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耄耋耆耈”四字,会觉得这些汉字长得大体相同。而且,又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于是它们也逐渐变成了生僻字。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它们的读音,以及相对应的意思呢?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孙中山先生曾言“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记五千年之事,亦唯中国文字之独有”,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世纪起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的中国是处于殷商王朝的统治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考古学家在殷商遗址中发现了篆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甲骨文,虽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在解读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甲骨文的出土也代表着中国人在殷商年间就已经会用文字记录了。

起初,原始社会中的先民是用图画来向他人传递观点的。可这个时期的图画并不是为了记录语言与史料,而是出于宗教巫术的目的。

其主要原因是,古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以用常理去解释的现象,就比如说天上的电闪雷鸣。

这些自然现象让古人开始对天上的世界产生想象,于是原始先人就创造出了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看来一切就都能解释得通了,打雷和闪电就是神愤怒的表现。为了讨好这些天神,古人进行宗教祭礼,向神献祭人世间的食物与珍宝。

因此,那些出土的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上就会有巫术祭祀的画面。尽管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未创造出文字,可他们也开始用图画来传递自己的意图,因此,从形上可以猜测出大致意思。再到后来象形文字出现,人类历史逐渐有了文字记载。

再来看看这四字词语,即“耄耋耆耈”,这四个字属于会意字。在对这些汉字进行观察后会发现,它们的上半部分都是一个“老”字,这似乎就代表着这四个字很可能是与年龄有关的,而且是和老龄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耄耋二字,含义为何

先来看这前两个字,也就是“耄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耄耋之年”这个词语,其所指代的就是老年人。

汉末枭雄曹操在他的《对酒》中有写,“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耄耋之后就能寿终正寝了,这也是在说明耄耋代表的年岁一定是不小了的。

魏晋年间的《尚书孔氏传》有云,“八十、九十曰耄”,所以,这耄是泛指的是八十到一百以下的老人。

那么,这耋呢?难道会比耄还要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传》有载“以伯舅耋老”,古代学者给的批注解释是是“七十曰耋”,由此可见,耋会比耄要稍微年轻那么一些。可如果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话,指的就是老年,并且还是高龄老人。

那么,“耄耋”这两个字的读音大家知道吗?前者是mào,取第四声,而后者的发音是dié,取上扬的第二声。

耆耈二字,含义为何

接下来就来说说这“耆耈”,虽然这个词语的意思指代的也是老人,但是与“耄耋”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学者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写道,“庞眉耆耇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庞眉已经到了耆耇之年了,但是他仍旧爱惜光阴,不愿虚度时日。

古语中,这“耆”字指代的是老者,古人会时常用这个汉字来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所以,在这一点上,耆就与耄耋有了差别,因为它还带有一种对老者敬重的意思。

儒家思想中也强调了“尊老”的美德,孟子曾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为什么古人会如此看重尊敬老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看来,虽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封建礼教制度,但当人的年龄到了七十岁的话,就可能不用太顾及世俗的目光了,可以去做随心意的事情了。

而且,古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从史料中可得知的数据大约是在三十多岁。因此,能活到七十岁的话,在古人看来,已经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并且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假如社会没有敬老的思想在的话,古人就会害怕老去,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社会恐慌的出现,也不利于古代君王施行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尊老除了有官方强制的因素在里面外,其实尊老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人类内心的那份善意。

再来说回耆耈这个词语,后者“耈”从字形上来看是一个“老”,再加一个“句”。从整体形状可以观察发现,这个字就像是一个弯腰曲背的老者。

在汉语中,耈代表的是九十多岁的老者。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类,身体早已进入到了萎缩和老化的状态中的,腰也塌了,背也驼了,整个人就是一个佝偻驼背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耆耈”二字的发音又是如何呢?前者念qí,发第二声;而后者读ɡǒu,取第三声。

尽管耄耋与耆耈各自形容的都是上了年岁的高龄老者,但是它们在汉字意思上还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的。

如果不认识耄耋耆耈这四个字的话,也是很难猜到它们的发音的。毕竟,这四个字不是很常见。假如读错了的话,还可能会闹个大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