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马子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学把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月29日,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科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论坛暨(2022)第六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其表示,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与成效,但三者循环畅通还面临不少堵点和难点。

第一,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1817亿元,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的6.5%,投入规模及占比持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普遍15%以上占比相比差距仍较大。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基础研究投入就更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主要分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和专利产业化率。我国高校、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比如,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为50%左右。

第二,产业竞争能力有待增强,价值链地位有待提升。据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底全球工业上市公司数量7754家,其中,我国1416家,排第一位,大大超过美国的529家,但我国工业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69万亿美元,低于美国的4.19万亿美元;净利润1128亿美元,低于美国的1250亿美元。

第三,金融供给结构不合理,支持科技与产业力度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房地产占用了过多的金融资源,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支持不足。银行信贷追求收益确定性与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存在矛盾,制造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供求不匹配,金融服务能力不适应,制约了金融作用的发挥。

对此,肖钢从三大方面给出建议:第一,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例如,加大基础科学研发投入,强化政府在采购、军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健全鼓励科技创新制度,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为科研提供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构建连接科技与产业、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例如,加大产业研发力度,向价值链高端进阶。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融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

第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强大的科技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