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春天,是从都江堰放水节上砍开杩槎,引水入灌渠的第一顷碧波里开始的。在2023年都江堰放水节举行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中国新闻发布》第四期发表了我市作家王国平的文章《都江堰:水润天府,春满人间》,作者分别以都江堰的春水、青城山的春木、问花村的春花、灵岩书院的春声,向读者展示了都江堰四张不一样的春之名片。让我们一起去叩开都江堰春天的门扉吧。

都江堰:水润天府,春满人间

作者:王国平

大地春回,万象更新。憋闷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沐着惠风、浴着欢笑、成群结队、你追我赶地四处寻找着春的消息。

而要访问春天,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都江堰毫无疑问是最妙的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水初生,那是都江堰里荡漾的第一顷碧波

刚刚立春,60岁的老堰工肖云发,就已带着徒弟、别着柴刀,上山选竹,开始做着编织放水节所需竹笼的准备工作。

自从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之后,原本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便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向力民▲

而都江堰之所以长盛不衰、造福至今,就在于它坚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即每年定时清淤淘滩、维护修缮。每到冬天枯水季节,人们便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竹笼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淘外江时拦水入内江,淘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时节,川西大地需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的放水仪式,同时还要举行纪念李冰活动,以示“饮水思源”,放水节遂成为缅怀先贤遗德,开启春天模式的按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卷云舒 摄▲

放水节通常由蜀地重要官员主持。前一天,有关人员先到望丛祠祭祀蜀王望帝和丛帝。放水当日,主祭官率众人从城区出发,出玉垒关至二王庙,首先祭祀李冰父子,然后赶到鱼嘴观礼放水。随着主持者一声号令:“砍杩槎,放水!”“咚、咚、咚”三声炮响,堰工奋力砍断捆绑杩槎的绳索,岸边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一江春水奔涌而出,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堰工们则一边吼着开水号子:“开水啰、开水啰……”一边手执竹竿向水头打几下,告诉水头:“不要打坏良田,不要冲毁桥堰,安流顺轨,为民造福。”此时,年轻人则沿江拼命奔跑,不断用小石子向流水的最前端掷去,名为“打水脑壳”。老人们则争舀“头水”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主祭官必须立即坐轿或乘车飞奔成都,赶在“水头”前到达,据说若落在水头之后,当年便有水不够用之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冯重能▲

江水所过之处,幅员面积达2.86万平方公里的都江堰灌区里柳树抽枝、庄稼拔节、百花绽放、春满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勃 摄▲

一幅“茂林修竹、美田弥望、岷江水暖、蜀风雅韵”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天府大地上徐徐展开,而都江堰所灌溉的1133万亩农田将成为“天府粮仓”最殷实而坚强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勃 摄▲

春木初长,那是青城山上吐露的第一片嫩芽

仿佛是为了印证诗人林思进的诗句:“青城昨夜春雷响,明日茶芽一寸长。”一夜之间,青城山麓大大小小的茶山就变了模样:春山如黛、幽意泛绿,宛如一卷张大千笔下的青绿山水。就连那些早起的鸟儿,轻轻地试唱了两声后又戛然停口,它们对眼前的绿,仿佛不敢贸然相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勃 摄▲

比鸟儿更早来到山上的,是茶人吴明君和徐洪娟。她们迎着晨光,踏着露水,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了位于青城山镇茶坪社区的茶山。这里栽种着500余亩有机茶,一畦畦翠绿的茶树从山腰延伸到山顶。令她们欣喜地是,山上的明前春茶已悄然萌芽,层层茶树间已泛起点点嫩绿,一个个嫩芽紧贴枝丫间,芽叶还裹着细细的绒毛……尤其是散布山间的356株古茶树绿得格外让人瞩目,它们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轻声地讲述着青城茶两千年来的如烟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鹰 摄▲

青城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秀丽,是中国道教发源地,素以“青城天下幽”闻名于世。仙山之上,自有佳茗。由于其土层深厚、沙壤适中、酸碱适度、适宜种茶,加之气候温和、多雨雾而水不渍,得其滋润,足利早发,所产之茶历来为人们所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小微 摄▲

据考证,青城山至迟在汉代就开始了种茶制茶的历史。唐时为全国七大产茶区之一,此后皆奉为贡茶。青城茶经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传入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成为海内外人人称赞的“茶中上品”和“道家仙草”。尤其是清时,每年清明前后,成都府都要用锡瓶精装青城茶,八百里快马送往京城,以保证茶叶的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勃 摄▲

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青城茶历久弥香。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誉为“美品”;唐代茶圣陆羽赞道:“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五代学者毛文锡认为“皆散茶之最上者。更有云崖雀舌者,盖天地之宝,饮之则延年益寿,一载止得三四钱,道家甚惜哉,虽千金难求。”明代第一才子杨升庵词云:“灌云叶嫩,乳花新,冰瓯雪碗却杯巡。清风两腋诗千首,舌有悬河笔有神。”清代诗人查礼诗云:“缘雪初开翠箬封,花瓷且饮青城色。青城洞天仙所都,阳岩万树灵芽殊。”当代大家赵朴初在《忆江南.访青城》中写道:“青城好,一绝洞天茶。别后余香留舌本,携归清味发心花。仙茗自仙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韦洪涛

此时,露水消隐,薄雾散去,一个、两个、三个……一群戴着竹笠、挎着竹篓的采茶姑娘,娉婷走进茶园深处,她们的手指在茶叶间翻飞,一芽芽春天优雅地走下枝头。碧山远处,春意如画,遥遥有青城茶歌传来:“高高山上一棵茶, 不等春来就发芽; 团转发的枝和叶,中间发的细白茶……”

整个春天,仿佛也在软糯的茶歌中,悄悄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云卷云舒

春花初发,那是问花村中绽放的第一朵梅花

与幽甲天下的青城山和浩荡奔流的都江堰相比,问花村,一定是这个世界和春天带给人们的意外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开了,你在哪儿,快快来看花……”这首《我在问花村等你》最近火遍了大江南北,仿佛这首歌唱到哪里,花就绽放到哪里!而歌中所唱之处正是美丽的问花村。

立春之后,成群结队的人们便踏着“村歌”的优美旋律,沿着春风和花香的指引,走进了花海中央、春天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长”杨仁祥正蹲在一株梅树下,仔细地观察树的长势。30多年前,他是从村里走出的首个本科大学生,也是当时大学生经商成功的弄潮儿。但无论他走出多远,心里始终惦记着养育过他的这片土地。2017年,他满怀着对家乡故土的一片深情,毅然返乡,在田间地头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就像春蚕吐丝,一不小心就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就像蜜蜂采蜜,一不小心就采出了一个盛大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的村民也没有想到,这个带动当地300人就业的“问花村”居然会在短短6年内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春天瞭望所。

杨仁祥说:“作为一个种花人,我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问花村,都盛开着一个别样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问花村是一首诗。春回人间,大地是最辽阔的稿笺,而一百万株梅花与海棠就是一百万个歌唱春天的诗人,它们怀抱春风,用数百多个声部,朗声吟诵着心中唯美的诗篇。所以陆游诗云:“何方可化身万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问花村是一幅画。当万物还在沉睡时,梅花就如一位勤劳的画家早已醒来。它悄悄地在春天的画布上抹上了第一缕颜色,那是桃的红、菊的黄、雪的白……所以王柏诗云:“月下风前长玉立,娟娟一纸四时春。”

有人说,问花村是一湾景。万花齐放、烟霞如云,本已是人间仙境,何况它西有青城添幽,南有古镇蜿蜒,东接平畴千里,北挽岷江如带,连远处雪山仿佛也甘为梅花做背景。所以曾几诗云:“树历风霜身愈健,花经冰雪色尤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问花村是一壶酒,踏雪寻梅,对花饮酒,不亦快哉。而在问花村,梅不惧雪,凌寒独自开;人不畏冷,美酒树下埋,人们纷纷惊叹:一园赏尽天下梅,半日醉归杨家酒。所以杜甫诗云:“窗前香冽梅方艳,室内情浓酒正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我的心中,问花村是一个梦。

一个关于芬芳、诗酒和春天的梦;关于故土、田园和炊烟的梦;关于赤子之心与乡村振兴的梦。

这个梦,在一片生长希望和奇迹的土地上扎根,随即被一双双勤劳的双手轻轻托起,然后在一朵花的绽放里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初暖,那是灵岩书院传出的第一缕书声

去年冬天里的那场大雪,仿佛还没化尽,春风就像一位提前到来的信使,敲开了灵岩书院虚掩的大门。

站在门口,工作人员付媛媛说:“春风十里,灵岩等你。”

每当一元复始,她都会在此守候春天。

就像70多年前的春天,学者李源澄也曾这样倚门守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阳 摄▲

1945年的春天,犍为人李源澄来到灵岩山,创办了灵岩书院,希翼在山河破碎的祖国,籍此传承文明的薪火。

为此,他不仅身体力行专事教学,而且遍邀名家上山讲学,比如当时讲授《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是钱穆,讲授哲学的是唐君毅、牟宗三,讲授儒学的是蒙文通,讲授《神曲》的是饶孟侃,讲授希腊悲剧的是罗念生,讲授西洋文学的是谢文炳,讲授散文写作的是朱自清,讲授古代经济史的是秦佩珩,讲授训诂学的是潘重规,讲授《陶靖节集》的是赖高翔,讲授教育学的是张敷荣,讲授伦理学的是周辅成,讲授文学的是刘盛亚,讲授道学的是郭本道……当这些遐迩闻名的学者,夹着讲义,迈着碎步走进掩映于青枝绿叶间的灵岩书院时,整座山都为之苍翠起来,朗润起来,鲜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卓新平、谭继和、祁和晖、王川、盖建民、张钦、段玉明、向世山、曲立等一批专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志之士发起恢复了灵岩书院,久违的书声再次于春天响起。

付媛媛说,书声与花香,是春风最美的馈赠。

代阳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阳 摄▲

书院桌上的花瓶里,总会有付媛媛适时插上的花枝,一月里插上是“好人石”旁的梅花,二月里插上的是书院门前小径旁的野樱和东岳庙前的海棠……前几天,漫山遍野的玉兰花开始蓬勃地绽放,与书院的红墙黑瓦相映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媛媛 摄▲

今天,付媛媛往花瓶里插上的是书院后门边的紫叶李。天青色的花瓶里,紫红色的叶子间,一簇簇白色的花朵,你拥我挤,争相拥抱明媚的春天。她悄悄地告诉来访者:“你若等两天再来,迎接你的将是半山亭边的茶花……”

而在不远处的春风里,孩子们正在高声诵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媛媛 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十里春风和着琅琅书声,正从灵岩书院出发,穿过古色古香的院落、亭台、门扉和窗棂,穿过渐次明亮的晨光,穿过七十多年的春花秋月,悠悠抵达山脚下的烟火人间,再随着都江堰东流不尽的秦时水,流向更加渺远的时空。

琅琅的书声传到哪里,春风便追随到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表时有删节)

作者简介

王国平,四川江油人。著有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怀瑾的最后100天》连续5周蝉联当当网全国销量冠军,荣登北京书市榜首,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畅销书。作品曾入选多种选本、高中《语文》教材及“5·12”大地震诗歌纪念墙。曾获全国“阅读学习成才职工”、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金芙蓉文学奖等表彰。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江堰市知联会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发布

水灵妹在此表示感谢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