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ALO HOME ∣ ISSUE 304

作为一个十几年间装修过几套房子,甚至还包括一个店面的人,其实我有着很丰富的装修经验。

但从来没想过写这么个题目《如何跟装修师傅打交道》。可能是之前没吃过这方面的亏吧。经过同事提醒,才想起来,也许确实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需求。

跟装修师傅打交道,是家里甚至包括工装装修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总体来说,这种经验还是跟人打交道的经验。

那些情商高,会做人的人,跟装修师傅打起交道来,就顺畅一些。如果人特别喜欢挑毛病,不好相处,装修师傅跟你打交道也不开心,手里工作也就难以高品质完成。

但我不会把这个稿子写成与装修师傅相处指南,那样会变成看时爽,看后觉得没啥价值的鸡汤文。我会试图总结一些实用的干货出来。

1. 自己全程盯还是找设计师装修公司,都有道理

这是装修的逻辑起点。可能很多人都在这个环节纠结过。纠结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都想要。既想省钱,又想省心,还想最终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成年人都知道这是痴心妄想。

装修这事,最多可以存在五六个方面的参与者。装修师傅+工长+设计师+监理+装修公司+业主。除了业主,任何一方参与进来,都肯定要有钱赚。所以,本质上参加的方面越少,你作为业主需要花的钱越少。

但为什么还是会有人找设计师、监理、装修公司呢?因为自己不太懂,也不想太操心。宁可花钱买个省心。任何行业能持久存在一定有它自己的道理。

这么说吧,如果你找了设计师、监理,包括装修公司,你可能要多花几万块钱,如果是小一些的房子,在北京至少两三万吧。这就是他们替你操心,替你把关的钱。如果你自己比较懂,也有时间盯着,那就可以省下这笔钱。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设计师、监理和装修公司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除了分担一些风险,主要就是赚服务的钱,也就是操心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要尊重装修师傅,这种专业技术人士会越来越贵

如果你找了设计师、监理和装修公司,那你跟装修师傅直接打交道的概率就大幅降低了。可能一些关键的问题就是你直接对接设计师,或者工长了。

如果你全程自己盯着,那可能就要直接对接工长,甚至一个一个装修师傅了,比如水电工、木工、(泥)瓦工、油工,后期的各种安装工人。

以我们做家居这几年的经验,在装修中,尤其是家庭装修,大家对师傅的抱怨都非常非常多。而且,虽然知道这个行业里存在着很多不满,很多需要解决的痛点,但也并没有公司能把这种问题系统性解决。

因为这事实在太非标(非标准化)了。本身业主就不懂,很多时候瞎指挥。装修师傅,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越来越专业,但学历起点都不太高,也容易有很多缺点。所以,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业主本身的智慧,一方面要自己学习研究,第二方面要摸索与装修师傅的相处之道。

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几套房子都是自己当工长的,因为我工作时间算是自由,也算是懂,所以都能盯得下来。如果专业化问题不严重的话,剩下的其实就是与装修师傅的相处之道了。

我特别想说的是,其实装修师傅,也是专业技术人士。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中,人们觉得装修工不值钱。但你去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什么美国也好,欧洲也好,那么多人喜欢自己动手装修。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专业的装修工人,太贵了,普通人家承受起来觉得肉疼。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在大城市生存下来的成本越来越高。未来装修工人只会越来越贵,也会越来越专业。没准哪一天,装修工人比业主赚得还多呢。所以,你真的没什么道理,看不起装修工人。因为有些工种,尤其是泥瓦工,确实是专业性很强的。

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尤其是现在的装修工人。你对他态度好些,表现得很尊重,他干活的心态会更积极得多。

回想我自己的装修经历,我跟很多个自己用过的装修工人一起吃过饭。跟水电工、泥瓦工,还有给我们家装门的师傅,都一起吃过饭、聊过天。有了这种感情联络之后,你的很多“非分”的要求,他可能也会愿意帮你干了。所谓的非分要求,指的是削平水泥地面、在水泥地开槽,在做好的墙面上挖洞那种给钱人家都不愿意干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要尽量去学装修知识,关键环节要到场拍板

不管是自己盯全程,还是对接工长,还是有设计师监理和装修公司给你盯着。在整个装修过程中,总要有些事情,是要你亲自决定的。

这些事,谁都不能替代你做决定,尤其是一些涉及你家里人身高、居住习惯等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更不能让别人按照行业惯例决定。

简单想一想,需要你必须自己决定,或者必须到场的事情有:

各种开关的数量和位置,这个必须你自己决定;

墙漆第一遍涂刷要去确认色彩。因为墙漆在色卡上看一个颜色,在墙面上大面积涂刷是另一个色彩。加水多了是一个色彩,加水少了又是另一个色彩。这个不能刷了之后,埋怨油工师傅,或者怨卖家。

瓷砖勾缝建议到场,因为好的勾缝剂干得很快,如果你对瓦工或者专门勾缝的师傅工作不满意,最好当场指出来修改,否则后期再折腾就会很麻烦。

安装门、地板,还有橱柜衣柜时候,必须到场。因为总会有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可能用临时的变通方案来解决。如果决策人不在现场,将来再改,费时费力费钱。

你可能会问,罗列这些必须到场的问题,跟沟通有什么关系?其实平常装修过程中,容易跟装修师傅或者工长、装修公司出纠纷的,恰恰是这些问题。但看了我的罗列,你可能会明白,很多时候,这里出问题,并不是沟通导致的,而是有决策权的人缺位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最高境界是跟装修师傅交朋友,下一套房子继续合作

一定意义上,经验就意味着专业。所以,如果你至少装修过一次,你就会拥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性。那第二次,可能就有一定的资格直接跟工长甚至装修师傅直接沟通,不用中介方——设计师、监理和装修公司参与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能跟之前的装修师傅相处愉快,互相认可,那就完全可以开启第二次、第三次合作了。

这就是跟装修师傅打交道的最高境界,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合作的合作伙伴。

我身边这种情况非常多,很多朋友同事,十几年间几次装修,都会用同一个工长,甚至同一个水电工、泥瓦工、木工和油工。

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到处都是新手,到处都是陌生人。随着发展节奏逐渐变慢,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慢慢固化。特定专业服务,有固定合作伙伴的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平台当然有用,但有些事情如果能超越平台,变成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的关系,那可能是更高级的商业模式。

版权声明

本文为伽罗生活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允许后方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