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会的召开,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都在响应中央的号召,对编制外的工作进行精简,其中关于清理编外人员首当其冲,现在中央系统已经开始对编制外工作人员进行清零。
不少人都在猜测,这或许就是一场打破“铁饭碗”大潮的开始。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编外人员被清理出于不同的原因。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低迷,再加上国家财政的力度下降,政府的体制改革和公务员的精简进程都在加快。
现在,全国都在进行编制外工作,按照改革的要求,公众都一致地支持。因为无论是在编还是编外人员,不管务实与否,都会给他们相应的薪水和福利。
对于工作没有做到认真负责的人员,还照常领工资和福利是让公众无法容忍的事情,也是必须清除的。这些人员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利用编外人员打掩护。
如今,某些编外人员是靠走后门进来的,得罪不起,有些是靠自己努力被引进的,但这使在编人员放松了工作上的警惕。面对此种境遇,不如打破界限,只保留在编人员。
从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社会各界对这一改革总体上是持肯定的、正面的态度。编外是和编内相比,编外人员并不在系统中,但有些却是有钱有势的。
当一个地区的收入比较稳定,但是当该地区的机构和队伍继续扩大,而编制外的人数又太多,那这个问题就会变得突出。特别是在目前的财政形势非常紧张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引进编外人员,导致单位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人员数量增加严重,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越发突出,因此编外人员被清也是大势所趋。
编外人员表示难以接受
当编外人员还幻想着努力工作,争取靠努力得到在编机会,届时享受国家人员待遇的时候,却得到了单位将要清理编外人员的消息,这对许多的编外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很多编外人员表示难以接受,甚至提到这一政策,忍不住哭哭啼啼,难掩心中的委屈。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为单位付出,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包揽,一直加班,为单位付出了太多太多。
潜台词就是觉得被清理是不可接受的。首先是情感上的无法接受,就是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已经竭尽全力,甚至比在编人员做的还尽力,但这份辛苦并没有被看到。
其次是无法接受后果,被清理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去往何处。最后是政策上的难以接受,一直觉得体制内是稳定的,不能相信体制内会有裁员。
本来可以作为编外人员进入体制内,却无奈遭遇滑铁卢,被清理之后的他们一般会面临这样的结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