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明祭祖,“坟不上三代,祭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今年4月5日上午9点12分52秒,农历闰二月十五将交节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节不仅是节气还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又叫踏青节、三月节。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带走晦气,消灾解难,带来好运。所以,清明节有放风筝等习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生长的也会更好一些。清明祭祖是为历史,是怀旧,是传承,植树是为未来,是憧憬,更是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农民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劳作和观察,发现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农谚,用于指导农事。

例如: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3、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4、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5、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不仅是节气,而且自古以来还是祭祀的日子,有很多讲究和习俗在里面。当然,各地的习俗和习惯并不一样。比如,有些地方不在清明节当天祭祖,而是在清明前后,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和前三后四”等说法。也有的地方,会在清明节上午出发去上坟祭祖。

清明祭祀一般有两项事要做:

一、是整修坟墓

坟墓一般都是在山上,也有的地区在农田里。不管是在山上还是田间,坟旁多少都会有一些杂草和灌木。所以,上坟时要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为什么要培添新土?因为,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添新土是不能被轻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后叩头行礼祭拜,是大部分地区上坟祭祖的主要行为。这么做的目的,是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

在过去民间有清明祭祖“坟不上三代,祭不过未时”的说法,怎么理解呢?下面来了解一下!

一、坟不上三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在三代之内仍有牵绊和联系,但是超过三代就可能被视为无关人士侵犯了祖先的灵魂。

通常人们认为,最亲的人就是父母,往上就是祖父母,再往上由于见面的很少,所以,感情没有那么深。而祭祖的目的一方面是缅怀先人,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护佑。所以,过了三代感情没有那么深,自然能得到的护佑也会少。

我们从古人留下俗语中也能看出来,比如,“君子之泽不过三世”和“焚过百年自然平。

现实中也是这样的,我们去祭拜的坟大多都是逝去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很少有再往上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找到祖坟,还是要去祭拜的,毕竟那是我们自己的祖先,不要被一些俗语左右。因为,俗语是出至某一地方的,不是针对所有地区。就像有的地区,上完坟就可以在坟前聚餐,有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祭不过未时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天的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发明了十二时辰。

完整的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未时,是指午后13点-15点这段时间。古人认为,“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才会有滋有味。

另外,古人认“午时”是阳气最为旺盛时候,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过了“午时”,从“末时”开始阳气开始减弱,阴气开始增强了。

而人活着为阳,过世为阴,去扫墓祭祖就是阳去阴地,古人认为如果在阴气深重的时候去祭祖,祖先的气息就会伤到自己,而在阳气太盛的时间去祭拜,又恐会伤了祖先。因此,老辈人认为祭祖扫墓,最好是在早上5点到下午1点之前这段时间去。因为,太早了阳气未起,太晚了阴气又重,都是不太适合。

当然,这种说法毕竟是民间老的说法了,是有些片面的,笼统的来看就可以。只要我们心里有祖先,心存一颗感恩的心,何时上坟祭祖都是没问题的!您说对吧?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了解,谢谢您了!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