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石对教育的那点看法

前言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的顶尖学府,很多企业高管、政府领导、优秀科学家等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踏入这两所学府的学生,站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可以说半只脚已经踏入了所谓的上层社会圈子。清华、北大将是他们未来人生的新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考一所985、211大学的原因,名校不仅能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意味着这里学生的交际圈、工作圈都是名校出身的高知人才,未来就业工作时除了拥有强劲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着自己高质量的人脉关系

北京40岁干部履新正厅,30岁已是正处级,履历扎实感人。

1982年出生的郑晓博,本科与研究生都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在国内的地位几乎无人可比,一听说是在清华大学学计算机,就知道这个人的前途有多好了。读研期间,郑晓博还担任了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参与管理学校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郑晓博在清华大学继续深造,成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一位博士生。2011年博士毕业后的郑晓博,也就是在30岁的年纪,他留在母校,担任了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一职,两年后成为清华大学团委常务副书记。30岁如此年轻就已经是正处级,已经是人们艳羡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郑晓博没有停滞不前,在担任副书记的两年间,他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为之后的晋升之路打好了基础。2021年也就是在郑晓博39岁时,已经是内蒙古乌兰察布挂职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他回京任职,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2023年,郑晓博又被任命为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北京市团校校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8岁的清华新生,到30岁清华博士毕业担任团委副书记,再到40岁左右担任乌兰察布副市长、北京市团委书记,一路走来似乎格外顺利,履历非常漂亮,不论是自身的学术水平还是工作实践经验,80后的郑晓博都是高水平的人才。

这也让更多公职人员看到学历的重要性,一所名校所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大的,不仅仅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未来的晋升之路也很依仗高学历,于是这些成功案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选择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学历,纷纷加入考研、考博的大军中。而在高学历的公职人员面前,百姓对其信任度似乎比一般的公务员更高一点,人们下意识相信这样的人才会是一位好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高学历并不是晋升的唯一条件,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老百姓着想,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才能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而除此之外,高学历犹如锦上添花,法律不会因为犯错的人是高学历人才就网开一面,人们也不会因为做好事的领导没有高学历就随意贬低。

你怎么看公职人员的高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