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量新鲜时蔬纷纷上市,令吃货们大饱口福。但吃惯了家常小菜,有时也会想念乡间野菜。近年来,城里人开始流行“返璞归真”,相比于工业化的大棚种植,他们更青睐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于是,春天的野菜就这样走上了许多人的“餐桌”。

可惜,与许多人观念相违背的是,野菜非但不等同于绿色食品,反而可能是一剂致命的“毒药”。本期,亮健和你一起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野菜,希望我们都能“科学吃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暖花开,山林里、草地上,无数生命开始挣脱冬日的羁绊破土而出。小小的嫩芽,经过短短一段时间,便蜕变成人们熟悉的那些野菜。在老练的摘菜人眼中,三月中旬至四月就是大自然馈赠的最佳时机。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城市的夹缝里,有无数的蕨菜、马齿苋、香椿、野笋、荠菜、蒲公英、地皮菜、枸杞头、野葱头等野菜等着被发现和食用。

蕨菜,一般喜欢生长在山坡上,它样貌独特,外披锈黄色柔毛,顶端有似花苞状茎叶,很容易被辨认。人们一般采摘还处于幼嫩卷曲时的蕨菜,剥皮后腌制或晒干食用。

它肉质鲜嫩,富含矿物质钾和胡萝卜素,可以用来凉拌或者炒腊肉。因为比较常见,而且容易采摘,所以蕨菜在春天颇受欢迎。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蕨菜具有致癌性,主要致癌物质为原蕨苷,主要集中在它的头部。所以,我们吃的时候,最好是将其头部去掉,并且用90℃以上的热水先焯30秒,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原蕨苷的含量,放心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齿苋,又名长命菜,一般在菜园、农田或者路边可见。它属于草本植物,叶子扁平而肥厚,喜欢匍匐在地面生长。

马齿苋的口感爽脆,酸酸的味道吃起来很开胃,人们一般喜欢用来凉拌、炒鸡蛋或者蒸肉吃。它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并且有低聚糖成分,可以改善肠道健康。

不过,马齿苋的草酸含量特别高,所以吃之前一定要先焯水。最好是焯水4分钟后再食用,并且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不要吃。

香椿,是一种长在树上的“蔬菜”,常见于农家房前屋后。一般采摘香椿的嫩芽食用,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被认为是人间美味。

不过香椿虽好吃,但它含有亚硝酸盐,并且存放时间越久其亚硝酸盐含量越高。所以,我们吃香椿时最好是先焯水,并且尽量选择新鲜的香椿食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野菜,人们还热衷于食用野笋炒酸菜、鼠曲草蒿子粑粑、快炒枸杞头、荠菜饺子、野葱头炒鸡蛋等。美味令人向往,但如果对野菜不熟悉,还是少采为妙,毕竟很多植物长相相似,如果吃错,可能还会引起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野芹菜,又叫做大叶芹。它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叶子很像芹菜叶,夏天开花,注意它全株都有毒,不小心食用后会导致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全身麻木,严重可至死亡。

断肠草,又叫做钩吻,有人会误将其当成金银花采摘食用。它全株有毒,根部含有较多的神经毒素钩吻碱,误食会出现头晕、咽部和腹部剧痛、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会导致心脏及呼吸衰竭死亡。

此外,还有石蒜、苍耳子、毒莴苣、曼陀罗以及部分野蘑菇等各种有毒食物,都不能随意采摘食用,否则会危及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认为野菜长在自然环境中,所以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放心食用。其实不然,我国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个等级。A级要求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AA级则要求更高,规定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他有害于身体健康和环境的物质,必须按照邮寄生产方式生产。

野菜生长的环境不一,其所在的土壤、水源或者环境,都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甚至可能存在农药、杀虫剂或者其他污染。

野菜好吃,但是也要仔细辨别,适量食用。希望你既能吃的开心,也能吃的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