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革命东奔西走,一生仅仅回了十次家。而这一次,是毛主席时隔32年,第一次回到韶山,也是让毛主席收获最多的一次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六月二十五日黄昏,一辆黑色吉普车缓缓驶进韶山冲,毛主席坐在车内,心情激动不已。32年了,故乡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但同时又有点陌生。上一次回乡,还是1927年。离别之时乡亲问他,何时再会返乡?毛主席深情的对乡亲们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

而这一次,毛主席是以新中国缔造者的身份,同时也是以韶山子民的身份回到故里。

此次回乡,毛主席不单单是要看看乡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查民情。在毛主席看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毛主席的心情十分忐忑,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老百姓都吃的上饱饭吗?他抬头望了望窗外,当时正是黄昏,路两旁的田野里,农人正在忙碌,田埂上的牧牛也在辛勤的劳作着。这美妙的乡村图景让毛主席看的甚是陶醉。

很快,车子拐了一个大弯,进入了韶山冲。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乡亲,干部们,看见毛主席下车后,纷纷迎了上去。在众人的簇拥下,毛主席来到了住宿房间的小会议室。大家围坐在毛主席身边,虽然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神色又有点拘谨,似乎是有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的样子。

毛主席察觉出异样后,率先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他对着乡亲们说道,我几十年没回来了,可能大家对我还是有些生分,没关系,我一直都是韶山人,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讲。话音刚落,大家纷纷用眼神交汇一番,但大自始至终都没有谁吭声。

毛主席觉得大家是有话说,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转头就问了几位干部,问他们最近的形势是好是坏。干部们听到这个问题后,先是顿了一下,随后马上说道,毛主席领导的,当然好。

对于这个官方客套的回答,毛主席并不满意。于是他决定,晚上请大家吃一顿便饭,拉近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随后他叫来了公社负责干部,让他准备一份名单,把要请的人都一一罗列起来。

可就在这时,会客室的点灯突然熄灭,罗瑞卿赶紧出去查看,发现是发电的柴油机坏了。将此事告知毛主席后,毛主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从乡亲口中得知,韶山还没有通电,这台发电机还是当地领导从远处借来的,但由于设备陈旧,负荷过重,唯一的一台发电机也无法工作了。毛主席感到非常自责,新中国都成立这么多年了,老家竟然还没有通电。而正因为如此,毛主席也逼迫自己改变作息时间,提前上床休息。

路上,有一个扫地的大爷注意到毛主席身边并未跟随警卫员,心里很是着急。他赶忙跑回到楼房前大喊,毛主席都起来了,你们怎么还不起床?

这一喊可把大家吓坏了,纷纷穿好衣服急匆匆的追寻毛主席的踪迹。

很快,罗瑞卿就跟着大爷指的方向,赶到了毛主席身边。罗瑞卿虽然对毛主席单独行动有些不满,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毛主席是想家了。

只见毛主席满足走到南岸的塘边,眼睛盯着远处中的故居,随后朝着深山的方向去了。一个小卫士想要搀扶毛主席,但却被毛主席拒绝了。他从路边拾来一根长棍当做拐杖,径直朝着一片坟堆走了过去。

那里是毛主席父母的坟,尽管山路十分陡峭,荆棘丛生,毛主席的步伐却从未停下来过,他太想跟父母说说话了。

不一会,毛主席就来到了一座坟头前。看到上面的杂草,毛主席的眼眶瞬间湿润。他站在墓前久久伫立,并对着前方深深的鞠了三躬。嘴里还感慨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可因为毛主席没有事先通知来扫墓,所以大家都没有准备相关的物品。好在一个随行人员灵机一动,赶紧折了三根松枝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松枝,恭恭敬敬的插在坟堆上,又轻轻的拔去坟堆上的几颗青草,那专注的深情仿佛怕惊醒了长眠于此的父母。毛主席对故乡,对父母的一腔赤子之情,全在细微的深情和动作中体现出来。

和父母道完别后,毛主席吃力的站起身,示意工作人员们离开此地。

陪同人员小心翼翼的问道,要不要把坟墓重新修建一下。毛主席听完后却表示,不修,保持原样就好,每年清明的时候,就请你们代劳培培土了。

毛主席其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从不迷信鬼神之说法,但生他养他的父母,在他心中一直都是无可替代的地位。

结束完扫墓后,毛主席也迅速调整好了情绪。他明白,此行前来不仅仅是为了探亲,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查民情,看看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而第一个要考察的地方,就是公共食堂。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在给给双亲扫完墓后,就开始实地考察家乡的农田情况。在得知以前耕作的农田成为青年突击队的试验田后,他非常高兴,连忙询问乡亲们稻谷的品种,和产量情况。

可当听到每亩八百斤的回答后,毛主席有些疑惑,这些田,每亩能产五百斤,就谢天谢地了。很明显是这些人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但转念一想,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就没有过多责怪乡亲。

紧接着,又走访了一个生产队长,毛霞生。毛主席一上来就是关心粮食产量的问题,问她们队每人每天能吃到多少粮食。

毛霞生性格比较耿直,她告诉毛主席,她每天的粮食,一顿饭都不够吃,家里人都是饿的前胸贴后背。

这个回答让毛主席心情十分沉重,因为在此之前,都没有哪个乡亲说实话饱饭。为了验证事实,毛主席径直走进了一家公共食堂,想看看老百姓究竟能不能吃上饱饭。

结果一进门,毛主席就看见了一条醒目的标语,公共食堂好,饭菜样样香。

这个标语,毛主席来回念了好几遍。他心里也在犯嘀咕,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能样样香吗?

恰好在这个时候,食堂炊事员汤瑞仁看到了毛主席。于是赶紧搬来了一条凳子,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在一番简单寒暄后,就开门见山的问道,你们食堂的粮食是如何管理的?汤瑞仁告诉毛主席,食堂都是统一管理,指标到户,按人给量。毛主席又问,那老百姓能吃得饱吗?对于这个问题,汤瑞仁沉默了好一会,低着头向毛主席表示,说有人能吃饱,有人吃不饱。

吃不饱这三个字就像是一根刺一样,扎在毛主席心中。毛主席反问他,你们不是讲有的地方能亩产几千斤吗?怎么现在有人吃不饱饭?

汤瑞仁见毛主席脸色不对劲,就低着头不敢再说一句话。见汤瑞仁不说实话,毛主席又问了他一个很刁钻的问题,百姓吃不饱饭,是不是你这个炊事员在搞贪污?听到这话,汤瑞仁慌了,他也终于说出了实情,“主席,说句不好听的,其实很多乡亲们都吃不饱饭”。

说完后,汤瑞仁像是犯了什么错误一样,头恨不得耷拉在地上。毛主席见状,并未责备他,但心中却满是自责,他认为乡亲们吃不饱饭,责任在于自己。安慰好对方情绪后,毛主席立马找到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告诉他,一定要给农民权利,让他们吃上饱饭。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把干部们也都叫到了一起,让他们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完成这些工作时,已经到了深夜。毛主席心情复杂的回到了住所,但一整夜毛主席都没能入睡。在第二天与乡亲们道别时,毛主席不舍的与乡亲们挥手,一直步行了几十分钟都不肯上车。直到汽车发动,毛主席告别韶山,再次离开了家乡。

这次回乡的经历,让毛主席看到了真实的民情,也让毛主席对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而毛主席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都是农民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