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偶然在知乎上看见一个帖子,问“国内的主流刀友论坛、圈子有哪些?”

答友是这么回答的:

我最鼎盛时期混刀友、iknife、刀友上海和西兰小筑。

刀友应该是最早最大的综合性刀具论坛。后来听说创始人闹掰了、分出了iknife和刀友上海来。

先说刀友,我最早放弃的坛子。原因很直白,在某个软文帖里和楼主争论,在没有违反任何版规的前提下被版主扣分警告。然后我发私信质问该版主,被禁言。感觉刀友的版主就是SB,没什么好说的。

iknife,人气比较低,所以氛围纯粹,不像刀友人多嘴杂什么人都有。总的来说玩家素质要比刀友好一点,软文也没那么多。一度我挺喜欢的一个地方。

刀友上海,现在好像已经关了,也很久不去了。四个你最喜欢的一个刀论坛,手工和传统古兵为主,比较高端。创始人英吉沙是刀友分离出来搞了这个坛子,生活里我也接触过,人很不错。

西兰小筑,团购网站,不多说了。

其实换一个我很喜欢去的就是玩刀大咖“西门吹牛”的博客,可惜前两年被封了。西门其人水平高性格直,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直斥其非,令我非常敬佩。新玩家多看他的帖子,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国内玩刀论坛都是利益纠葛,特别是国产手工刀这一块,乱象丛生,不谈了。

有条件的玩家还是从进口量产入门。再怎么说,牌子大,品质有所保障。低端“国内刀匠手工刀”、国产小牌量产刀和仿刀还是绕过吧。

不过话说回来,玩刀这条路走到最后,要么自己做刀匠,要么有钱做古董刀具收藏家。普通人在无数次的过手把玩之后,几乎都会面临一个迷茫:花了那么多钱摸了那么多刀,激情逐渐褪去,最后收获几何?看着手里一把把舍得买不舍得用的高端玩具,当初的新鲜感和狂喜已经不再,单纯的买刀已经无法让自己的兴趣继续保持下去,这个爱好的前路又在哪里?

国内大部分低端刀友受限于大环境等一些因素,就像一群收藏高尔夫球杆却不会打球、收集茶叶茶具却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器材党,只能体会到刀文化里一些很肤浅很表层的乐趣。无论是财力、精力,或人脉、技术,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在玩刀这个极为高端的爱好里走到更上层的阶段。

以上是答友的原文,我一字不落地粘贴过来,因为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得出,这是一位真正喜欢刀、研究刀的资深刀友。帖子发布于2017年,真实记录了2017年以前国产刀具圈的状态。

我在2015年和张勇、大熊一起创办匠人工坊,那时候的国产刀具圈正处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雄并起

群雄并起,主要是从刀具从业者的角度来说。那些年,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各种的手工刀坊、刀具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样开张营业。其中既有张勇这样的传统铁匠,也不乏空降到刀具领域的各路大咖,光我知道的就有冶金博士、地产老板、大学老师,放弃自己原本报酬丰厚的职业,成为职业刀匠。

这种情形如果放在今天,就好像“清华毕业出家当和尚”、“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一样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在那个年代,国内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人们对每一个新兴行业都充满了无限想象。随着国内高端刀产业的萌芽和壮大,很多人比照美国ABS刀匠协会的发迹史,想要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刀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辞职当刀匠的。辞职以前,我是新浪苏州分公司总编,在媒体从业15年,月薪数万。我和张勇、大熊凑了100来万,把张勇已经坚持了13年的个人工作室提升扩大,组建了匠人工坊。

在欧美国家,高端刀拥有庞大的市场体量,以及星光熠熠的刀具大师,具有世界影响的刀具展会,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很多人认为国内的刀具市场仍然是一块处女地,未来可期。当时投入这个行业的不只是手工刀匠,还包括量产刀厂家,以及代理国外刀具的贸易商。当然也不乏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二道贩子。总之整个行业幼稚而火爆。直到多年以后,梦幻泡影渐次破灭,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为此付出了各自的代价。

百家争鸣

在刀具从业者群雄并起的同时,网上关于刀具的讨论也异常火爆。除了上面那位答友列举的几个主要论坛以外,刀友常去的还有刀吧、铁血论坛。

后来这些论坛渐渐都衰落了。铁血关闭,栖兰关闭,刀吧关闭一段时间后虽然重新开放,也不复昔日的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从业者大量流失,许多职业刀匠干了三年五年八年之后,发现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糊口尚且艰难,何谈发展,纷纷转行去干别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说起来有点残酷,手工刀坊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刀具厂家的利益,有些资本雄厚的厂家通过公关公司水军,持续不断地抹黑和打压手工刀匠。曾经有一个时期,手工刀匠的作品只要发在各大论坛上,立刻就遭到各种谩骂和质疑。在钱的作用下,一些论坛的管理人员自身就是刀具厂家的销售和公关,势单力薄的手工刀匠面对各种刻意抹黑,根本没机会辩驳,渐渐心也就凉了。刀友对这些论坛的热情也慢慢降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在各种论坛遭遇过的谣言和攻击不可胜数。甚至一度有人刻意炮制了抹黑匠人工坊的长文在各个论坛买位置置顶。而我们有理有据的申诉则总是石沉大海。面对这种情况,我和同事也不去这些论坛了,玩好我们自己的自媒体号,服务好我们的刀友就可以了。

喧嚣过后

如今再看国内的刀具圈,曾经风光无两的刀友论坛一一陨落。关站的关站,萧条的萧条。国内的手工刀坊也关闭了90%,从业人员大量流失,只剩下仅有的几家刀坊在各自粉丝的支持下偏安一隅。抖音快手上最常见到的是龙泉、阳江刀具厂家的主播,日复一日地叫卖他们打着“高端刀”旗号的量产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外,手工刀行业也曾经受到过量产刀和资本厂家的冲击,ABS刀匠协会创始人比尔莫兰曾坦言,在手工刀匠最没落的时期,整个美国只剩下5个手工锻造刀坊。然而就是在如此窘迫的条件下,这些刀匠没有气馁,他们团结起来,组建协会,举行展会,开办锻造学校,最终造就了美国ABS刀匠协会的辉煌,为传统手工刀争得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国内,从刀具圈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到今天手工刀行业日渐凋敝,手工刀匠行走在消亡没落的边缘。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行业发展一波三折,但是国内一直存在着一大批热爱和支持传统手工刀的刀友。只要有他们在,国内手工刀行业还算有一丝希望。

今年四月,匠人工坊的保定镔铁花纹钢刀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十年来陆续推出的原创刀具也达到了50款。刀是一种信仰,不论风雨,我们会继续砥砺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