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晒出

自己在博物馆里坐在文物前画画的照片

却引来一片质疑和争议

在一些网友看来,海外许多博物馆都会开放参观者现场临摹绘画,并有相应的课程提供,参观者现场画画没有问题;但也有一些参观者担心,以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客流情况,自行携带折叠椅、颜料等工具现场绘画,的确会带来安全隐患。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国内博物馆正在从“参观”到“分享”的转变中,博物馆应做好公共服务,让不同的参观者都能享有相应文化浸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博物馆画画,看上去很美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在山西晋中市博物馆现场临摹文物的消息。在该网友发布的照片中,她坐在展陈琉璃脊瓦塑像的玻璃柜前,双膝顶住画本,一手执笔,一手拿调色板,脚边是装水的杯子,包袋则顶住了陈列柜。在另一张照片中,还有保安和参观者在围观。据其自称,当天写生过程大约两小时,并表示今后打算一直更新水彩绘画山西文物。

不过,这则帖子很快引发争议。该网友回应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次去该博物馆,而是观察过客流之后选择非节假日前往,在画画前曾征询过保安同意并承诺会保持地面干净。在得到允许后,她才开始站着画画,此后是馆方人员为其提供了椅子。遇到有参观者想要正面观看文物时自己也会让开。此外,照片是偶遇的学妹拍摄,并非有目的炒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起争议的帖文

记者从一些博物馆从业者处获悉,近年来在博物馆画画成为部分参观者新的观展方式。去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上,就有人拿着画笔记录下文物的形态与花纹。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现场画的大克鼎与文物“本尊”的照片。

为何有人喜欢在博物馆里画画?从事创意设计工作的郁缨去年就曾画过“宅兹中国”展上好几件文物和多处纹样细节,“博物馆珍藏着人类历史上的艺术珍品,在艺术中心画画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在他看来,博物馆中的文物是精挑细选的艺术品,每个人看待的角度也会不同,使用画笔和拍照片感受也不同:“用画笔时我会重点把自己观察的细节放大,这是照片或回家后再画不能代替的。”

还在上大二的姚昀从小学画画,如今她把画画当作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别人是写日记,我就是画日记。”在她看来文物的形象、颜色都非常美,世界名画的配色、构图十分值得学习。“自己画一本文物参观记录,是一件很有劲的事。”据姚昀介绍,像她这样的人不少,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大量手账本,都以适合绘画作为卖点。

在博物馆绘画是否安全?

在网友的争论之中,“阻碍他人参观”是许多人反对在博物馆里画画的首要理由。在该网友发布的照片中,她坐在文物的正前方,地上的包甚至触到了展柜。还有自称是美术生的网友鼓励她称“画师和看热闹的不一样”“你画画的时候其他人都是空气”。

“不管是画画的还是普通参观者,我们都是平等的。”有网友质疑:画一幅画就两个小时,别的观众还能不能从正面观看文物?而文博爱好者刘凌则坦言,参观博物馆时拍照时间长会被责备,带孩子讲解太久也会被批评,画画的时间只会更长,为何能豁免?“博物馆是公共场所,还是要尽量照顾其他观众的感受。”

郁缨在博物馆画画时,一般会站在正对展品一人宽的地方,如果有别的观众走近,他会停止画画避让到一侧。“画画不能改变角度,但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凑近观察细节。”

而安全则是许多文博爱好者和网友都很关心的问题。有人担心,如果是没有玻璃框保护的展品,画画者的调色盘一旦失手有可能损坏展品。还有人认为,许多博物馆里不允许带水,而画画者一旦带着水杯调色,“人来人往踢翻了污染展品怎么办?”

记者日前在一些博物馆走访时也发现,不少参观者担心画画者携带的物品会带来安全隐患。在一处需要排队等候参观的展览外,参观者许先生表示,如果在博物馆画画可以携带画具、椅子,“那我们普通参观者能不能带个折叠椅?排队时休息,到了喜欢的展品前就坐下来欣赏?”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博物馆并没有明确拒绝在博物馆内画画,但对随身携带的物品则有不同的规定。以水彩画必备材料水为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请勿携带物品清单”中并没有这一项,只在“文明观展须知”中表示“展厅内请勿饮食”。而湖南博物院“游客须知”中则明确参观者须配合安检,饮品不得入馆。

姚昀介绍,自己如果在博物馆里画画,会携带盒式调色板装进小块颜料,盒子背后贴上磁铁,画本上夹上夹子就可固定住,同时以喷壶代替水杯以防止污水泼洒。“这些设备有现成的也有DIY的,既方便也能解决安全隐患。”

同样曾在博物馆内画画的文化工作者陈磊则表示自己会携带彩色铅笔分多次入馆画画,“彩色铅笔的色彩比较接近文物的质感。”她一般会在文物面前快速勾勒线条和确定细节,进一步完善和上色则会退到一侧甚至前往餐厅完成,再返回观察修改。

希望博物馆留给活动更多空间

最近正在举行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品展上,陈磊也想现场临摹大师的作品,到场就发现根本不可行,“人太多了,万一本子或颜料碰到展品那就是罪过了。”

她回忆起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参观时的场景,馆方每月会根据不同的画展举办主题绘画活动,在原作前邀请模特打扮成画中人的样子“情景再现”,报名者可免费参与。“画画变成参观活动的一部分,馆方会控制客流,画画往往需要排队等候,但是感觉非常好。”

“相比国内举办特展时大量热情的参观者,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的确没有这么多人。”陈磊希望随着近年来到博物馆参观展览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未来可能不会有蜂拥而至的看客,各类活动开展能够更加有序。”

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各类临时举办的特展迎来的大客流,一些博物馆的常设展厅客流量相对平稳。近年来,一些博物馆也开始尝试让参观者特别是学生组队前来画画。四川博物院就曾迎来小学生们临摹张大千的作品,孩子们在展柜前或坐或卧,由馆方和老师指导画画。“国外很多历史、艺术课程,学生就是在博物馆里上课的。”一些业内人士也希望,未来国内博物馆也能开放相应课程,让参观者和爱好者能放心地在博物馆里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德堡号’带我到中国”展上画家现场教小朋友绘画

郁缨记得,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参观者可以领取画板和纸张,参观时随时画下自己的感受;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厅入口处会准备一排折叠椅,有需要的人可以搬来坐下画画;而在英国泰特美术馆,馆方会提供纸笔,画画人可以坐在放置于中央的软皮座椅,面对两侧满墙的名画进行速写临摹,即使毫无美术基础的人也愿意尝试。然而在国内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展厅内连供人坐下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定位正在从重在‘参观’向重在‘分享’转变。”一些业内人士坦言,过去国内博物馆重心都在研究和展览方面,很多博物馆甚至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也更看重展陈的安全和效果而忽略了参观者的感受度。“博物馆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应该有更丰富的产品和更舒适的环境。”以正在建设中的上博东馆为例,建成后将有大量供参观者休息、交流和分享的室内外空间,并为孩子提供专门的探索空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简工博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纳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