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

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日产、宝马、奥迪、奔驰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降5~6万调整为小降2~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消息虚实还不得而知,但已经有那味了。至少从3月的这波降价潮带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部分车企回收优惠力度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首先,这轮降价高潮始于3月初的湖北东风汽车政企补贴政策,祭出了部分车型最高补贴9万的骨折价,一时间风起云涌,大小车企盲目跟进,开启了一场“没羞没臊”的降价大戏。

消费者看热闹一时爽,但不得不说,这轮降价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消费者切实获得了一定利益,但因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不小。市场秩序遭受破坏不说,还引发了一场恶性竞争,赔得起的大车企在降价,赔不起的小车企含泪也要跟进,最终或将导致那些小型车企直接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本轮降价尺度过大。少则2~3万,多则8~10万,成都沃尔沃某车型甚至最高降幅达到了15万。这下消费者反而挑花了眼,哪家都想买哪家又都下不了手,总害怕买了之后又降价,不敢当这个大冤种,这时候“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又在作祟。好吧,那就继续持币观望吧。这也导致了3月前两周全国乘用车的销量反而环比上月下降了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车企而言,既然这么大的降幅还不能刺激消费,那不如及时止损,把优惠控制在常规模式内,保持平稳持销态势。

最后,就是有关部门的发声。面对车企无底线的降价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表态: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促消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要得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上级部门发声了,车企们自然要给面子,要好好反省,及时做出调整了。

综上所述,这轮降价来的凶猛,也并非出现在行业传统的降价节点上,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

而回到本质上讲,大部分车企本身也不愿意大降价,毕竟降价就意味着销售额的下降。而对于那些定位中高端的车企(车型)而言,一旦开启了大幅降价先例,品牌定位自然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多少有种虎落平阳被“消费者”欺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部分车企降价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配合地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既然前排的观众都站起来了,你也只能跟着踮起脚尖,那就一起卷吧。而眼看降价效果不好,作为车企便夺回了更多主动权,继续自己的常规营销模式。未来还想要5万以上的优惠?对不起,劳资给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话又说回来,绝大部分汽车它毕竟是消费品,大趋势永远是越往后越降价,90年代刚进入中国的 桑塔纳 参数 图片 )还卖20万,如今6万起步还处处遭人嫌弃。

那么,在当下新能源车已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的前提下,如果4月开始大幅优惠被回收后,燃油车咋卖?马上又要执行国6B排放标准了,库存车何去何从?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不得不说,这届车商真的太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说,虽然有传出涨价的消息,但也不能排除是某些车企为了促进消费而放出的“烟雾弹”,毕竟这种老套路上过小学的人都能想得出来。因此,我们还是那句话,买车一定要选择自己合适的,千万不能被价格诱导而盲目下手。捂紧口袋,静观其变。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