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系列快速坦克,为苏联当局在1932至1941年间生产的一系列轻型坦克,俄语为Быстроходный танк, 简称БТ,在卫国战争期间并未有太多亮眼表现,其对比东线德国陆军坦克并无太大优势,这型坦克主要作用就是侦察敌方火力和防线薄弱处,具备较强的机动性,一定程度上填补了T26系列坦克移动速度慢的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行动敏捷机动性强大的源头离不开其特殊的克里斯蒂悬挂,属于早期的独立悬挂,这项技术的应用诞生了一个陈年老梗,我们打断了他的履带,现在他跑得更快了(JPG),悬挂采用了无托带轮的大直径负重轮+大型螺旋弹簧,让负重轮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强化越野能力,这项技术也被使用在T34坦克上,不过这型悬挂也有不小的缺点,比如占用车辆空间较多等。

主要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斯蒂M1931/BT1快速坦克,1930年苏联向美国采购了并未安装炮塔的两辆作为样车和试验车辆,1931年在沃罗涅什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之后苏联在其基础上研发出来了BT-1型坦克,主要由哈尔科夫火车头工厂制造,不过其火力较差装备只有2挺机枪,仅生产了数辆就停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2/3/4快速坦克,算是BT系列真正开始量产的坦克型号,其中3型改进了行走系统,4型使用了更大口径火炮,BT2型坦克使用仿制版本的美国自由L-12型发动机,履带状态公路速度52千米/时,轮式状态公路速度72千米/时,主要武器为1门1932年式37毫米火炮,于1932年开始生产服役,样车参与了1931年十月革命阅兵,作为苏联的早期坦克BT2型坦克在火力,可靠性和人机工效方面都有较大缺陷,在生产约400辆之后便不再出现新鲜血液,苏联坦克技术部门转而去研发新型坦克,战功赫赫先后参与了诺门坎战役,苏芬战争,西班牙内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5快速坦克,相比前行BT5坦克的悬挂装置内是4个大口径的负重轮,炮塔则是改为圆形,其中炮塔周围有环形天线的是指挥型号,采用苏联自行研制的新型发动机,安装了一门45毫米坦克炮和一挺同轴机枪,作为苏联着重建设的一型坦克,BT5一共生产了1884辆,在使用过程中也对其薄弱的装甲进行了改进增加,我国也有装备这型坦克,这型坦克在卫国战争初期被纳粹德国爆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7快速坦克,于1934年提出设计,并于次年开始生产,为苏联主力参战坦克之一,主要承担大纵深快速穿插作战,在生产的坦克中有部分沿用了BT5的坦克炮塔,其他则是采用了新设计的锥型炮塔,但改良驾驶员和车长的视野,车体使用了大装甲倾角焊接装甲,防护性较前型增大不少,除了坦克防护,BT7的动力系统也进行了改进,使用了仿制德国BMW发动机的苏制M17T型汽油发动机,同时增大油箱的油量加强了坦克续航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7M/8型快速坦克,BT7系列坦克除了基本型号还生产了包括BT7A型,BT7E型(在坦克表面安装了一层附加装甲提升防护性,其他未变)和BT7M型,其中BT7M是最后一行改进版本,使用了一台动力更强的V-12冷却液柴油发动机,采用了新式车轮—履带系统和炮塔舱盖,主要武器为一门45mm的20-K型坦克炮, 能够发射被帽穿甲弹和榴弹,这型较为先进的坦克一直到了1940年才终止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7A型坦克,是BT7系列中较为罕见的品类,到了最后总产量也不过只有154辆,其中133辆安装了短管76mm主炮,其余的21辆安装的则是与BT-7相同的45mm主炮,主要用于支援高度机动坦克编队,炮塔右侧还配有火焰喷射器用于近距离压制敌方碉堡,除了炮塔大为改变,其他诸如动力系统和防护性并未有太多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