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行驶、向上弹跳、原地「跳舞」…继「易四方」平台的原地掉头、横向平移以及浮水功能后,比亚迪又带来了车身控制的新玩法。

昨晚(4月10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发布自研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并着力强调了其在安全性方面的水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掉了一个轮子,车辆依然可以保持平稳行驶。」

据介绍,云辇是垂直方向上系统化解决车身控制问题,融合了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软硬件技术,包含云辇-C、云辇-A、云辇-P以及云辇-X四套车身控制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计划,云辇未来将搭载在比亚迪王朝海洋旗舰车型、 腾势 参数 图片 )、仰望及其专业个性化品牌上。云辇-P将首搭仰望U8;云辇-A将首搭腾势N7;云辇-C硬件已搭载在比亚迪汉、唐及腾势D9三款车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续将通过OTA陆续升级为云辇-C系统。

四个不同「取向」

实现全主动车身控制

近年来,不少车企都陆续推出了自研的车身控制系统,但专为新能源汽车设计,云辇则是第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称,云辇能够有效抑制车身姿态变化,降低车辆侧翻风险,减小驾乘人员坐姿位移。同时,该系统可以在雪地、泥地、水域等复杂路况下,有效保护车身。

根据官方介绍,云辇-C是一套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类似于市场上常见的CDC可变阻尼减振器,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60km/h通过连续振动路面工况下,云辇-C可助益整车达成96%的隔振率;在时速100km/h的双移线工况下,云辇-C助益整车侧倾角速度降低39.7%,提升操控性。

云辇-A是一套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类似于市场上的空气悬架,可根据不同车型类别动态调节车身的高度、刚度和阻尼。其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提供随速调节、迎宾、便捷取物、高度安全锁定等十余种功能模式;车辆加速、制动、高速转向时会自动触发多级刚度调节,提升、减小抗俯仰能力与车身侧倾角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这套系统还能对座椅侧翼联动,空间利用率提升60%,侧翼响应时间缩短40%,过弯时能够主动加强座椅侧翼支撑性,实现主动护翼功能。

云辇-P是一套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既可实现四轮同步升降能力,也可实现单轮独立升降,能够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的仰望U8搭载的就是这套系统。并且,该系统举升力高达5吨,可满足高强度越野连续举升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活动尾声亮相的云辇-X,能够利用双目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来识别前方路面起伏,预判式主动调整悬架系统状态,可实现「0」侧倾、「0」俯仰、三轮行驶、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全主动车身控制功能

三大核心架构

再加横纵控制「大法」

现场,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还对云辇车身控制系统的技术架构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悉,云辇系统由云辇智探架构、云辇智算中心、云辇智控技术三个关键部分构成,同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通过了多重安全认证和冗余备份

其中,云辇智探架构通过50+个传感器,从人、车、路、云、系统五个维度帮助车辆实时掌握环境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获取方向盘转角、制动/加速踏板等信号,识别驾驶员意图,预测整车运动状态,实现多系统联动控制;

二,云辇通过加速度、高度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单元等,进行实时信号采集,监测车身三向六自由度的变化(即同时具备沿3个直角坐标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以及绕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的自由度);

三,云辇预瞄系统深度融合单/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个路面感知元件,识别车辆前方5-150m范围内的路面特征及高程曲线,识别精度高达±3mm,15m内识别精度达99%以上,可实现路面特征识别、全地形监测等功能;

四,共享路面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力,深度学习不同工况下车身控制策略,不断优化算法;

五,通过压力、温度等传感单元,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状态,提升系统可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云辇智算中心可调取车辆感知层信号数据,通过行云算法,对路面状态、车身姿态、车轮载荷等信息进行高速运算,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

与此同时,云辇还可实现横-纵-垂深度融合控制、智能驾驶协同以及交互控制技术。垂-纵向协同可改善车身俯仰舒适性,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垂-横向协同可增大轮胎侧向力极限,提高横向稳定性,拓宽车辆操控边界;另外,智能驾驶协同则将车身控制与ADAS深度融合,在辅助驾驶层面适应更多场景,解锁更多玩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