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如题:繁荣是衰退的起点,牛市是亏钱的开始!

上下千年,经久不衰,屡试不爽,屡教不改。

一切的根源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是信仰、预期、信心的问题。

时间回到2018年,楼市的信仰很强的,楼市的预期很强,没有人会怀疑买房的紧迫性和正确性。

但是,那时候的中国。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限购,略有价值的,只有昆明不限购

长三角里面只有南通、嘉善不限购;

珠三角里面只有惠州、广州增城和从化、肇庆江门不限购。

但显然,你知道,在楼市共识最坚挺的时候,能让你买入的,其实都是边缘资产,都不算核心资产,在过去5年时间里,统统跑输大势。

时间来到了2022-2023年,楼市的信仰崩溃了,所以,买房的共识也崩塌了。

谁敢坚定的说一定要买房,一定会被人说是SB。

与此同时。

长三角的苏州、无锡、南京、宁波都给你开了窗口,可以买入,几乎不限购。

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珠海也给你开了窗口,可以买入,不但不限购,还可以首付20%。

而全中国的很多省会城市也都开了窗口,还没有放松限购政策的,几乎没有。

所以,2018年,2023年,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份,你先体会一下。

2

购房者如此,其实,更NB的、貌似更智慧的开发商,亦是如此。

富力、华夏幸福、恒大、融创等一众开发商爆雷的根源,也是缘于2016-2018的大牛市

这波大牛市,催生出一大波房企开始逐鹿全国,开始冲刺1000亿。

加杠杆、并购、追规模。

这一系列激进之下,高价拿地、高价借钱、高价并购,最终入不敷出,才是如今大亏损的根源。

2021年雅居乐亏损125亿元至人民币135亿元之间
2021年阳光城首亏58亿元-45亿元
2021年华夏幸福首亏391亿元-331亿元
2022年碧桂园预计亏损55亿至75亿人民币
2022年旭辉控股集团预计2022年录得亏损130亿至140亿元
2022年金科、荣盛发展、蓝光发展、阳光城、华侨城等多家房企预计亏损超百亿

无解,因为,华尔街100年以来没有新鲜事,因为人性从未变过。

个体的人性,是在2018年跑步进场购买很多小城市或郊区的垃圾资产。

企业的人性,是开发商在2017-2021不断加杠杆、扩张、扩负债、大并购之下的大窟窿。

最终。

2016-2018的大牛市,恰是众多购房者和开发商亏钱的开始。

3

开篇灵魂之问:房子还能买吗?房子还敢买吗?

我相信,14亿国人,13.99亿都有这个疑问。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问另一个问题。

开篇灵魂续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有什么选择来守护家庭财富?

持有现金存银行

买股票

买基金

买保险

买黄金

你还能做什么?

开篇灵魂再问:这一切真的比房子更安全吗?你真的会选择这样的资产配置方式吗?

此刻,我想,我们可以留出3秒钟,慎重的想一下这个问题。

4

所以,我想说的是以下的事实和真相。

1、赚钱变难了

2、选择变难了

以上,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人生事实。

黄金,在过去30年的历史上,跑不赢大势,一是不产生现金流,二是没有杠杆,三是信仰在变淡。

保险,中国最聪明的人就是在设计保险产品的精算师,你再聪明,一定算不过人家,否则,他赚什么钱?特别是投资性保险,一定不要碰,永远的跑输大势,重疾和意外可以考虑。

股票,这个市场永远不变的一赚二平七亏,你凭什么就是成为那个一赚而不是七亏,认知?资源?阅历?经验?能力?好好想想。

现金,现金亦曰纸币,1980年M2余额只有1800亿,2023年如今已经是275万亿,今年一季度信贷预计释放10万亿,你真的认为在这样的洪水之下,你持有现金会是赢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而已。

所以,我想说的是。

一线强二线TOP3板块好楼盘,它就是中国的硬资产。

它的回报率确实没有以前好了。

但问题是,其它的回报率更差了,和往前比,差了,但是,和同行比,它依然是很优秀的表现。

这,其实也是一个常识。

在2020下半年到2021上半年的楼市红火周期里,你买不了这些资产,因为,限购限贷,摇号排队。

差别只是在于说。

在信仰分化、在负面环绕、在情绪变差、在楼市低迷的当下,你可以买入它。

仅此而已。

但,这一切,本身应该是一个常识,但因为,人的非理性,人的从众效应,这一共识和信仰,被分化,有崩塌。

但,情绪,不会改变事实。

5

有人会说,我认同你说的,但我担心还要下跌啊,我认为还会下跌啊,我想再跌跌再买啊。

我完全理解,我完全认同。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就是周期和房价趋势。

你要先搞明白两个问题,找到答案,然后就不会纠结了。

一、中国楼市放眼未来3-5年,最低的底会是什么时候?

二、如果房价再下跌,会发生什么

来一下讨论:

你认为房价最低的底是在什么时候?
1、2022年10月
2、2022年12月
3、2023年6月
4、2023年12月
5、2024年
6、2025年

我自己的答案是1和2,也就是说,中国楼市的底已经过去了。

前提是,我们今天讨论房价讨论楼市,有两个前提,

一、只有中国人均GDP前25个、同时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才有房价

二、在这些城市,注意,只有这些城市的TOP3板块才有房价

而除此之外的地方,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因为,供大于需,理论上房价应该为0,也就是不存在房价。

而为什么说这些城市这些板块的房价的底是在2022年底?二个逻辑。

房企跌落,已经整整一年房企不拿地了。

中国楼市自2017年达到高峰已经调整至今5年了,正好是一个房产周期。

其实,答案就是一个:供需。

供:没有供应。

需:人口流入。

深圳南山、东莞松山湖、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河西、杭州滨江奥体、广州天河、北京海淀、上海陆家嘴黄埔北外滩金三角等等。

你仔细看一下,这些地方的房价,他们的底是不是2022年底?

你再去看一下供需,你难道真的认为未来还有更低的底吗?

我知道你不信,但我希望你去论证一下。

我知道你不愿意面对,但我希望你能去分析一下。

6

是的,因为这场硬着陆,最好的资产也给了你购买资格和价格的双重窗口。

是的,因为这场情绪下行,全国最优质的资产也给了你购买资格和价格的双重窗口。

时间回到情绪大满贯的2018年,苏州、杭州、南京、东莞、佛山、宁波、无锡、合肥全是要2年或以上社保的。

现在,不需要,即使要,也形同虚设。

只是,情绪不一样了,我们下场使用的逻辑也不一样了。

买房,就如同存钱到银行,放银行要利息,买房要租金。

所以,交房没有租金的房子一律不要买,交房没有租金的房子都是垃圾。

如果有租金,那怕少一点,它不就相当于银行利息吗?

有人会说,那我放银行不好吗?为什么要买房?

一、存银行能有涨幅吗?房子有可能有,但存款断然是没有可能性的。

二、存银行能用杠杆吗?房子是可以有的,而且当前的10年以来最好的杠杆,首付可20%,利率可低至3.7%。

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些选择。

7

论述至此,答案总结一下。

如果你认为房子不能买了,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替代选择来守护家庭未来和财富?

如果你要和我讨论房价、楼市、周期,请与我聚集全中国优质的TOP25城的TOP3板块,因为,除此之外的中国绝大多数,未来没配拥有房价,这个不冲突。

如果你认为这些全中国优质板块的优质资产的价格未来还有跌,请你勇敢的去调研一下它们的供需、房价,以及最近几个月的变化,是涨了还是跌了?

如果经过冷静思考,超越情绪,直达理性,你就知道,M2余额已经达到了273万亿,居民存款达到了121万亿,一季度信贷预计超10万亿,2022年居民储蓄又新增了17.8万亿,这一切洪水之下,你需要的是理性的守护你的家庭,你需要的是守护这个世界的常识,就是供需,就是周期,就是常识。

承认赚钱的难。

承认情绪的差。

承认周期的底。

承认资产的值。

100万的首付,买入中国核心资产,你不会掉地上。

而这100万放卡上,各种诱惑会席卷而来,股票、基金、币圈、天地板、股权、一级市场、理财峰会、高净值论坛、亲友借款、老板融资等等,全是诱惑,你真的能下心来吗?你真的能守护好吗?

好好想想。

繁荣是衰退的起点,牛市是亏钱的开始!

当股市大涨,有人赚钱时,你开始要在股市亏钱了。

当楼市又涨,房价开涨时,你开始要在楼市亏钱了。

而当下,你不会亏钱,当下的情绪,恰恰可以让你理性的去践行底层逻辑,不会犯错。

一是看供需,就是流动性和涨幅。

二是看租金,就是现金流。

有了这两个底层,你持有的资产,到底会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