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了一两次的交易,然后闹掰,这是正常人都不会做的事儿。我是说,你不会因为价格跟商人闹掰,除非这是手段。但,这样的手段往往只对商人有用。如果用在朋友那儿,只会适得其反。当然,如果朋友很珍惜你,也许你会得偿所愿。只是,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次次都如此,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商人,只怕都“伤不起”。
我历来最怕麻烦朋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说我深知自己与他人不同。就是这一点不同,让我格外不想麻烦朋友。不同之处在于我总是难以以“常理”度之。我既不会“见外”,也不懂啥叫“客气”,但朋友知道,我也知道朋友知道,我就更不敢麻烦他们了。我是说,他们惯性可能连自己都并未意识到,但这样的惯性一旦落到我头上,我是亏欠的。
这就像同样是请客吃饭,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饭”,是交情,是排面,是符合对方排场的面子,给朋友的面子。以前,我会想着说,朋友间不用那么“客气”,随便吃点什么就好。那时,我并未意识到我说的随便站在朋友的立场,可能恰恰是不给对方面子。“你什么意思呢,是我请不起吗?”当然,他们不会这么问更不会把这话说出来。可我不知道啊,那对方会问你想吃点什么呢?这时我总不好意思说:“我对吃的不咋感兴趣。我比较在意的是喝,咖啡,酒,茶、汤,都行。至于吃的,我既了解不多,也确实没有想吃的。”我能这么说吗?于是,我只好看见什么然后就近找一家“实惠”点的。初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我替朋友着想,朋友为了我然后迁就自己的习惯乃至于品味。
想想看,人和人的“随便”会是一样的吗?我是说,“我不在乎吃的,我在乎的是和谁一起吃”。可这叫朋友怎么想呢?朋友想的是,“我问的是你,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所以,倒显得我不尊重朋友了。惭愧。
与此同时呢?想想看,我一个对吃不感兴趣的人,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对吃感兴趣的朋友,又将发生什么呢?显然,作为朋友可能会选择迁就、包容、原谅。“只要你开心就好,吃得开心我也就开心了。”但是呢?如果对方的饮食习惯、口味挑剔、日常标准远超于我呢?我点的只是平常之物啊,对方吃的日常可能都不是这些,那不是让对方吃不下去吗?这不是在难为朋友吗?
一起吃饭,我总不好意思说“你吃你的,我吃我的”。这不就是“见外”吗?所以,很多情商高的朋友都会在吃饭前来一句:“粗茶淡饭,别介意哈。”但实际上呢,对我来说依旧是丰盛的,甚至是极为丰盛的。当然,我也照吃不误。对吃不感兴趣的人,好处就在于什么都觉得是好的。于是,暴殄天物是自己,铺张浪费是自己,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么“挑食”呢?所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吃过就不算浪费。尝过了就算数。”我是说,“心意我领了,我很满意,也很感谢款待。”不过这话听到朋友耳边会怎么想我就不知道了,就像一位朋友说的:“请你去吃自助餐,连本都吃不回来。”我自然地答到:“所以我从来不去吃自助餐。”(当然不是因为不能“回本”,而是我压根就对“吃”不感兴趣。饿不死,有得吃,我就很知足了。)
那么,说这么多,我想说明什么呢?我恰恰是不愿意占朋友便宜所以才不会想着说麻烦朋友。可大家都知道,朋友嘛,就是在“麻烦来麻烦去”才有了更深的交集,也是在这“麻烦中”,见人品、择朋友。大多数朋友不都是这样吗?通过“麻烦”更深一步认识彼此。
可是,请原谅,我真不是这么想的。我想的是,作为朋友,当然应该是或者说更应该是互惠互利,把好的一切分享给大家,或者说,让大家一起变好,变得更好。当然,有困难时能够同甘共苦、砥砺相助,那也是好的。有需要时,力所能及定然竭尽全力。
只是,我的朋友们都太好了。对我很好,对大家都很好。但我还是不愿意去麻烦大家。不是因为我见外,更不是因为我客气,而是我不希望大家误会“以此交情作为要挟”,我不想这样。就像很多人说的,如果不是事情逼到了那一步,我不会想让大家知道。不是不在意大家,恰恰是太在意,故而我愿意选择独自前行。我很珍惜每一段感情、友谊、情分,我不想成为那个“消耗它”的人。我怕的是自己没能力“偿还”,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地避免麻烦大家。
当然,我也知道有那么一种情况挺叫人寒心的。我是说,可能恰恰是最亲近的人,然后你对他说谎,他却从旁人那得知了“真相”。事与愿违、背道而驰,这叫朋友怎么想呢?怎么去理解呢?
是啊,说好的同甘共苦呢!只是,我还想说多一句:“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活得很好,只能说明他和你不熟。”
作为朋友,知己知彼。我承认,时间久了,或者说言行一致,你终会认识我的。我是说“真实的我”。但与此同时,就像我说的,我不是“常理、常情”可以理解的人。所以,我自然不会用“常理、常情”的那一套来做事儿。就像还是请客吃饭,自然更倾向于主客皆欢,但与此同时,如果你尊重我的选择,可能就很难从心了。我以最低标准过活的,但叫你吃这些就是为难你了。
同样的,作为一个常见的现象:如果恰好朋友做生意,我恰好有需要。按照亲疏远近,我自然倾向于找朋友。但与此同时,我又不想因为这件事让你为难,比如碍于关系给我拿成本价。我知道商业不是那么简单的,它不是一次交易这么简单,刨除成本价,还有店铺呢?人工呢?包括水电等等。它都是分摊到每一次交易中的。如果长期交易,或者说我的需求是长期的,你如果每次都按成本价来,商店不是为我开的,即使你愿意,我也于心不忍啊!
所以,作为朋友,我始终抱持的一个观点是找你买东西,这是互惠互利。这是我的最后一点尊严了。我是说,别让朋友难做,也别让自己难做。之所以找你,是因为需要;之所以找你,是基于信任;之所以找你,是因为价格方面我同样不是很在意(你不至于坑我,我也不至于为了那点钱与你计较),我所在意的是,因为我不懂,而你是专业的,是可靠的,我追求的是品质啊(这一点,我想你不至于坑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我自然知道,“价格战”是商业手段之一。但品质呢?如果我买的是一份“假货”,它只会利益更高,而我又不懂,我难道还要花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那这成本只怕更高吧!如此一来,你说我不找自己的朋友,然后贪那点便宜,结果却落入了更大的“陷阱”。这是我聪明还是我笨呢?
同理,钱没了可以再赚,但交情呢?信任呢?人品呢?如果受了伤害以后不再信任任何人,对自己反而是更大的损失。所以,别觉得按照原价我就会有什么看法,不是的。就像当初交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难道是因为你对我有价值吗?或者说,谁能想到今天呢?能成为朋友,且如此长久,又岂会因这一时得失而破坏或影响彼此的交情呢?“在商言商”即使不是在商业中摸爬滚打的人也多半是知道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损失自己而成全朋友)。当然,如果是“友情价”,我是说你富裕、宽裕、无所谓、无关痛痒,自然我欣然接受(但也别指望我感激其它就是,毕竟我只是奔着品质而来。如果真的需要,怎会没有预算呢?)
而且,我希望的是什么呢?“买卖不在,仁义在,情意在”。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纯粹。所以,如果有需要茶叶的话,请联系我(我是说,我认识的朋友,我可以把她推荐给你),品质有保障(朋友言,我信)。
一家经营了数十年的茶叶店(当然,不止是茶,还有茶的一切。一手茶源),一个没有让我因此远离朋友还有幸结识的新朋友,也让我更相信喝茶人的人品(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彼此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