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

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自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保人员区域内发生费用的医保报销待遇不变,执行参保地相关政策。

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和本地一样吗?

答: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和结算期等均执行参保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即北京参保人员备案后在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等执行北京市医保政策。

行业专家指出,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异地就医的场景会越来越多,过去由于省级医保目录增补制度存在,省级目录和国家目录长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给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了难度;如今省级医保目录药品清退倒计时,医保目录“全国一盘棋”,以及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支撑医保管理决策、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能否推广到全国,业内人士表示,实现全国联网的前提是信息畅通,需要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确认信息的准确性。目前异地医保备案可以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建立的平台上,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平台,这意味着利用这个平台我国已经在逐步打通各地的信息壁垒。随着医疗机构的信息越来越通畅,将来全国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是有望能逐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