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01

“在爱里长大是什么体验?”

——原来,是犯小错误可以不用被骂的感觉

前段时间,小编在微博上刷到了一个3岁小女孩做咖啡的视频。

她和爸爸温馨的互动,令无数人羡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里的小女孩叫Sia,今年3岁。

做饮料时由于年纪太小,她的手并不是很稳,导致她每次倒材料都会洒满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妈妈隔着屏幕,都不禁在内心响起了“危险危险危险”的背景音乐;

可旁边的爸爸,并没有急着批评她,反而心平气和地提醒她不要倒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Sia让饮料溢到桌面上时,爸爸也只是一边苦笑着,一边表扬她“你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Sia拧开一个瓶盖这样的小事,爸爸都会捧场大赞:wow~

Sia听到老爸的称赞,心里也美滋滋,做得也更起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看完这个视频,都说被治愈到了,并感叹:

原来,犯小错误是可以不用被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获赞最高的回答是来自网友德州扒鸭:

郑渊洁曾写过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个小姑娘被老师冤枉偷了同学的钱。当时那个小姑娘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叫我父母过来。老师挺吃惊的。

小孩子遇到大事时,第一反应是想到父母,并坚信父母肯定会相信自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并帮忙解决,我想这就是一个幸福家庭成长下的典型心态吧。

孩子成长路上,总会犯错。

但批评与鼓励,让孩子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02

知乎上经常能看到一类问题,“为什么有些父母经常对子女冷嘲热讽?”

很多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都喜欢对孩子用“打压式教育”。

一点小事动辄打骂,几乎不夸奖孩子;

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很敏感、自卑,很多年都无法忘记父母的否定。

电视剧《二十不惑2》里,梁爽就曾对爸爸的控诉崩溃反驳。

因为工作上被人误解,梁爽的事业陷入低谷期,情绪一度崩溃。

本想着从外地赶来的爸爸,能给自己一些安慰。

谁知道爸爸一进门,不分青红皂白地就要女儿向领导赔礼道歉,保住工作。

梁爽委屈不已,不愿妥协,结果立马又遭到爸爸的强烈指责,说她“做事总以自己为中心”。

甚至还被他用过来人的姿态教训了一番,指责她“骄傲,人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梁爽不禁发出了深埋心底的疑问与呐喊:

“为什么我爸总这样,永远不站在我这边,永远在说我!”

“他永远就是在否定我,轻易地否定!我不求他感同身受,但起码的信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压式教育真的很窒息,关键父母这样总意识不到自己的方法的问题。

还记得《少年说》那个小女孩吗?

她已经足够努力,学习也很认真,可妈妈给她的永远只有否定。

甚至在她鼓起勇气,请求妈妈看看自己时,妈妈的回答只有一句:

“我觉得你性格就需要打击。不打击一下,你可能就有点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里写到: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对孩子而言,这种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才批评你”,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伤害。

在电影《帕丁熊2》里,当监狱里凶悍的厨师铁拳说出那句“爸爸总说我一无是处”刺疼了很多人的心。

因为很多看似强大又凶悍的人,却藏着一颗受伤的心。

很多伤痛,会随着时间的蔓延而修复。

可有的伤痛,却一直会留在自己的身上。

特别是在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们总希望找到其他的方式来获得信心,一生都会苦苦追寻他人的认同。

在电影中,当铁拳用心做出的食物被送给犯人们时,他因为担心大家不喜欢吃而紧紧地蒙住了眼睛,因为它害怕被否认。

可是当他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吃时,兴奋地跳了起来,得到大家的肯定,比什么都开心。

当你否定一个人时,他会自己建立一个心理保护区来保护自己,而对你进行抗拒或者排斥,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父母说孩子不听管教,越骂越不听话——其实是你自己的否定把他推开了。

而肯定一个人的话,会给他信心。

要知道,父母给孩子的那份信任弥足珍贵。

能把童年里那些自卑的影子击退,让孩子温暖地长大。

03

前段时间在B站有一个视频很火爆。

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哥哥,笨拙地给坐在身旁的妹妹一勺一勺地喂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哥哥年纪不大,抓不稳勺子,喂给妹妹的水一大半都洒在了妹妹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家长看到这一幕,可能会即时阻止孩子,防止妹妹的衣服被打湿,或者哥哥不小心呛到妹妹。

但是这对父母却只是在一旁安静地记录,不去打扰这宝贵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对兄妹:三岁的甘甘和一岁的吉吉,正是调皮捣蛋、需要父母寸步不离陪护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两个孩子,却从来不用担心犯错后父母会大发脾气。

例如,甘甘喂鱼食却因为手不够长,全部洒到了护栏旁的地板上;

叶虎和妻子,并没有因此而批评甘甘,也没有刻意纠正他,教他如何“正确”地喂鱼。

他们只是让甘甘认真地喂完了手里的鱼食,把这件成长的小事记录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台风过境,烧烤店和家里都被雨水淹得乱七八糟,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收拾起来十分麻烦。

但甘甘是无法感知,他反而十分好奇街道上的景象,便向爸爸提出,要出去看看。

即使在爸爸描述完“水漫金山”的场面后,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虎不仅没有阻拦孩子,还给了他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纸船、泡沫,让甘甘自己放在积水上,感受物体在水面上漂来漂去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找来一个大铁盆,让甘甘乘坐上这艘“小船”,和他一起在积水上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叶虎家,这样的时刻数不胜数。

几乎在两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耐心与宽容。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许多网友的留言都让小编不禁内心一暖。

  • 高考数学真的发挥得很烂,一开始也没什么太难过,但是看见同学哭突然也觉得很难过。然后也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她说:喔呦,我以为什么事,我们又不求你出人头地,你考完就行了呗,大不了上大专。

    全部考完,爸爸来接我,接过我的行李箱,扶着我的肩膀说:我瞒着你妈藏了五百块,咱们今天回家吃烤鱼~你别告诉你妈啊。

  • 我初中跑出去网吧那一次,学校通知家长,停课一周,我爸妈没骂我,接受教育后带我去喝了早茶,停课的时候我哥还买了游戏碟陪我玩。那时候我就觉得家里人好好,我不能再偷跑出去网吧了。

  • 高三的时候偷偷带手机上学,被抓了之后我爸来接我,回去的路上我爸说“你小子挺厉害,藏了这么久。”

  • 这让我想起了这个星期的事我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没有上交。老师发现我没有交,事发先问了我妈,我妈对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肯定没带手机。

    事后我妈打电话给我,说,别只顾着玩手机,还有考试呢。

  • 高三的时候是全日制一个月放一次大假,但周天就要返校,周天中午的时候我躺在床上说“妈,我想再在家里过个夜,帮我请个假吧” 我妈怒气冲冲说“不行!别在床上躺着了 走!让你爸开车咱出去玩,别浪费了今天下午啊”现在上大学,很想家。

  • 高中的时候很讨厌物理老师,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物理成绩也是从初中接近满分的状态,到高中只能考十几二十分。我爸妈在疏导了我两次次之后,我爸问清楚我是不是想好选文科之后,只要是物理老师的晚自习 他都帮我请假回家。我记得第一次请假回家时是我爸给我开的门,他见到我就开玩笑说:“哎呀 逃学回来吃饭呀!真好!”

    这件事情也让我知道,我的人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不用样样都要做很好。

  • 想起初中的时候,我抄的歌词本被班主任没收了,开家长会的时候还给我妈妈,还说我记笔记都没有抄歌词认真。我以为我妈妈会骂我,结果妈妈说:“害,谁还没有个抄歌词的年纪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抄!”原来这叫松弛感啊!

(下拉看更多留言)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

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永远都被爱包围。

其实,孩子要的东西并不多,就如作家三毛写给父亲那封信里说的:

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肯定的眼神,对孩子而言,就是无比的嘉赏和祝福。

04

在我们的周围,不认同孩子是个普遍现象。

孩子出生,我们关注孩子的长相;

孩子稍大一点,我们关注孩子是否聪明;

上了学,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最致命的是,我们习惯性地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整个生命。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文化中的这个弱点,不能认识到我们这种负向的惯性行为,我们的孩子依旧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在否定声中成长,最后自己否定自己。

我们在那种旧体制旧观念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我们失去了良好的自我认同与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即使成功,我们也并不能坦然地认为自己很好。

然后,我们的孩子又开始继续在这种依旧盛行的旧观念下成长,他们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明天?

揭开伤痕,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但是今天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孩子时,我们必须有所改变。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疗伤,更要通过我们的改变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爱、被认同、被接纳和被欣赏的环境中成长。

来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作者:栗子。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