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这是一次东西方冷战期间的政治暗杀事件,针对的主要目标是中国总理〖周恩来〗,被称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事后的飞机残骸

暗杀事件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朝鲜战争停战和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甚至逐渐成为占世界人口一半的亚非国家的共识。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决定把大门打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汇报日内瓦会议的情况时提出:“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主席肯定地说:“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1955年1月15日,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致函〖周恩来〗总理,代表5个发起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邀请中国政府参加4月中旬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2月10日,〖周恩来〗总理复电同意参加,并表示愿意为促进亚非国家间的合作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总理和周恩来总理

出席亚非会议的共有29个国家。其中,与中国建交的只有6个国家(阿富汗、缅甸、印度、印尼、巴基斯坦、越南),其余23个国家大都同台湾国民党保持“外交关系”。

中国出席亚非会议必然在亚非地区乃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和蒋介石害怕出现这种局面,因此要对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和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团如何抵达印尼是〖周恩来〗总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远程飞机,而同我建交的亚洲国家中只有印度有这种飞机,但是印度航空公司飞机未曾到过中国,代表团只能到香港启德机场乘坐。

经过缜密考虑,周恩来决定从香港包乘印度航空公司性能较好的C-69型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飞往印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为安全起见,他指示有关部门同印度航空公司商妥,印度至香港的航班照常进行,只是在中国代表团抵达香港后将“克什米尔公主号”临时改为专机。

在代表团出发的前几天(4月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于4月14日——16日访问仰光,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理纳赛尔、阿富汗副首相纳伊姆共商亚非会议的有关问题。

〖周恩来〗总理让代表团人员到昆明集中,待访问缅甸后再去印尼,但有8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必须先期到达万隆。他们是: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新华社记者沈建图、杜宏、李平、郝凤格,外交部新闻司干部李肇基,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钟步云,外贸部干部石志昂。
另有3名外国人亦需先到达万隆,即奥地利记者严斐德、波兰记者斯塔列茨、越南民主共和国官员王明芳。

为此,有关单位通知印度航空公司,4月10日自孟买飞往香港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照常营业,4月11日到香港后改为中国代表团的包机,直飞印尼。

暗杀事件的过程

根据中国外交部解密文档中英国驻华代办欧念儒面交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的《关于克什米尔公主号破坏案的警察调查综合报告》显示,国民党当局在港特务用五十万港币买通香港启德机场清洁员周驹,在〖周恩来〗总理预定搭乘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前,台湾情报部门获悉,〖周恩来〗总理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包租“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将在香港进行短暂停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情报人员决定在香港下手,在飞机上安装炸弹,暗杀〖周恩来〗总理。

为了找到一个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人安装炸弹,他们找到了香港机场清洁工周驹。周驹20岁左右,除了一个嗜赌如命的父亲,没有什么家累。此外,他个子瘦小,长相普通,在机场打扫卫生,不易引人注意。

在五十万港币的重赏下,周驹决定接下暗杀〖周恩来〗总理的任务。

1955年4月10日,赵斌丞、陈鸿举二人从台湾带着五十万港币潜回香港,把炸药交给了周驹。

1955年4月11日中午11时20分,克什米尔公主号由北京飞抵香港启德机场。周驹以机场正式清洁人员身份登机,并未引起任何一方怀疑,成功将经过伪装成牙膏的计时炸弹带上飞机,并将之装置在机舱内右面接近机轮的隐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4月11日下午6时30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时从行李舱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飞机起火燃烧,像一团火球一样冲进海里。机上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的3位新华社记者遗像

他们分别是李平、黄作梅、沈建图(由左至右)

事件发生后香港警务处立即展开调查并查明事件嫌疑人周驹,但是周驹在警方能够采取行动将其逮捕之前,于1955年5月18日成功逃往台北获得庇护,后来也一直在台湾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捞出的飞机残骸

1956年4月,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树立了纪念碑。〖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辞:“参加亚非会议死难烈士公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暗杀事件后续:万隆会议

先是莫斯科传来消息说客机中途爆炸坠毁在中国南海。不久,几家外国通讯社报道了这个消息。而台湾电台早已播发了“周恩来座机坠毁”的新闻。

对于这种突发情况,其余代表团成员和云南当地领导力劝〖周恩来〗总理取消前往万隆的计划,缅甸总理亦发电报希望〖周恩来〗总理慎重思考是否继续参加会议。但〖周恩来〗总理并没有被这些恐怖手段吓倒,他参加亚非会议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4日,〖周恩来〗总理按计划与其余中国代表团一行14人登上另一架飞机“空中霸王号”飞往仰光,之后前往雅加达。4月16日晚6时,周恩来出现在雅加达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在会议中,〖周恩来〗总理秉持“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的态度,充分缓和了亚非国家对中国的偏见与敌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作补充发言。这18分钟“求同存异”的补充发言征服了全场,树立了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在帮助亚非各国之间相互理解支持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成为最繁忙的人。

有这样一组数据:会议7天,他参加会议16次,会客约谈10次,宴会活动15次……这样超负荷的运转换来的是中国政府在万隆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隆会议可谓是新中国成立后慢慢开始向全世界宣示自己的到来的重要一步,在这之前新中国虽然已经参与日内瓦会议,但尚未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也不多,正是〖周恩来〗总理不畏艰险,在已知会有危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再次登记,将新中国告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发生的前一日,也即1955年4月10日,邓颖超还曾手书信笺,让〖周恩来〗总理注意安全,从信件中可知,〖周恩来〗总理这次南下,真的是明知前方危机四伏,依然往矣~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