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有许多错误的习惯、饮食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肝脏的健康,为了要好好保护肝脏,把爱肝行动融入生活,从即刻就要开始。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每天非常忙碌,下班后应酬熬夜,经常疲惫不堪,使得沉默的器官:肝脏,连声抗议。根据卫福部公布资料显示,110年国人十大死因之首为“癌症”,其中“肝及肝内胆管瘤”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二位,许多民众为了养肝护肝,拼命购买顾肝保健食品,殊不知吃错更伤身。

其实,最好的养肝方式,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稳定的情绪、维持正常的作息、餐餐均衡营养,加上适度的运动,才能真正养好肝。

中医内科医学会理事表示,中医的肝不等于西医的肝,很多民众经常混为一谈。中医把人体全身器官,以五脏六腑归类,中医讲的肝,除了包括西医的“肝脏”,这个器官之外,还包括胆、内分泌系统及自律神经系统等,主要生理功能为疏泄,主藏血,具有调节全身脏腑的功能。

中医讲的“肝火旺”,泛指各种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也就是肝脏疏泄的功能失调,在情绪表现就是烦躁易怒、在身体表现就是头胀、面红耳赤、口臭等,而此时检查出来的肝功能指数往往是正常的。肝火旺、劳累引起俗称的“爆肝”,并不等于西医讲的“猛爆性肝炎”。

起居:养肝首重作息正常 隋朝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曰:“肝劳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意思是说,因为过于劳损引起肝脏的伤害,称为“肝损”,会有脸色乾黑、口乾口苦、精神不易集中、容易惊恐、视物不明等症状,而“肝劳则血损”,如果肝脏过劳,便会影响“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使肝调节和贮存血液的功能失调,肝血损害的症状,临床上经常可见的包括头髮变白、掉髮落髮、失眠多梦、脸上长斑、指甲粗糙、月经异常等等。

《黄帝内经》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主血海故也。”便是强调一个良好的睡眠品质便足以养肝。中医认为,凌晨一点到三点,正好是肝经当令的时间,此时如果能有充足优质的睡眠,就能使肝经获得更充分的能量。

食补:多吃绿色的食物 《黄帝内经》裡提到五色对应于五脏的概念,在《灵枢.五色篇》曰:“以五色命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传统中医认为“青色、酸入肝”,以台湾相当具有代表性的青色酸味食材“柠檬”为例,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柠檬的果皮、叶及籽等,具有许多药用价值,同时还有抗肝炎、肝癌及护肝的作用,符合青色入肝的理论。

日常饮食中多摄取青色酸味的食物,可以保肝顾肝,绿色的食材例如花椰菜、菠菜、地瓜叶、茼蒿、毛豆等,酸味的食材例如柠檬、山楂、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食物来源。

按摩:穴位按摩养肝 经络,是中医气血在体内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以肝经为例,起于脚大拇指,靠近第二脚趾的指甲旁“大敦穴”,沿著第一、二脚趾的背部上行,经过脚踝凹窝处,继续往上沿著脚踝、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进入腹股沟缘绕阴器,同时到达体内腹部的肝脏,联络胆腑,再往上通过横膈,分布在胸胁肋部,沿著喉咙往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最后到达头顶与身体的督脉相交会。

适度的穴道按摩可以帮助养肝,脚大拇指旁的“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说在经脉流注的作用,就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如果肝气不足时,出现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全身痠痛等,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用手搓揉两脚大拇指的“大敦穴”;睡前按摩20分钟,可以帮助入眠,温暖身心,隔天神清气爽。也可以在热水中加入养肝的中药材,例如丹参、红花、柴胡、艾叶、川芎等,药材比例为各取5克,加冷水2000毫升煮滚后,放凉至55℃左右,就可以进行足浴养肝的睡前仪式。

减重:有效预防脂肪肝 彭温雅提醒,避免脂肪肝的产生,是阻断肝癌的重要关键!根据卫福部癌症登记资料指出,有24.3%肝癌是与脂肪肝有关,一般人经常轻忽脂肪肝对于阻断肝癌体质造成的影响,导致罹癌风险增加。脂肪肝俗称“肝包油”,是指肝脏裡面有超过肝脏重量5%以上的脂肪堆积。

脂肪肝在中医称为“肝痞”、“肝癖”等,原因是肝失疏泄,身体的痰浊淤积在肝,以现代医学理解,发生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过度饮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目前脂肪肝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显示减重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想要预防脂肪肝,要了解自己的BMI,并吃对食物,规律运动、充足睡眠,适当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脂肪肝。

身体质量指数(BMI),也就是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是评估是否肥胖的标准。一般建议BMI介于18到24之间,如果BMI超过30则为肥胖。饮食方面,建议减少整体热量,避免影响肝脏代谢脂肪的速度及相关酵素的活性,同时一定要减少各种醣类的摄取,因为过多的醣类无法被人体吸收,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最后反而加重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养肝:去除肝胆的湿热 中医针对脂肪肝的调理,会从“肝胆湿热”著手。“湿性缠绵”,肝胆经的湿热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轻易去除;湿热胶著,如油入麵,难分难解,要去除肝胆湿热必须使用苦寒的药材,而长期使用也会反过来损伤脾胃的阳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想要养肝,去除肝胆的湿热,要先保护好脾胃,否则再好的药物也没用。

中医推荐一个养肝穴位“三阴交穴”,于脚内踝上三寸、四横指的位置,在足厥阴肝经上,也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可以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按摩方式建议每次要按压长达5秒,然后放开,每天可以按压20到40次,平时按压可以降低体脂改善肥胖,严重肥胖时可以加强按摩次数,可以帮助养肝保肝养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