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之志按下手印,以“包产到户”的方式承包了村里的土地,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就此拉开,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地方也实行了“包产到户”,甚至比小岗村更早,这个地方就是安徽无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无为县就开始出现干旱的现象,当时主政的是黄璜,也是今天的主人公。黄璜长期在基层工作,动荡年间被罢免了职务,遭到冲击,直到1977年才恢复名誉。但过去的打击没有将黄璜击垮,他依旧心系人民,做出了许多的成绩,无为县的成功就是其中之一。

黄璜出生于贫农家庭,1933年生人,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他的父母还是坚持供黄璜读书。上学期间黄璜学习了很多先进人物的事迹,再加上身边有很多人因为贫困而备受折磨,黄璜决心用心读书,一定要出人头地。上中学的时候,黄璜在偶然之间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被马列主义的光辉所吸引,这为他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结束后,百姓们都以为可以迎来真正的和平,黄璜也如此希望,但国民党发起内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仅12岁的黄璜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共青团,发誓要拯救祖国,拯救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因为黄璜年纪较小,前线的战争显然不适合他,所以黄璜被分到了华东野战军担任机要员,主要工作就是写电报以及整理文件。黄璜一直尽心尽力,1949年又转入其他机关担任文职干事。

新中国成立后,黄璜长期在安徽基层工作,对安徽的情况十分了解,经验丰富。恰逢1977年安徽无为县遭遇旱灾,老百姓辛劳一年但颗粒无收,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吃饱肚子成为了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璜在赴任之前和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见面,表明了自己坚决要干好工作的决心,于是黄璜便动身去了无为县。无为县的干旱问题十分棘手,为了摸清无为县的具体情况,他多次实地考察,和百姓们聊天,根据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并且决心要发展包产到户。

当时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公社与大集体阶段,包产到户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尽管质疑的声音很多,但是黄璜还是相信包产到户是解决无为县问题的金钥匙,于是他顶着压力做工作,第二年,无为县实现了大丰收,他的理论也得到了认可。黄璜也继续完善执行包产到户的政策,造福更多地方。除了解决无为县农业产量的问题,黄璜还高瞻远瞩地规划县城发展格局,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在领导干部年轻化政策的推动下,50岁的黄璜被破格提拔,由安徽六安地委副书记直接被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在安徽工作了三十四年,这些年间他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废除了很多领导干部的特权,按照黄璜的级别,他可以配备警卫与厨师,但他把这些可以享受的特权全都取消了。安徽百姓提到黄璜,都是赞扬声和感激声。人民的大拇指是对功绩最高的评价,黄璜确保自身的纯洁性,心系人民,自然赢得人民的好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十年代时,黄璜卸下重任,开始了低调的晚年生活,此后便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如今黄璜依然健在,见证着更多优秀青年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