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新疆宣布和平解放。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西出玉门关,穿过星星峡,开始了进驻新疆的征程。

由于新疆占地辽阔,气候复杂,沿途都是戈壁沙漠,加上临近冬天,给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宣布和平解放)

进疆部队充分发扬我军作风顽强的优良品质,历尽艰险,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人民解放军完全控制了新疆全境。

1950年3月,春寒料峭,在喀喇昆仑山脉中段的大雪山中,一队一百多人的解放军小分队正在艰难的行军,目的地是新疆最西边的一个哨所:赛图拉,我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哨卡。

小分队从最近的县城出发,已经整整跋涉了七天七夜,全连疲惫不堪,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和紫外线晒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军新疆)

眼看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这时,在前面山腰上的一个六角形哨楼里,突然冲出来8个衣衫褴褛的国民党士兵,他们热情地冲上来拥抱着解放军战士,泪流满面地说:“四年了,你们总算来换岗了,让我们等的好苦啊”。

带队的解放军连长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看着眼前这些营养不良、蓬头垢面的国民党士兵,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列队,敬礼!”

解放军连长一声令下,全连一百二十名战士齐刷刷地举起右手,向对面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可以想象,这一个班的国民党士兵对外界的变化是毫不知情,在这气候恶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能坚持驻守边疆,没有抛弃哨所和战友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名国民党守军)

他们真正在尽一名军人的天职:“为祖国镇守边疆”,不管这个祖国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身后是父母妻儿,是万里山河,就只能一步不退,也只有一步不退。

那么,我国最西边的赛图拉哨所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呢?

一、左宗棠力排众议,出征新疆

赛图拉哨所的渊源,遥远的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受汉武帝委派,出使西域,就曾经从昆仑山口通过,连接了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就成为中华民族领土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域都护府)

唐初时玄奘西行取经,随从中有一位苦行僧,在穿过昆仑山口时,殉道于一个小山坡上,此地就被称为“殉道者”,维吾尔语意为“赛图拉”,赛图拉地名因此而来。

1875年,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已经日渐没落,当时的东南沿海,日本正在加紧侵占台湾,海疆危机重重。

西北边境有阿古柏入侵,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南疆和北疆的大部分地区阿古柏采取高压政策,维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英国在征服印度后,也开始窥探昆仑山以北的南疆地区。北边的沙俄更是趁乱霸占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着被割裂出去的巨大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古柏入侵新疆)

清政府在东南和西北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朝堂上爆发了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大臣力主放弃塞防,认为京师离海边太近,而新疆过于遥远,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海防建设,饷银应全力支持海军。

一时间放弃新疆的声音甚嚣尘上,整个朝堂只有左宗棠等少数几人坚决反对放弃新疆,认为“塞防”与“海防”应并重,新疆与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侧重一方都不可取。而新疆作为京师最重要的战略纵深,更是不容有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

左宗棠一针见血的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自西北以至京师,如臂指相连。我退寸而寇进尺,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则京师不保。我中国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北即弃中国。”

最终,左宗棠的分析说服了朝堂大臣,也说服了掌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决定出兵新疆,并任命63岁高龄的左宗棠全权督办西北军务,择机出征。

命运终于将从小立志“兼济天下”的左宗棠推向了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收复新疆)

二、新疆回归,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收复

接到任命后,左宗棠认为疆土稳固,首要条件还是要自己强大起来,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确定了“从北向南”、“缓进速决”的战略方针。

左宗棠自筹军费,以湘军旧部为主力,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精锐大军,西征军克服了乏粮、缺饷、路艰、后勤补给等困难,全军斗志昂扬,军容鼎盛。

1876年5月,左宗棠正式出兵新疆,晚清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战开始了。

湘军一路势如破竹,8月即攻克乌鲁木齐,此后一路南下,次年初收复达坂城、吐鲁番等地,阿古柏被迫自杀。

湘军乘胜追击,以雷霆之势一鼓作气光复了喀什、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左宗棠用兵如神,短短10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阿古柏费尽心思打造的“天山防线”,一举收复了新疆大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收复新疆图

但左宗棠并没有就此止步,因为伊犁还在沙俄手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收伊犁终不还。”伊犁河谷在左宗棠的脑海里清新如画,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

1880年5月,年事已高的左宗棠再次“抬棺出征”,他在军中让人抬着一具棺材跟随,走到哪里就抬到哪里,表达了誓死讨回伊犁的决心。

消息传出,全疆震动,各族百姓沿途千里迎接,往来传递军情,还将各种给养络绎不绝的送往军中,这不仅让出征伊犁的湘军士气大增,也让沙俄闻听后心惊胆颤。

已经69岁的左宗棠见此情景,心中豪气勃发,对部下说自己虽然老了,但仍可以为国家效死,“孤愤填膺,诚不知老之将至。”一生孤傲、忠贞为国的老将军,是晚清末年为数不多的一抹耀眼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收复新疆)

当左宗棠率军四面包围伊犁时,刚刚结束与土耳其第十次战争的沙俄,其实已无力阻止伊犁回归祖国的怀抱了。经过两轮艰苦的谈判,清廷与沙俄签订了收回伊犁的协定。

至此,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腐朽的清王朝连战连败、不断签订割地条约的大背景下,左宗棠能够主动出击,收回这么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就愈发显得难能可贵了。

史书评价左宗棠为:“历史上最有远见的中国人之一”。梁启超曾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纪念像)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在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包括训练军队、加强边防、开办工厂、整顿官吏、赈济灾民、种桑养蚕、修建学校,同时大力促进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融合。

通过这些措施,左宗棠成功的稳住了新疆的局势,推动了新疆的多民族团结和发展,也提高了国家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

左宗棠刚进入新疆时,面对土地荒芜、干旱贫瘠的西北,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传缴各地“严令以种树为急务”。史载左宗棠每到一处,必视察种树。

除了广泛种植杨柳,他还下令在沿途大力修路和筑桥,使昔年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一跃变成了塞上江南。尤其是绵延千里的百万棵绿柳树,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的称之为“左公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公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新疆全境的收复,不仅是晚清夕照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收复。

可以说,如果没有左宗棠,我们现在去新疆恐怕还得办理护照,更不用说,赛图拉哨所后来的传奇故事了。

左公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雕像)

三、赛图拉,雪山孤哨的传奇故事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以后,为进一步稳定边疆,他在边境设置了大大小小的哨卡,尤其在进入新疆的第二年,左宗棠派遣一支部队来到喀喇昆仑山脉的赛图拉,设置了第一个哨所。

赛图拉自汉朝时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是新疆通往印度大陆的桥头堡。如果外敌要想入侵新疆,就得从赛图拉所在的昆仑山口经过,所以赛图拉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作用非常重要。

赛图拉哨所的海拔有3500米高,清军到达之后,与当地牧民一起,建立了一个四合院营地,并在地势险峻处盖了一处六角形的瞭望哨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营房遗址)

三十四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随后政权不断更迭,遥远的赛图拉哨所似乎已被遗忘了。

1928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新疆易帜后,才正式接收了赛图拉哨卡,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十七年了。

据说当国民政府的军队赶到赛图拉时,与世隔绝的哨卡只剩下几个年岁已高的守军,他们身上的清朝军服早已破烂不堪。其中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得知清朝已亡、皇帝退位的时候,竟然昏死过去,给赛图拉哨所增添了一丝悲壮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

1946年,国民党驻哈密部队派出一个新的边防团去赛图拉哨所一年轮换。这些士兵一定没想到,他们会成为国民政府在赛图拉的最后一批老兵。就跟18年前的清朝老兵一样,外面早已改天换地,自己却依然在苦守雪山孤哨。

这些老兵们每天数着手指头算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没有一个人来换防,等来的只有漫天风雪。日子随风而逝,如白驹过隙,四年等待一晃就过去了。

直到1950年3月,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来到了赛图拉,看到这些国民党老兵,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 哨所遗址)

在和平接收赛图拉哨所后,解放军发现哨所周围,散布着大大大小的坟堆。这是多年来固守赛图拉哨所士兵的坟墓,里面有清朝老兵的,也有国民党老兵的。

这些坟堆上没有石碑,大多年代久远,那些以身许国的英雄们都没能留下姓名。解放军只能重新将这些墓修葺好,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意,一方面也希望烈士们能够安息。

1958年,根据边疆形势变化,解放军将原来左宗棠设置的,被国民党军队一直沿用至今的赛图拉哨所废弃掉,并在距此处十五公里处建立了神仙湾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仙湾哨所)

神仙湾哨所位置极高,海拔达到了5380米,气候寒冷,常年积雪,可以说是我军最高、最苦的哨所,但是人民解放军排除了万难,在号称“生命禁区”的神仙湾建立了哨所,紧紧地扼住了祖国的西北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喇昆仑山口)

神仙湾哨所面向的昆仑山口,是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传统商道,是重要的边境哨卡,各方的经商和人员往来均需由此进出。

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的光荣称号。

2019年10月,赛图拉哨所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巴边界)

结语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一百多年来,赛图拉哨所就这样安静地屹立在喀喇昆仑山上,在苍茫的云海与雪山间,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它不仅见证了一代代守边将士寸土不让,以血肉之躯捍卫领土完整的壮美诗篇,也亲历了我们祖国从艰难困苦走向盛世繁华的伟大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在昆仑山巡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她需要有人在某些时刻、某个地方,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就站在那里,虽千万人,吾往矣!”

“只要站在了那里,便是责无旁贷,便是当仁不让!”

正是那些默默无闻,但却“一直站在那里”为国放哨的战士们,我们才能岁月静好,祖国才能安稳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境放哨战士)

历史的长河绵延不息,赛图拉哨所虽然已成为一处遗址,但是赛图拉哨所的由来、传奇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守边将士。

参考资料

喀喇昆仑上,守护祖国西陲的冰峰哨卡[OL].中国新闻网,2021-02-26
牟丹渝. 左宗棠其人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J]. 中华魂, 2012(2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