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品牌,熊熊我个人的归类很简单,一类是“蔚小理”、零跑和哪吒等造车新势力;另一类是埃安、飞凡、岚图、极狐和极氪等有着传统车企背景的新势力品牌,今天话题的重点是后者。

广汽埃安以“网约车”为基础不断努力尝试品牌冲高;吉利极氪算是阶段性成功了;东风岚图和北汽极狐还在垂死挣扎;至于东边的上汽飞凡,还没找到自己的路,主要是因为劲儿用得不是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牌调性还没确立的时候,频繁推出新品也是徒劳。因此,被寄予厚望的飞凡F7,熊熊我个人觉得多少有些尴尬。问题并不是出在产品身上,也不是价格问题,且听我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嫡系,飞凡却不怎么争气‍‍‍‍‍‍

飞凡和智己,均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项目,但是地位有差别。飞凡毫无疑问是嫡系,从荣威剥离出来的“R标”,后又更名为飞凡。而智己品牌则是有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俗话说是“庶出”。

不过,现实中很多是时候,老二会比长子嫡孙有出息,因为家里的资源被老大占领,并被家族灌注了更多的期望。而老二未能得到祖荫,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资源。往往会造成老大不求上进地啃老,而老二培养出更强的拼搏心和进取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己品牌标签越来越清晰明确,就是“驾控”。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要么主打核心技术,如高度集成的动力系统和极致的低能耗表现;要么吹嘘所谓的“智能”,如人机交互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而强调“驾控”的,或许就智己一家了。

智己的两款产品,熊熊我都深入体验过,个人情感上的好感度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智己品牌宣称的“驾控”方面,真的是同级别或同价位中难觅对手,它会让人有惊喜,在一众无趣的新能源汽车当中点燃一丝对驾驶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 智己L7 参数 图片 )来说,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结构、CDC可调阻尼减振器、四轮矢量驱动技术,以及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团队调教,还有Brembo高性能刹车套装,它的动态表现真的会颠覆了大部分驾驶者对“操控”的认知。

智己LS7 搭载了空气悬架底盘,BILSTEIN电磁动态阻尼调节系统,采用更轻量化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结构、同样采用了Brembo高性能制动系统,还有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团队的调校,实现同级难以企及的“驾控”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智己的“驾控”标签,飞凡呢?还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形象!感觉,飞凡活在智己的阴影之下,想靠拢,但又想保持距离形成差异化。智己LS7和 飞凡R7 都是中大型纯电SUV,智己L7和飞凡F7同属中大型纯电轿车,两者的同质化实在是太严重了。

两者相对应的车型,车身尺寸上大差不差,造型也相像,就连轮毂都同样洋溢着汽配城风格。其实,飞凡希望主打豪华智能科技,偏居家和行政一类,淡化个人性格,但在这一领域,对手实在是太多且太强了,蔚来、岚图、极狐、极氪、阿维塔和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搞清楚,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

你说飞凡没诚意,也并不是!飞凡F7在定位上与 蔚来ET7 一样,价格比低一级别的ET5还便宜。放在同级别竞品中对比发现,飞凡F7的档次感高于 哪吒S 和极狐阿尔法S,智能化高于比亚迪汉,但这些竞品都比飞凡F7贵不少。但如果跟极氪001和岚图追光比,飞凡F7的价格更是绝杀。

而且,不可否认,飞凡F7很堆料,RISING MAX 3+1前后巨幕、RISING OS 智能交互系统、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欧系百万级豪车调校底盘、后驱版CLTC续航达666km,零百加速5.7s,四驱版零百加速3.7s。诱人的价格、高性能、真豪华和超智能,飞凡F7都不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熊熊我个人认为,以技术为锚点所带来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赋能,消费者是能感知的。这里所说的“技术锚点”,指的是“三电技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初级阶段,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才是打动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

去年购买比亚迪的186万位用户,有多少是冲着比亚迪的“智能”而买单的?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驾系统,其实比亚迪都做得挺糟糕的,打动消费者的依旧是它的新能源技术。小鹏的失误,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天天吹嘘“智能”,对“三电技术”从来只字不提,当消费回归理性之时,市场作出直接的反馈。

再举个例子,升级主机之前的极氪001,智能座舱也是挺拉胯的,但也不碍消费者的喜爱,因为极氪拥有新能源核心竞争力--SEA浩瀚架构!该架构除了拥有“海纳百川”的兼容性之外,还有高安全性。尤其是极氪001“上市以来0自燃”,展示了极氪在三电方面的高可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无论是飞凡R7,还是刚上市的飞凡F7,也是从来没宣传过自己“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飞凡F7基于“高性能后驱原生架构”打造,谁能告诉我这个“原生架构”有何过人之处?反正我是不了解的,就连厂商自己都很少提及,更别说展开诠释其优势了。

尤其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比亚迪、埃安、吉利和长城等厂商都给出了“解决方案”(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神盾电池/大禹电池),甚至连丰田都不断强调bZ系列的电池在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飞凡对此依旧无动于衷。

市场也给出了回应,飞凡R7于去年9月27日正式上市,到去年年底累计卖出了3151台。飞凡R7今年1月销量仅为502台,2月销量更跌至200辆。回归理性,飞凡背靠的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核心技术的掌握,把其中的故事讲好,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占据绝对的优势。新品牌还有机会吗?有,但时间紧张。因为,欧盟早前明确了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这份禁令很彻底,包括混动、插混和增程的动力技术都要被淘汰,只承认纯电动汽车。对此,海外品牌将加速研发和投入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转换新能源赛道,要保持现在的优势,决胜就在未来的10年间。

在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当中,飞凡属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背靠上汽集团的飞凡,作为上汽嫡系的飞凡,不乏技术储备,更不乏资源,清晰自己的定位和强化品牌标签,才是飞凡进入主流市场的第一步。产品是品牌价值的载体,现有的R7和F7都不缺产品力,借助产品讲述品牌故事,飞凡的问题出在讲了消费者不关心的“故事”,继而成了营销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