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塔二桥一牌坊

洪山独占两座塔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武汉的洪山。

为什么洪山特别值得讲一讲呢?因为这是“洪山区”这个名字的由来。

【寻城记第四季】方寸之景,步步是景,聊聊洪山荟萃的千年古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寻城记第四季】方寸之景,步步是景,聊聊洪山荟萃的千年古迹

洪山又名大洪山,不过不是随州那个大洪山,而是我们武汉的洪山,南宋以前,这座山也叫“东山”,因为它位于武昌古城的正东方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东山又与蛇山合称黄鹤山。

洪山,东西走向,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600米,顶峰海拔高程115.3米,占地面积大约有1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后,洪山大部分辟为公园,是武汉市古迹名胜荟萃地之一,现存著名的古迹名胜有:洪山摩崖石刻、宝通禅寺,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宝通塔”)、无影塔(也名兴福寺塔),还有施洋烈士陵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战士墓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山摩崖分布在洪山南坡灵济宝塔的周围。据文献记载: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荆南参军赵淳在东山上建东岩阁,题刻《东山赋》、《东岩阁记》于山石上,同时将各处山石稍加斧凿,依其天然形态命名,用各种书体题刻了“云根”、“云扃”、“楼霞”、“翠屏”、“狮子峰”等摩崖,后人又添刻了“仙人石”、“窳樽”、“东崖”,合称为“洪山八景”。

现在有很多都已经湮灭了,但也还有很多保存完好,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要说一下的就是这个荆南参军赵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是金庸笔下“大侠郭靖”的原型。

我们都知道,郭靖的高光时刻是镇守襄阳。没错,真正镇守襄阳的就是这个赵淳。

在他镇守襄阳的时候,曾创造了以1万守军击退20万金军的奇迹。这就是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的灵感来源。

《宋史》虽然没有为赵淳列传,但在《宋史·宁宗纪》提到一句:“开禧三年六月,赏守襄阳之功”。这说明在襄阳保卫战后,朝廷对赵淳保卫襄阳持肯定态度。

宝通寺,早初名叫东山寺,已有1600余年历史。最早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大概是公元420至479年之间,唐贞观(627年-649年)年间,尉迟敬德扩建了寺庙,改名为“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范金兵南侵,上奏宋理宗,将随州大洪山寺迁至武昌,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通寺依山而建,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山门、圣僧桥、放生池、钟楼、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东西花厅、念佛堂、伽蓝殿、方丈室及禅堂,寺后方有洪山宝塔。被称为“三楚第一佛地”,是武汉市著名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由于我们对宗教素有敬畏,怕说错话,就少说两句吧。

我们之前曾讲过“四塔二桥一牌坊”,也就是真正建于1840年以前,并原样保存至今的7大古建筑。这7大古建筑,在洪山上就有2个。也就是无影塔和洪山宝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山无影塔,高度有11米多,八角七级石塔,所谓“七级浮屠”就是这个含义。

洪山无影塔,又称宋兴福寺塔,最早建于南宋时期,现位于洪山西麓,但这并不是他最初的位置,最初在蛇山东麓的兴福寺内,兴福寺毁后,因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63年春移至洪山西南麓复原。石塔虽“小而不华”,往往不会给游人太多关注,但却是武汉市区内现仅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那么,无影塔为何没有影子呢?因为塔身上大下小,上面每一层的影子都压在下一层的身上,当然,无影塔也不是任何时刻都没有影子,而是指夏至正午时分,太阳当空的时候,塔身就没有了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无影塔同样知名的,还有洪山宝塔。洪山宝塔是一座元代的砖石结构仿木楼阁式塔,位于洪山宝通寺后山,始建于元朝至元17年(1280年),当时是为纪念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因此命名为“灵济塔”,明朝成化21年(1485年),改名为宝通塔,是一个有七层八方形状,高度44.1米,每层四面各开一个门窗,塔内有旋转式石梯,可供单人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山上,还有著名的岳飞松,这个我们之前讲过,岳松颇有名气,历代志书多有记载。对于岳松的栽种年代,有说是岳飞当年亲手所栽,也有的说是刚解放时栽的。而权威的说法应是1990年《湖北省志·文物志》所述:“相传南宋岳飞驻军武昌时,亲植松树数十株于此……清同治年间予以补栽……现存3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树不再是当年岳飞亲手植下的那一株,但只要能体味岳飞刚直不阿、精忠报国的精神也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