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之美诠释“两弹一星”精神,

2023年4月28-30日,

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双料资助项目——

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壮丽的云》

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迎来全球首演

中国首部科技题材的芭蕾舞剧

用厚重历史传递“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让全国人民欢呼振奋,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如今回看这段壮烈史诗,“两弹一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这一奇迹背后,还有很多“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是他们用生命悲歌成就了“壮丽的云”。

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壮丽的云》就是选取了这样一批芭蕾舞剧中鲜有的科学家人物为原型,通过对苏州籍“两弹一星”元勋、部队指战员等典型人物的艺术性塑造,讲述了剧中以王皓云、陈立人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我愿以身许国”的庄严承诺下,不断突破身体、精神和技术极限,圆满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感人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科技题材多出现在话剧、小品等其他舞台艺术形式中,用芭蕾舞演绎科技题材,还属首例。为此,苏州芭蕾舞团特邀国家一级编剧、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艺术指导苏时进为总编导、编剧,领衔业内一流主创人员重磅打造。

在创作初期,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背后的故事。“胡杨林”丰碑下数以千计“无名英雄”的自我牺牲,让宏大叙事回归社会个体;“盐碱水无法和水泥”的现实难题和“三年必须完成任务”的责任担当,让无数细节构筑起“柔与韧”的故事架构。在排演之初,苏州芭蕾舞团团长王全兴还请来了物理专家,帮助主创团队将严谨的物理结构落地为可实现的艺术表达。

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开芭蕾舞剧科学题材之先河,在“敢于创作、敢于探索”的精神领航下,中国首部科技题材的芭蕾舞剧《壮丽的云》顺利诞生,在试演阶段即获得了各界专家人士的认可,但在精益求精的要求下,在正式与观众见面前,芭蕾舞剧《壮丽的云》已经历了数月的“推翻、重建、打磨”。

以民族舞为风骨的经典延续

用“双料”资助验证了舞蹈创作的艺术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苏州芭蕾舞团以往舞剧有所不同,《壮丽的云》既有现代芭蕾的基底,又蕴藏着民族舞的风骨,在表达中有着极强的戏剧性。在故事讲述的细节中,该剧还创造性地融入了戏剧对话等艺术表现方式,为舞剧表达带来新的生命力。

但在苏州芭蕾舞团历年的创作中,从来没有一部舞剧能像《壮丽的云》这样“来之不易”。科技题材芭蕾舞的罕见,让苏州芭蕾舞团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让团队几度陷入创作困境……

“你不能说、我不能问”的科研保密要求、必须在成倍压缩的时间内研制出原子弹的“特殊性”,研制过程中细分到不同分工职能的科研进程细节的普遍性,都是难以用简单动作拆解的核心要素。这些既是创作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创新的灵感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编导苏时进认为,如果仅仅是将民族舞的动作加入到芭蕾舞中,并不能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完成芭蕾与民族舞的融合,而必须打破传统芭蕾的严谨程式,并将民族舞的审美及整体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因此,《壮丽的云》在“守正创新”中,延续了中国经典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表达形式,用歌曲唱段和戏剧对白等直观表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可见现代芭蕾之基底,又蕴藏着民族舞的风骨”的艺术主导下,结合粒子、九次运算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肢体语汇,体现时代特征并融入现代概念的音乐旋律,以及结合科技感和江南文化特色的舞台呈现,让“两弹一星”精神在跨界合作中得以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创排过程中,苏州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们还克服了线上线下排练阶段的重重难题,共同经历超40℃的夏日高温,演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力量也受到了双重考验。但克服万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壮丽的云》迎来了试演阶段的一致好评,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双料资助。

雅俗共赏的主旋律文艺作品

用责任担当谱写“以人民为心”的中国之歌

面对如何让主旋律文艺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让芭蕾舞剧能通俗易懂这一难题,苏时进说:“我建立了一个主体的观念:以‘人民之心’为心,展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两弹一星’精神。同时,打破观众对“芭蕾舞”的刻板印象,让大家能直观的看懂这部舞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芭蕾民族化的理念中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入剧院、关注“主旋律”作品,也能对实现“2025科技强国”目标以及解决国际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难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多样性”的包容和“正能量”的引导,也使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能够结合江南文化,用“雨帘舞”、苏绣等苏州元素讲好西方芭蕾与民族舞蹈共同演绎的中国故事,用艺术突破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在此前,苏州芭蕾舞团创作的《西施》《唐寅》等舞剧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的资助。苏州芭蕾舞团正以“一年一部原创作品”的基本步伐,交出“敢于创作、敢于探索”的优秀答卷。

苏州芭蕾舞团多年来深耕江南文化,据团长王全兴介绍,除艺术展演外,每年还定期开展的一系列演出、讲座等社会活动,让江南文化、芭蕾艺术走进社区、学校,正吸引更多观众走入剧院、走近排练厅,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

据悉,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壮丽的云》已获多个文化艺术节邀请,将在全球首演结束后,开启巡演计划,将江南文化之美、芭蕾艺术之美带去世界各地,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走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