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超哥继续和大家聊聊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一、早期发展有点像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缩影

新东方的早期发展有点像社会发展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缩影,一开始的农业社会有:依靠家族成员的家族合作关系和自给自足+包产到户。

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组织架构的家族合作关系,能极大的节省成本,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没有组织架构的公司就会变得十分松散,很容易形成以家族为基础的小帮派,不利于公司的管理;

同时,自给自足和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能极大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初期,也能促成公司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公司品牌越做越大,依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维系大公司的发展,此时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公司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等公共领域共同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之前的包产到户的模式恰恰就很难做到愿意在公共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作者之前规定的各领域上交15%至总公司,在初期,你如果将此比例规定得过高,势必影响大家做事的积极性,而在后期这15%的比例确实不利于公司在公共领域的投入。

所以每一种经营模式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阶段,公司的管理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以便与时俱进,在调整的过程中,势必会动之前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所以会存在很大的阻力和困难,这时候非常体现公司经营者的魄力和能力。

改革得当会在下一阶段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而处理不好,对公司而言,也是巨大的危机,但明知道现在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改革的结局可能是最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和同学朋友一起创业时需注意的问题

和同学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优点是大家知根知底,也无话不谈,很多问题能讨论得比较充分,有利于公司在初期的快速发展,缺点是大家之前是平级关系,在公司后期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时就不太容易建立上下级关系,可能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阻力。

作者建议,和同学朋友一起创业时,一开始就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上下级结构,老大至少要占51%的股权,在出现关键点分歧时,能有人拿出主意,能解决讨论解决不了的争端。之前在海底捞的故事里,四个合伙人各占25%就是不对的,后来张勇更改了股权结构,花钱买下了另外2个合伙人手里的股权;

2.利益机构要清晰,明确每个人所占股份,刚开始公司比较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明确,随着公司不断壮大,股份所涉及利益变大,就不容易明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利益分配结构要动态,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谁的贡献大,这个也是动态的,以免出现股份占比高的人等着拿钱,股份占比小的人就没有干活的积极性了。

所以,股权分配是很大的学问,要一开始设计好,以免日后公司发展壮大后,涉及的利益变多了,公司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大家会因为利益的问题分道扬镳,出现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裕的结局。

三、遇到困难,从自身出发找问题,想解决方案,多多学习,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当作者为了化解核心团队的矛盾,主动提出让利或让位的解决方案,结果大家真的让作者让位了!

作者在2001的时候在新东方就什么职务都没有了,换了一般人可能就只会在家生闷气了,作为企业的创始人竟然就啥职务都没有了。但是作者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学习公司治理,且他知道未来新东方必须走向资本和拥抱资本,既然之前自己的短板在于公司治理和对资本的理解,那么就开始学习补自己这两方面的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2004年作者重回新东方董事长的职务时,短板不再,能游刃有余的带领新东方走上市之路,读到这里,我真的非常佩服作者的格局和胸襟,在出现了矛盾和困难时,不是向外部找说法,而总是在内部找原因和挖潜力。

他从没有想如果不能回董事会,自己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且如果当时作者没有遭遇2001-2003年的困难,他不会有这么多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在未来的美国上市之路估计会遭遇更多的困难!这段时间正好给自己赋能,使未来的上市之路准备得更充分,这是我要向作者学习的地方,遇到困难,从自身出发找问题,想解决方案,多多学习,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如果觉得有所帮助,请您关注、收藏、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