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时!

查看了天气预报,清明节前后那几天又会阴雨连绵。

每每这个时候,都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流传千百年的古诗。

那咱们今天就聊聊杜十三爷的这首《清明》吧!

萌娃念古诗词

萌娃念古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古诗,我一直用的是普通的断句格式读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面是墨墨小朋友读的!

萌娃读古诗词之《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萌娃读古诗词之《清明》

从古至今,还有人用不同的断句去读,比如下面这种: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诗意,细赏析

知诗意,细赏析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这时候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气候并不稳定,忽冷忽热,时不时下点雨。(今年的清明在4月5日)

“纷纷”用在这里形容春雨如丝般下得很密、很急。

清明时节的雨纷纷扬扬下个不停。

这句说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和天气环境。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是指像丢了魂魄一样伤感极深的样子。

唐朝时清明除了是节气,更是个大节日,一家人会聚在一起进行活动,比如踏青、祭祀等。

诗人想起家人,想起自己的前程,再加上雨纷纷这种易令人生出愁绪的天气,心情肯定会惆怅。于是,看到行人也觉得他们很伤感的样子。

路上的行人(因为下雨行色匆匆,也因为过节没和亲人在一起)失魂落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雨下的很急,需要找个地方避雨;心情不好,也需要找个酒肆喝酒消愁,诗人便向人问路。

“借问”是请问的意思。

请问,哪里有酒家呀?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问路是向谁问的呢?这句给出了答案——牧童。

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这首诗很好理解,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但绵绵的春雨、匆匆赶路的行人、打着伞或穿着蓑衣的诗人、赶着牛的牧童,画面真切,情景交融。

诗人资料

诗人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家族排行十三,所以人们也叫他杜十三。

他生于803年,卒于852年。

他家是很显赫的官宦世家,几代人都当官,爷爷更是当上了丞相,住在当时长安城的富人区。

所以他的童年应该过得是很快乐的。

但成年后,空有一腔报效国家的情怀,却始终无法大展拳脚,还被牵扯进了牛李之争。

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不逢时吧。

他去世前,要家人把他的文稿都烧掉,在其外甥的强烈要求下,才留下了十之二三,就是后来的《樊川文集》

古诗词相关的有趣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清明是周三,处在一周的中间,所以没有调休,只放一天假,估计不少人没时间回家乡扫墓祭祀了。

唐朝的时候可不用调休,是有“国假”的。

早之前清明只是一个节气,但因为它的前两天就是寒食节(比如今年的清明是4月5日,寒食节是4月4日),唐玄宗时便正式把它们合并在一起放假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地方清明上坟不是在清明节当天了。

唐朝清明假期,除了祭祖上坟、吃冷食,还有插柳、踏青、打马球、演戏等活动,是一个比咱们现在隆重的节日。

思维导图,好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花令,帮孩子积累古诗词佳句

飞花令,帮孩子积累古诗词佳句

既然这首诗的灵魂是春雨,那咱们今天就选“雨”作飞花令吧。

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空山新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可爱又调皮的小小女孩一名,记录与她斗智斗勇和陪她一起学习成长的的日常生活,分享遇见的好物好书,感悟养育孩子给我的一场自我修行。我是@快乐的墨墨妈妈,赶紧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