思,下层的穷苦民众被画入了他的作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家族与天使》:1645年,阿姆斯特丹,布面油画,117cm×91cm,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美术馆藏。

《圣家族与天使》是妻子莎士基亚去世后,伦勃朗怀着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创作出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伦勃朗把圣母塑造成淳朴的荷兰普通农妇,她美丽健硕,善良温柔。遭遇坎坷之后的伦勃朗,对艺术审美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在作品中一洗过去的浮华与夸张,不再有肆意的情绪和姿态,作品内容变得自然平淡。他把基督和圣母还原到最初的平凡状态,在极为朴素的人物外表之下展现人性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家族与猫》:1646,阿姆斯特丹,46.5cm×68.5cm,卡塞尔国立美术馆藏。

画面背景是在一个普通的荷兰农户家里,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妇,穿着粗布衣裙,一只脚踩着摇篮,一只脚踩着暖炉,左手放在腿上的厚书上,正转过身来看摇篮中的婴儿。盖着小红被酣睡的婴儿,显得恬静可爱,隐在背景之中的父亲——木匠约瑟劳作时发出的声音也未将他吵醒。这是一幕平凡的场景,观者只能从窗子飞进来的小天使发现这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伦勃朗在这幅画中表现出了对温馨家庭的向往和渴望,并将自己对幼子提图斯的爱怜之情融入其中。而正是因为世俗情感的融入,使这幅作品区别于以往的同类宗教题材。伦勃朗以正视现实的态度,在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其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与其说这是一幅宗教绘画,倒不如说这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

《夜巡》

创作于1642年的《夜巡》,是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委托画家创作的一幅集体肖像画。这幅画成了画家艺术和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按当时的惯例,订件者们为群体肖像画付了同样多的定金,理所当然地认为各自的肖像应在画面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伦勃朗并没有墨守成规,他试图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赋予这幅画更多的戏剧性和震撼力。画家描绘了巡逻队在班宁·柯克中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画中每一个人的肖像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巡警们的位置关系也处理得错落有致,画面形成一个富有节奏感和戏剧性的整体。画中中心人物班宁·柯克大尉正在与他的副手威廉·凡·雷伦勃克少尉神情镇定地谈着话,他们被舞台灯光般的光线所照亮,形象极为突出。右侧神气的击鼓者、左边挑着旗帜的巡警形象和其余的人物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他们有的在擦枪筒,有的举着长枪。

画家在这幅画中大胆采用了明暗对比手法,有的人被画在暗影中,而这恰恰引起了订件者的不满,他们纷纷提出抗议并拒绝接受此画。尽管如此,画家并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拒绝对此画进行修改,这最终导致了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为了索回订金,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进行大肆攻击。虽然后来伦勃朗得到了约1600荷兰盾的酬金,但从这幅画开始,他的名望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市民阶层开始追求亮丽的色彩,伦勃朗却不愿意在艺术创作中做出让步。同时,他的明暗技法也开始让收藏者不满意。另外一方面,伦勃朗因曾以妻子莎士基亚为裸体模特,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历史画,引起旧道德者的非议。随着订画者的疏远,伦勃朗很快在生活上沦为贫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巡》(又名《班宁·柯克大尉和火枪手们巡视城市的街道》):1642年,阿姆斯特丹,布面油画,363cm×437cm,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这幅画由于年久而变暗,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熏,颜色变黑,被后人误称为“夜巡”。到20世纪40年代,洗掉亮油后,才发现是白天的光线。【下面一幅原书没有,系源自网络——编注】

莎士基亚的遗产

1642年,久病不愈的爱妻莎士基亚去世,时年35岁,她给伦勃朗留下一个叫提图斯的儿子。伦勃朗非常伤心,这时他才真正认识到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病的莎士基亚与女仆》:1635年,阿姆斯特丹,钢笔素描,22.7cm×16.4cm,慕尼黑版画美术馆藏。

妻子莎士基亚去世后,留给伦勃朗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出于对丈夫的爱,她把全部遗产留给了伦勃朗,唯一的条件是,他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并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她很了解自己的丈夫是个不善理财的人,特别在遗嘱上专门立下一条“郑重说明”:财产全部“由丈夫伦勃朗任意支配,任何人不得过问,不得要求其作账目上的交代”。在遗嘱的末尾,附加了一条限制性规定:“如果丈夫与人再婚,全部财产不再由其监管,理所当然归其子提图斯所有。”

伦勃朗将这笔遗产视作对提图斯的“托管基金”,他打算把它全部用在儿子身上,自己并不索取分文。虽然此时伦勃朗已经债台高筑,但他总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不会缺钱花。况且,莎士基亚真正的巨额遗产是父母留给她的5万荷兰盾,用这笔钱可以还清所有的债务。

伦勃朗以为自己的经济拮据只是暂时的事,他万万没有料到,由于莎士基亚姻亲们的阻挠,这份包裹着妻子全部爱的遗嘱竟然成了一纸空文,永远不可能兑现。

自从射击手公会肖像画的订件失败之后,伦勃朗就再也接不到大宗订件了。从此,他一直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以至于经常向放贷人借高利贷。到1656年再度破产,他不得不变卖所有的家当,搬进乡下的贫民区居住。

《苏珊娜和两位长老》

此画取材于《圣经》故事:苏珊娜是一个犹太富翁的美貌妻子。她是上帝忠实的信徒,品行端正。两个士师长老对苏珊娜的美貌垂涎三尺,常常躲在暗处看她。有一天中午,苏珊娜想在花园中洗澡,这时,两个士师跳出来施暴,苏珊娜拼命地大喊大叫,等众人来到时,这两人编造“苏珊娜通奸”的故事。次日公审中,苏珊娜被判死刑。先知但以理凭借过人的智慧,证实了两个士师说的全是谎话,挽救了苏珊娜的生命。说谎的长老被处死,苏珊娜则成为了纯洁女性的象征。

从16世纪以来,欧洲许多绘画大师都描绘过“苏珊娜与长老”这一故事,画面的场景主要集中在裸女沐浴和长老的窥视。伦勃朗曾经作过两幅关于这个故事的画作,分别是《沐浴的苏珊娜》和《苏珊娜和两位长老》,第一幅画作侧重于对苏珊娜神情的描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浴的苏珊娜》:1637年,阿姆斯特丹,布面油画,203cm×185cm,荷兰海牙莫里斯邸宅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珊娜和两位长老》:1647年,阿姆斯特丹,木板油画,76.6cm×92.7cm,荷兰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馆藏。

在《苏珊娜和两位长老》中,描绘的是苏珊娜在沐浴时受到两位长老偷袭的场面。苏珊娜处在光亮的前景,对长老的袭击毫无防备;鬼头鬼脑的士师长老,一个处于前景中,正淫亵地撕扯着苏珊娜身上的披纱,另一个处于幽暗的背景中,正急欲赶来。画家精心刻画了女主人公发现有人偷窥时惊讶的神情。就整体构图而言,画中人物身体的倾斜和视线的投射都以苏珊娜为中心。画家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情细致入微的刻画,突出了整个事件的紧张瞬间,强调了这一戏剧性的冲突场面。

《被捉拿的奸妇》

在经历了诽谤和道德上的非难之后,伦勃朗基于对基督人道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圣经》的感悟,创作了一系列以道德为主题的宗教题材作品,《被捉拿的奸妇》就是其中之一。《旧约》中规定通奸的女人要被乱石砸死,而在《新约》里,通奸的女人可以因虔诚的信仰让灵魂得到救赎。

画面将审判场面分为上下两层,将新旧律法置于一个共同的大殿之中。耶稣基督布衣赤脚,低头慈悲、怜悯地望着跪在面前身着白衣、正在拭泪悔罪的妇人,而告发她的人站在基督与妇人之间,正在向基督愤怒地控诉着她的罪行。在基督的身旁,有个和他一样赤脚的使徒,他们的朴素和衣着华贵的围观人群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另一组人群正走向祭坛,观者的目光被引到上层高光处的旧律法的审判者——大祭司,他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实施着同类案例的判决。

整个背景处理得像大型舞台,突出地展示了基督和法利赛人处理方式的迥然不同,显示出新、旧律法的鲜明区别。前景中着白衣跪地的妇人位于整个画面的正中,中央大柱牢牢地固定在中轴上,提示出整个事件的主题。上层祭司宝座的两个巨大镀金烛台与前景中朴实无华的基督形成鲜明的对比,并相互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捉拿的奸妇》:1645年,阿姆斯特丹,木板油画,83.8cm×65.4cm,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空间造型法

伦勃朗曾对朋友说:“作画只是一种视觉、感觉及意识的表现,把事物或意念以线条及颜色表现出来而已。”这是他在四十七八岁的时候说的。可以说,伦勃朗绘画方法的中心观念是“瞬间的黑暗”和“空间距离”。在伦勃朗早期的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中,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空间距离感。在此之前的《神学家》《耶利米》中都含有对特殊光影的表现。在伦勃朗的画中,甚至是风景画中,都找不到以三度空间为主的作品,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三度空间的表现。

伦勃朗认为空间的实质并非在于线条和色彩的形式,而是一种超越视觉现象的更深刻的表达语言的再造,他并不精确地描述空间透视,而是用瞬间变化的明暗来寻求空间的距离感。他不注重用线条勾画事物的轮廓,而将色彩作为再造空间的工具,这使他处理的空间透视呈现出特殊的效果。在伦勃朗的画中,不但出现了阴暗的、接近黑色的主调背景,同时也出现了与黑色主调背景形成强烈对比的、极其明亮的黄色光系的前景。这种“瞬间明暗”的表现方式使伦勃朗的绘画有了无限的空间深度,相比卡拉瓦乔写实性平面光的三度空间描绘方法有了更大的突破。形式并非伦勃朗所注重描绘的事物,他的绘画精神超越了普通的视觉经验。这种处理空间的方法所造成的效果是,形式空间消失在黑暗的背景之中,但是精神空间在不断地延续,伦勃朗正是通过采取这种空间的“减退法”,充分表达了丰富的人性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尖塔的风景》:1638年,阿姆斯特丹,木板油画,55.9cm×72.4cm,波士顿伊莎贝拉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牧羊人的礼拜》:1646年,阿姆斯特丹,布面油画,97cm×71.3cm,慕尼黑旧绘画陈列馆藏。

正因为如此,伦勃朗超越了形式距离的空间表达,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空间造型方法——他寻求的是比三度空间更充实、更深刻的心灵空间。

海尔特耶·迪克斯

伦勃朗生活中的第二个女人是一位名叫海尔特耶·迪克斯的农妇。在莎士基亚病重期间她成为伦勃朗的保姆,并担起了家庭重担。在莎士基亚去世后的7年间,她成为伦勃朗的情妇并照看提图斯。海尔特耶不失时机地走入伦勃朗的孤独生活中,她的到来弥补了伦勃朗的感情空间,但他们毕竟因志不同而难以善终,后来为一枚戒指反目成仇,最后分道扬镳。

1649年,伦勃朗发表了一份经过公证的声明,文件声明他与海尔特耶的关系就此结束,并同意付给海尔特耶赡养费。在文件里提到了一枚戒指,这枚戒指是莎士基亚的。伦勃朗在声明中说,这枚戒指属于海尔特耶,但前提是海尔特耶保证不出售。海尔特耶坚决拒绝在文件上签字,并扬言要卖掉这枚戒指。伦勃朗遂控告海尔特耶道德败坏。海尔特耶则指控伦勃朗违背诺言,并诬告伦勃朗奸污她,导致她怀孕。

这一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初,伦勃朗受到了严厉的谴责,海尔特耶则得到众人的同情。不过一年多后,法院查出海尔特耶不仅没有怀孕,还曾经与其他男人有染,海尔特耶因此被判处12年监禁。伦勃朗虽然赢了这场官司,但名誉和经济都蒙受了损失。

海尔特耶在入狱5年后,因患严重的精神病而获释,又过了一年半病逝,到死也没动过伦勃朗付给她的赡养费。

伦勃朗曾画过许多幅海尔特耶的肖像,但只有几幅素描保存了下来。后人猜测,伦勃朗在他们分手后销毁了部分画像。

文章转载自 |文字究竟还有多少传达的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