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老家在安徽阜阳,刘德荣和老公刘乐军来到崇明8年,在新河镇上经营着一家淮南牛肉粉丝汤店,把老家纯正的味道带到了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几家店名一样的牛肉汤店,但我们只认准这一家。”因为味道正宗、价格实惠、待人真诚,刘德荣和刘乐军收获了一批忠实粉。

牛肉汤卖完就关门,来晚了吃不到”

“他们家的味道这么多年没变过。”“这里有我们老家的韭菜豆腐干粉丝包,其他地方吃不到。”一些食客如是告诉记者。刘德荣的小店和其他店最大的不同是,一般到下午一两点就关门了,为啥?因为汤卖完了!

“我们的牛肉汤是当天现熬的,一锅卖完就没了,第二天再熬。”每天凌晨2点起床,先把新鲜的牛骨肉放入大锅熬制汤底,再揉面调馅做当天的早餐,刘德荣拍着胸脯和记者说,“我可以和食客保证,我们绝不卖前一天剩下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做一个晚市,会少赚很多,不觉得亏吗?”刘德荣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如果我把牛肉汤兑点水继续卖,顾客肯定会吃得出味道不一样,以后就不来了。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诚信第一,特别是做餐饮,只有我们自己敢吃,才能放心给客人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和刘德荣接触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实在,也正因为人实在,才能做长久生意。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崇明”

在来崇明之前他们也曾在宁波开店做生意,但是夫妻俩初次创业却遭遇了“滑铁卢”。小店原本选址在人流聚集的多家工厂附近,但开张不久,周边的工厂陆续出现了关闭和换地经营的情况。没了人流和客源,小店也变得门庭冷落,权衡再三夫妻俩决定换个地方另起炉灶。说来也巧,刘乐军的姐姐二十多年前就在崇明陈家镇养蟹,那时候他就经常来崇明给姐姐帮忙,因此,这回要换地方刘乐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乐军一个人先打头阵,从宁波来到崇明,开始在各个乡镇看店铺,但始终没找到心仪的。来到新河镇的时候,刘乐军看到有家店铺的房东经营着两家铺面,刘乐军希望能盘下其中一个铺面。房东阿姨看到这个不善言辞却很真诚的小伙子,便决定将其中一个铺面租给他们。

2016年9月,夫妻俩在崇明安了家,开了店,也和房东阿姨开始了一段平淡却幸福的缘分。

“从小缺失的母爱,在崇明找到了”

“阿姨对我们来说,就像母亲一样。”说到这句话,刘德荣眼中泛起了泪光。刘德荣之所以格外珍惜这段缘分,和她并不算美好的童年有关。刘德荣出生第二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养母在外打工,对她几乎不闻不问,刘德荣从小跟着姥姥长大,没有上过一天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崇明以后,夫妻俩一直忙于店铺生意,房东阿姨就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桌上刚买的葱我来不及处理,阿姨会帮我处理好。”“阿姨烧了什么好吃的菜也会端过来给我们吃。”“她还把租给人家的仓库收回来给我们用。”这些家人般的“润物细无声”都藏在了生活的点滴细节里。

对刘德荣夫妻俩,房东阿姨也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么多年房租一分不涨,连其他人高价想租,阿姨都拒绝了。“这对夫妻人真的很好,老实本分,有什么好的都想到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用刘德荣的话来说,他们和阿姨已经不单单是租客和房东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童年也许要用一生来治愈,但幸好,刘德荣在崇明找到了她的第二个港湾。

现在的刘德荣在崇明过得很安稳,她也常说,虽然自己不识字,但却看得懂真情,崇明这个地方的人很好、很热情。

“把店搞好、把面发好、把汤做好,以后的事情我们也没多想,反正我现在在崇明过得真挺好的!”

——刘德荣

记者:黄汝钰

编辑: 朱怡婷

责编:李琳、朱怡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