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个号称“被上帝眷顾”的国家,曾是令无数人青睐的国度。

人们提到巴西,不免会想到它发达的社会福利:医疗——全民免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的学费全免,养老金——超本国GDP的10%。

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推上神坛的巴西,如今却饱受饥饿的侵袭。

2022年11月,在巴西利亚的一次会议上,新任总统卢拉谈及本国饥饿议题时,不禁潸然泪下。

“如果到2026年任期结束,每个巴西人都能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卢拉哭诉之前,巴西人民已不止一次地释放过饥饿的讯息。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巴西队球员因人手一份1450欧元的天价牛排,引起了国人的不满。

舆论讽刺道:“国内还有5千万人正忍受饥饿,他们却在那儿贪图享乐!”

有的更是自嘲:“只能与狗抢骨头来改善伙食。”

吊诡的是,巴西地理统计局公布了22年的粮食总产量,并非歉收,而是达到了惊人2.632亿吨。

要知道,巴西的总人口仅2.14亿人,这一换算,人均每年至多有1225公斤,比我国人均480公斤的粮食占有量高出了整整745公斤。

一边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粮仓,一边是沦落到跟狗抢骨头的饥饿大国,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巴西?

是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让卢拉把落实全民的一日三餐,奉为自己一生的夙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巴西的自然环境象征着全世界的顶尖水平。

从被誉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到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亚马逊河,以及全年无极端灾害的保障,无论哪点,巴西都具备各国无可比拟的农业发展潜力。

而结果却是,尽管掌握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巴西仍深陷于粮食危机的泥潭。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在20%最贫穷的巴西人中,有75%的人在过去一年里从未购买过食物。

巴西粮食安全研究网络的报告也表明:过去2年里,巴西的饥饿人数激增73%,约有3310万人与饥饿作斗争。

剥开农业大国的外衣,一组组醒目的数据为巴西的底层撕开了一道口子——饥饿,才是这个国家最鲜明的底色。

以下两段视频,真实反映了巴西贫民的饥饿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跟狗抢骨头的说法并非夸大之词,而是血淋淋的真相。

《巴西南美侨报》曾报道过各州的饥饿惨状。

占饥饿榜魁首的是阿拉戈斯州,有36.7%的人每晚伴随饥饿入眠,即使是饥饿比例最低的圣卡塔琳娜州,也存在无法忽略的4.6%。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圣保罗州,总人口占全国5分之1,GDP总量占全国的3分之1,当之无愧是巴西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州。

但和巴西的命运如出一辙,一个最不该挨饿的大州,竟充斥着680万以上的饥饿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4月5日,圣保罗的“帕拉伊索波利斯”贫民窟爆发了一场关于捍卫温饱的游行。

抗议者们无声地抨击着政府救助不力,有的挥舞“巴西人正在挨饿”的横幅,有的高举form(空锅)示威。

只因圣保罗的众多贫民,已饥饿到不得不把垃圾堆作为每日唯一的食物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四处可见贫民们哄抢动物内脏和骨头的身影。

原本要被屠宰场集中丢弃的废弃物,或是用于喂养流浪动物的食物残渣,对他们来说,俨然是一顿垂涎已久的大餐。

55岁的约瑟法,捧着一大袋肉骨头,在镜头前诉说她的苦衷:

“我不想因为偷、抢而进监狱,但也不想就这样饿死,所以每天只能翻找垃圾堆里的肉骨头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岁的若昂,除了捡垃圾裹腹,还将富余的鱼、蟹进行倒卖,拿来补贴家用。

51岁的丹尼斯·达席尔瓦因疫情痛失伴侣,为了养活家里的17个孩子,不得已上街翻找可食用的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些食物未经卫生检验,甚至某些腺体本身就富含毒素,拍摄记者曾试图劝说妇人放弃食用。

丹尼斯辛酸地回应:“我们别无选择,不吃就得饿死。”

但总有个别"固执"的贫民不愿捡垃圾度日,长时间不沾荤腥,这些贫民已不识肉为何物。

乔利塔·米兰达直言:“能吃的肉只有沙丁鱼和培根,我已经不知道肉是什么了。“

受限于持续走高的垃圾需求量,垃圾处理站的经理做出了一项无奈的决策:凡是达标的食材,都将捐给相关的社会福利机构。

沦落到要靠捐赠垃圾来救助贫民,对一个大国来说,实在上不了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更卑微的,还是当地画报拍摄了这组名为《巴西2021:饥饿的痛苦》的照片。

其封面正是巴西赫赫有名的前首都——里约热内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记录了本地饥民饥饿的同时,也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翻找垃圾的悲剧,似乎无一州可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巴西人是实打实地遭遇了这场饥荒,这就将矛头指向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拥有海量资源的巴西,何以衰落至此?

症结之一,是巴西的福利病在透支巴西人民的未来。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看,直到今天,巴西尚未跨过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效仿发达国家,无休止地提升全民福利。

可以预见的是,高福利的待遇必然掏空国家的财政,迎来坐吃山空的命运。

21世纪初,倡导高福利保障制度的始作俑者,正是巴西前总统,也是如今新上任的总统——卢拉。

彼时,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市场推动了国际间大宗贸易的繁荣,卢拉抓住红利期,大力生产石油、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使得国内经济迅速有了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财政收支日渐好转,不断做大的蛋糕,也让卢拉拿出了分蛋糕的魄力,于是,“零饥饿计划”和 “家庭补助金计划”等民生大计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卢拉的卸任,加上国际市场形势的演变,后继者沉迷于党派之争,不再关心国家是否强大,而是盲目追随卢拉的脚步,打福利牌。

原本是为民服务的福利制度,逐渐沦为了选举人拉选票的政治筹码。

譬如第一位接班人罗塞夫,在竞选时承诺继续维持卢拉主张的福利政策。

但与卢拉不同的是,罗塞夫上任不久就面临了一个大难题——国际经济脚步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骤降。

巴西在失去了这棵摇钱树后,疏于探索新的经济窗口,错过了最佳的改革时期,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经济一路低迷。

后续的博索纳罗接手巴西后,出手更是豪横。

无视巴西的发展瓶颈,积极增设战略性福利——颁布“燃气半价补贴”的法令,提出“卡车司机补助”这一构想,期待借此赢得连任。

这一套流程下来,巴西跌入了一个国家愈穷,福利愈高的怪圈,经济衰退——群众失业——福利救助——经济衰退,成了巴西一轮无解的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易数据》显示:自2002年卢拉上任起,巴西的支出占GDP比重不断攀升。福利支出显然成了政府一笔沉重的负担。

万般无奈之下,巴西的选举法新增了一项规定:不得在选举年推行福利项目来拉取选票。

其次,低效的高福利没能显著拉高巴西人的生产积极性。

一方面,福利开支的大头主要流向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真正惠及底层人民的少之又少。

拿医疗和养老金来说,对于医疗,《大河健康报刊》曾指出,巴西有16%的人从来不去公立医院看病,核心原因是公立医院的设施远没有私立医院齐备。

用民间说法来解释就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法看。

对于养老金,一般标准是:男性缴纳满15年,就能在65岁时领取养老金,如果缴纳满30年,则可在53岁时退休,女性缴纳满缴纳15年,就能在60岁时领取养老金,如果缴纳满25年,则可在48岁时退休。

特殊情况有农村养老金,针对农民工这一非正规就业群体,他们领取的年限分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巴西华人网》进一步指出:企业员工可按全年平均工资的80%领取养老金,公务员则按工资全额领取养老金。

而收入低下的农民,只能领取每月300美元(1572雷亚尔)的非缴纳型养老金。

分配上的悬殊,导致巴西的养老机制在缩短贫富差距上显得力不从心,反而造就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

同时也加剧了巴西人与其“认真工作,不如提早退休“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高福利伴随的问题是高税收,为了维持住高福利的发展模式,政府只能选择让企业和公民为福利事业买单。

《巴西使馆经商处》详细写道:企业应税总额在24万雷亚尔(31.3万人民币)以下时,税率为15%;超过24万雷亚尔以上部分,另增征收10%。

对于个人所得税,月收入处于1058.01-2115雷亚尔(1381-2760人民币),税率15%;月收入超过2,115雷亚尔(2760人民币),税率27.5%。

众多经济学家也声称,巴西的高税收是阻碍巴西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长时间的经济疲软,让巴西一国疏于对突发危机的防范,紧接着,新冠疫情的肆虐,敲响了巴西经济崩溃的丧钟。

为了留出资金空间,政府不得不立即对福利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高福利衍生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民众对法定福利的依赖性,这就为政府的改革埋下了隐患。

早在17年,巴西人民就因政府削减养老金,上调退休工龄,爆发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上总统博索纳罗亲美,效仿特朗普弱化新冠的危害性。

一边是吃紧的预算,一边是新冠疫情下日渐攀升的死亡率,一边是随时可能爆发的抗议潮,一边是总统的抗疫不力,巴西陷入了一个四难的绝境。

最终于2021年1月5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宣布:政府破产,已无力应对疫情。

国库财政的终结,宣告了巴西的经济彻底陷入瘫痪,巴西就此沦为了第一个因新冠疫情破产的国家。

至于一向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极端贫困人群,此刻也只有翻垃圾一条出路可选。

可谓成也福利,败也福利。

再次,除了福利病拖垮巴西,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引起粮食危机一大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巴西引以为傲的自然环境正逐渐成为过去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比起经济效益,热带雨林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对巴西而言已十分有限。

为了谋生存、图发展,巴西将触角伸向了尚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大量农民采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焚烧雨林,迁移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到2022年6月,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数量达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损毁面积将近9500平方公里,热带雨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大火烧断了发展的枷锁,也烧向了巴西人民自身。

由于对热带雨林毫无节制地开发,极端罕见的灾害连年频发。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冰雹袭击,厚度达20厘米。

2021年,当巴西尚未进入旱季时,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以燎原之势席卷巴西。

水源的缺失进而引发断电危机,因无力承担高额的燃气费,相当一部分圣保罗居民必须要在开灯和做饭间做出抉择。

2022年3月,巴西各州特大暴雨接连来袭,洪灾致死人数预计超过1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1月,巴西塞阿拉州的内地城市遭遇冰雹+强降雨,据当地市政府解释,该极端天气在20年以内首次出现。

巴西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一旦面临极端天气,势必造成粮食减产,从而带动国际间粮食价格的上浮。

最终反作用于巴西人民,加剧了底层人群的饥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究粮食危机,终归要追溯到粮食本身的问题上来,以上因素,绝不是酿成巴西饥饿的元凶。

要知道,一个靠粮食发家致富的国家,本质上并不缺少粮食,因而高福利、极端天气的层层重压,只是加剧了底层人民的饥饿,还远远达不到在根源上让巴西人举国上下为饥饿悲鸣。

奇怪的是,每次应对饥饿,巴西从不以开仓济民为主要手段,而是发放救济金让难民买粮食渡过难关。

这一迹象,凸显了巴西的悲剧内核:粮食自主权,已经不掌握在巴西人自己手中了。

全球饥饿指数(GHI)的报告称:

“巴西农场数量的扩大,进一步挑战了巴西的社会公平。由于绝大部分农场与大型农业公司相挂钩,这些地主的利益与跨国资本牢牢捆绑,农场的生产风向完全向国际市场需求看齐,从而忽略了本国人民的利益。”

换句话来说,尽管巴西生产的粮食再多,但生产的类型以及粮食的去向都不由巴西人做主,真正有话语权的,是西方的国际粮商。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要从多方面论述。

首先,巴西土地的高度集中,奠定了资产阶级剥削底层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巴西的土地便只在贵族阶级间进行流通,形成了大庄园式的大地产制。

直到现在,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土改,但依旧无法掩盖巴西的现代化农业是建立在封建大地产制上的事实。

据巴西政府统计,2003 年,占全国人口 1.6%的人拥有全国 47%的可耕地,有 1.7 亿公顷的可耕地处于搁置状态。1/3 的农户只占有全国 1.6%的土地。

且土地兼并的趋势远没有达到顶峰。

按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经商室官网的报告显示,仅仅过了4年,巴西的无地农民数从02年的6000户指数级猛增至06年的23万户。

至于频繁的土改为何没带来成效,这就要引申至第二大原因——巴西政府的不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是瓦加斯的上台。

1930年至1954年期间,瓦加斯曾两度上任巴西总统,针对土地改革,瓦加斯的立场是一贯、坚定、明确的——消灭大地产。

在1930年,瓦加斯率先提出“消灭大地产”的革命纲领。

1951年卷土重来后,再次提出建立“全国土地改革政策委员会”,要求制定符合巴西长远利益的《土地改革法》。

1952年,在群众会议上重申,土地改革正处于研究当中。

方案虽多,但瓦加斯的命运却是无功而返。

只因当时的议员多是种植园主的代表,加上农业部长一职长期掌控在种植园主代表手中。

政府的腐败不允许他实现这一政治抱负,因而在改革之路上重重受挫。

接着是秉持两面人设的总统——夸德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夸德罗斯在上台前,俨然一副救世主的形象,不仅公开向贪污成风的政府叫嚣,还口口声声向选民保证,一旦掌权,会在巴西普及古巴式的土地改革。

然而登上总统的宝座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巴西,夸德罗斯显得束手无策,完全将土地改革抛之脑后,

纵观巴西的土改史,巴西之所以改革失败,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

巴西饥荒历史学家卡斯特罗曾说道:“巴西的饥饿问题是本国特有的内生性危机,与其他国家无关。

第三,实际上外部势力的干扰,也是扼制住巴西咽喉的症结之一。

这层政治迫害,要归咎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在巴西制造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着重强调,必须加强美国同拉丁美洲各国,特别是其中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巴西的关系。

不难看出,巴西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向来是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

原本巴西历史上又不乏致力于土改的民族英雄,如瓦加斯、古拉特,但无一例外,都被美国的霸权主义所终结。

瓦加斯是典型的民族利益的捍卫派。

有别于其他总统对欧美国家马首是瞻,瓦加斯顶住美国的压力,积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态度上,瓦加斯于德国驻巴西大使面前,毫不掩饰对美国虚伪的民主制度的厌恶。

在行动上,瓦加斯苦于外资无节制地输入巴西,一边向民众普及外资的本质是剥削,一边要求他们限制外资横行巴西市场。

为了抵抗欧美市场对巴西的控制,瓦加斯主张“进口替代”工业化,对需要大量进口的工业产品实行自给自足。

政治独立性的加强,经济成分的提纯,工业生产的提高,无一不在牵扯美国在巴西的利益红线,这必将被美国所不容。

因此,美国在暗地里勾结右翼反动分子,策动军事政变。

1945年10月,瓦加斯组建的政府首次被右翼军队推翻,到了1954年8月,右翼将领又一次亲率军队包围总统府,逼迫瓦加斯下台。

在霸权主义的铁拳前,满怀抱负的他毫无还手之力,瓦加斯痛心疾首,于24日开枪自尽。

他选择了用一封遗书总结自己的一生:我为反抗持续的侵略而战斗,但现在除了我的鲜血外,我再也不能给你们什么了。

军政府的取而代之,彻底颠覆了巴西的土改之路。

受巴西工业体系薄弱的影响,“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渐渐显出疲态。

军政府的做法不是旨在以支持民族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引进外资,而是优先稳住国内市场,造成对外依赖性回升。

80年代后,因债务危机,巴西被迫奉行欧美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巴西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跨国资本垄断巴西市场。

笼罩在这层阴影下的巴西,无异于沦为了西方生产原料的傀儡基地。

从而使全球四大粮商A(ADM)、B(邦吉)、C(嘉吉)、D(路易达孚)趁机发动粮食战争,控制本土大型农业企业,剥夺了巴西大批量的土地经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表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如今,巴西的粮食成了欧美市场的特供品,粮食危机难以扭转颓势。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离美国太近,离天堂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西的种种迹象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不仅取决于它自然资源的丰富度,还取决于它发展路线的可靠度。

纵然饥饿局势已经僵化,但只要协同突围,另辟蹊径,巴西还能找寻新的出路。

首先需做出的改变,是下压福利。

巴西的福利救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民生问题,但这一扶贫的本质属于输血式扶贫,是脱离就业率和企业竞争力的假象型繁荣,无法从根源上拉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想要真正让巴西人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带动底层人民为创造财富投入更多的劳动,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其次,深化结构性改革,是巴西当下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缩小企业经营成本,拉高本国的就业率。

就拿里约热内卢来说,672万人口的大城市,目前只建设了3条铁路线路,薄弱的交通设施已严重限制了巴西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矫正巴西对全球粮食链的管控力,收回粮食自主权,平衡出口与内需。

粮食命脉作为国计民生的主心骨,一旦跨国资本渗透国内农业,国家便会有受制于人的隐患。

最后,是巴西新任总统卢拉的领导,是巴西人民“最后的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拉任期内的政绩是无可非议的,在任期间,诞生了2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超过3000多万的底层难民跻身于中产阶级的行列。

然而,一场无中生有的诬告,将这个大功臣送进了监狱。

在2017年至2019年,就贪腐罪和洗钱罪,卢拉被判决长达9年零6个月的刑期。

尽管2021年出现转机,巴西最高法院推翻了对卢拉的有罪判决,但依然对卢拉的政治声誉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反对派以此为理由,拒绝卢拉的领导。

很难令人不怀疑,这是否又是美国在从中作梗。

在本次总统竞选中胜选后,卢拉在就职演说上表示:

新政府将着眼于团结与重建,解决当前巴西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黑暗、不确定和巨大苦难的时代已经结束,誓要在“废墟”上“重建”巴西。

卢拉的上台,是巴西解决饥饿危机一个关键的节点。

至于卢拉是否能复制曾经的成功,再度带领巴西人民走向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