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7日-4月2日

上周,一季度“开门红”迎来最后的提速冲刺。

开工、开会、开业,一项项重磅项目和重大活动释放经济热力;签约、招商、谋划,产业建圈强链构建融合的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动能保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趁着春光,成都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确保全年经济“接力赛”跑好第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出满堂红

上周,成都迎来两场开工。

3月29日,大邑县新场镇川王村一片山谷之中,被称为成都“第三水源”的三坝水库开工建设。三坝水库总库容1.61亿立方米,可有效提升成都的用水安全。建成后,三坝水库将和李家岩水库、都江堰工程一起成为成都的三大水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坝水库示意图 水利厅供图

市域铁路S11线是纵深推进同城化发展的关键性项目,也是引领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其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成德立体交通体系,对打造“1小时通勤圈”,对支撑两市组团发展、同城融合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11线德阳北站剖面效果图 图据成都地铁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有效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两个重磅项目对于有效扩大投资有着重要作用。更要看到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把惠民生、暖民心作为重要底线,全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从用水安全到交通出行,从超大城市的韧性发展到纵深推进同城融合,两个项目体现了成都利用关键性、节点性重大城市功能项目来补短板、优供给,为城市发展和民生幸福提供支撑。

上周,成都还迎来了三场大会。

3月27日,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举行,国内外17位院士为实现“双碳”目标把脉问诊、献计献策。通过现场会议与线上直播,国内外绿色低碳领域的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共约800余人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

3月28日至3月31日,距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仅有120余天,33个代表团亲临成都,46个代表团线上参会,检验成都为全力办好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大运会所作的努力,向世界传递成都魅力和大运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代表团考察大运村

大会邀请60余家部门单位参与活动的指导、主办、承办、协办,吸引2000多家业界机构、500多位行业代表、近万位嘉宾深度参与,并打造了多个“首次”:首次设立全民视听嘉年华内容板块,首次设立“视听电竞快闪日”,首次举办“古风影视剧IP互动体验日”,首次开展视听文创露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现场体验活动区

三场大会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机构、行业代表汇集成都,迸发出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力;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感知成都经济脉动的窗口和分享成都发展机遇的平台。

以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为例,作为全国网络视听产业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成都在大会期间给出的一张文创产业成绩单,引起业内的关注和认可: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073.8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2年,增加值进一步上升至2261.27亿元,同比增长9.04%,占全市2022年GDP的10.86%。《2023成都市网络视听产业机会清单》发布80条机会信息,促成了行业对接、产业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现场展示的云游博物馆

春团会上,崭新落成的大运场馆、免费开放的场馆惠民活动、城市浓厚的大运氛围、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底蕴,都让五大洲的客人们刷新了对成都的期待值。

多次来东安湖主体育场考察的国际大体联官员,听说、看到巨大的采光顶上有12540块彩釉玻璃拼装出约27000平方米的太阳神鸟,纷纷点赞这是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又一奇迹。

此外,上周消费领域也预热了一波开业的信息。2023年,成都确认开业商业项目为33座,新增总建筑面积超250万平方米,同比2022年实际开出22座商业体、共计153万平方米,今年的数量及体量有大幅提升。继去年年底SKP和招商大魔方点燃市民沉寂已久的消费热情之后,今年还将有多元化商业项目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并在区域分布上更为均衡,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支撑。

开工、开会、开业,从经济一线的不同切面,看到成都为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压实目标、压紧任务、有序推进。3月31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成都发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将分类建设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城乡融合优势、蜀风雅韵气质的未来乡村,全市每年建设5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开建,亦将在乡村开启一片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SKP

建强“四梁八柱”

从谋划、签约到开工,沿着时间轴倒叙,“开”出的满堂红里是厚积薄发的蓄势。

会上再次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保持产业立城兴城战略定力,有力有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强,城市才能更强。自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鲜明提出产业建圈强链的口号以来,成都持续下大力气,重构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26个重点产业链为城市发展提供磅礴动能,更深刻地推动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就在此前一天,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活动现场共签约重大项目和顶尖人才团队33个,投资总额达1042.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成都)科学城

招商通常引来的是项目,然而这场签约仪式上,却有顶尖人才和研发团队带着项目而来。当天的签约仪式上,以高通汽车芯片研发中心项目、青岛创新奇智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暨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顶尖人才团队项目落地成都,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1个、外籍院士团队1个、创新合作平台2个。

以项目落地带动人才落地,是成都招商引智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其背后的逻辑是瞄准产业链核心技术需求,持续强化产业建圈强链,通过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5+N”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成都成功引聚领军人才(团队)39个,招才引智类项目5个,高能级功能型平台2个,“专精特新”项目34个。汇聚众智、汇聚项目,将通过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短板的补齐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来推动产业规模能级的整体跃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天,许多区(市)县也围绕着建圈强链的主题开展了集中签约,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

青羊区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航空科技大厦奠基仪式的活动现场,共签约重大项目29个,协议投资额达240亿元,包括青羊区数智产业基金项目、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土地发展集团总部项目、中国远洋海运西南总部项目等。

双流区一季度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101.79亿元,涵盖电子信息、航空维修、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包括大数据算力中心项目等。

成都未来医学城举行的2023年一季度建圈强链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包括院士创业项目、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在内的11个高能级项目正式落户,总投资超350亿元,涵盖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实验室运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未来医学城效果图

来自成都市投促局的数据显示,全市一季度预计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31个,协议投资总额2662.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6.8%,其中,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投资额2227.06亿元,10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5个、投资额524亿元。

有着源源不断的项目储备,才有产业的乘势而上,也才有了经济的强劲动能。

以攻坚的姿态

来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

为一季度收官

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向着二季度展望

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黄金季

更要拥抱机遇、拼字当头

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钟茜妮

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 | 田豆

点赞在看↓一起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