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将至,本周开始,各大城市也将迎来祭扫高峰。3月22日,北京市交管局就提前发布了清明假期的交通指南。过去三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人无法走到亲人的墓前寄托哀思,各地也推出了云祭扫,代扫墓等服务。今年的清明则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首个祭扫假期,人流增长可想而知。为此北京各大墓园推出了多项惠民便民措施,一些新型的祭扫方式也越发受到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此次清明假期没有连上周末,因此许多人无法回到家乡亲手放下花束,对于这不能到场的逝者家属,各大城市继续提供“云祭扫”、“代客祭扫”服务。工作人员将现场直播或者录播诸如擦拭墓碑、敬献鲜花、鞠躬等仪式,结束后将画面传达至逝者家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客祭扫的形式的的确确为那些分身乏术的人提供了便利,而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同时,一些绿色、低碳的新型祭扫方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逐步受到认可。

不久前,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骨灰堂举行了“亲情祭祀 水溶祭情”的追思活动,这种用水溶性折纸折成纸鹤后再放入水潭的“水溶祭祀”方式,不仅更加绿色环保,也让寄托哀思的仪式感拉满。所谓水溶纸其实是一种可降解材料,相比于曾经的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一些有明火的传统祭奠,水溶瓶祭祀更加环保、文明。随着一张纸写有“您在那边好好保重”,“爸爸妈妈永远想念你”等悼言的信笺伴着悠扬的古琴声被投入水中,慢慢溶解,既有“形”也有“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缅怀先人,传以相思,形式是外在表象,心意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有人认为烧纸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民俗,更加具有某种仪式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祭拜天地、缅怀先人等活动和仪式中,在烧纸的青烟里,我们平心静思,思考自己、故人、生命等,灵魂也得以片刻的静止。诚然,相对于烧纸污染环境,它的人文意义更加重大,因此这一传统虽不用完全去除,但也可以加以限制,比如时间地点的控制。而不是任由街边焚烧、抛撒纸钱等行为随意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首都北京一直在倡导安全文明祭扫、绿色错峰出行,如今的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手段不断升级,首都文明办也发出“理性追思、文明祭扫”倡议,摒弃胡乱烧纸燃烛等陋习,引导人民群众低碳祭扫,才能使社会祭扫的主流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又是一年清明祭,作为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特殊的时令与习俗赋予了其非凡的意义。对很多人来说,生命在这一天跨越生死。无论形式如何,我们都应该记住中华民族的节日从来都有其对生命的思考与践行,而不是像其他被商家炒作后作为盈利手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