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们没有意识到现在失业的,很多人正好是90年代失业的人的儿女?

正如现在3000工资的大学生就是当年3000工资的农民工的儿女啊,这波就是今年初一打扫卫生,明年初二,后年初三,坑的都是一波人啊!
【相同点】失业人群家庭会面对生活困难,情绪焦虑,对未来信心等影响。
【不同点】

(1)时代背景不同:90年代下岗潮是由于国有企业面对市场化冲击,一部分为了摆脱沉重的福利负担进行裁员,一部分是完全失去市场竞争力而破产。在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底下,许多无法摆脱困境的国有企业纷纷破产重组,造成过千万的工人下岗。而现今的裁员潮主要由于经济不景气,行业困境(例如互联网空间见顶,房地产寒潮),行政命令收缩政策(教培行业),疫情影响经营(旅游,饮食服务等)造成企业倒闭,裁员。也就是说90年代下岗主要是政策性失业,现在是经济周期性失业。

(2)后来环境不同:90年代大量国有企业破产,但是民营企业大量崛起,另外在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贸订单使得中国建立起外贸未住的经济模式,生产需求造就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失业状况,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状况。

(3)居民负债端不同。当时中国城镇化率很低,受影响的个人主要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储蓄意识很强,而负债相对较低。住房问题上,国有企业当时基本都会建立廉价的职工宿舍,房地产尚未兴起。所以,当时基本还没有断供的情况,更没有上征信的风险。受影响的家庭主要面临节衣缩食的影响,还不至于变为负资产一族。现今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在城市落脚的一族,特别是受影响严重的80后(35-40岁)中年人,大部分都会有一套在供的房子。家庭现金流可以支持多少个月真的不好说。法拍房的大量增加(超过180万套),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现金流非常不乐观。

(4)对人的心理冲击不同:90年代下岗职工主要是50-60年代人群,尤其是50年代的人。他们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异常惊人,对政府与政策抱怨往往以压抑内心的方式来面对。代价是工人是主人翁的思想瞬间破灭,毕竟工人阶级在改革之前是铁饭碗的保证,不亚于现今的公务员。而现今,虽然大家早已没有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的感觉。但人文思想的兴起,大家都会着重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与事情会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例如裁员后的劳动仲裁,网上言论抗争,不满情绪的自我宣泄(微信,微薄等自我展现平台),自媒体评论等等表达方式都会加剧社会矛盾的负面情绪蔓延。

(5)对经济影响:目前大量失业人群属于所谓的进入城市化进程的“伪中产”阶级。他们既要面对开源困难,又要面对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面对经济困境,存钱避险将会成为首选。在尽量避免大支出的情况下,房地产将更难找到接盘侠,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另外,消费乏力将造成进一步通缩的可能性加大。最近提前还贷潮就可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6)应对策略不同:当时国家还可以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刺激出口;对内进行高考扩招,取消福利分房刺激房地产等刺激消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拉动经济。而目前主要面临缺乏经济增长点,债务危机,以及政策路径依赖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目前,我们面临经济滞胀问题,与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问题相类似。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成功途径,只不过这代年轻人并不是依靠努力就能实现繁花似锦的,所以有的人更图稳妥而放弃了可能更好的激进方式,这不是躺平,是应对世界发展的个人合理变革。
以上还没提国际局势的影响,90年代,中美蜜月期,中日蜜月期,中欧蜜月期,亚洲金融危机那么大的冲击,都没在本质上影响国际关系,也是让大家敢花钱,敢用钱的环境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